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事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7 02:12:24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事例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事例
鉴真远渡日本
文成公主远嫁藏族
金城公主与尺带丹珠和婚
张謇通西域
昭君出塞
玄奘西游
郑和下西洋
马可波罗回香都
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年间,日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者为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这充分证明了当时日本对唐文化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事迹,代表了中国人民与邻国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望.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
中国人民同印度人民的往来,史书上有记载的是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今阿富汗)看到蜀地出产的竹杖、布匹.大夏人说这是商人从身毒(yuán dú,其时中国对印度的称呼)买来的.这说明我国的产品当时已输入印度.唐朝时候,统称印度半岛为天竺.唐与天竺交往频繁,表现为:1双方不断遣使通好.641年,天竺国王尸罗逸多(戒日王)“遣使入朝”.唐太宗也一再派梁怀开璥(jìng)、王玄策等出使天竺.高宗、武则天、玄宗时使臣往来不绝,经常互赠礼物.2双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献波罗树,树类白杨”.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7世纪末,我国的纸和造纸术通过尼泊尔传到印度.印度的医学、天文历法、语言学、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等,在唐朝时传入中国.孙思邈的《千金方》引用了天竺医学家的理论和天竺药物.天竺天文学家瞿昙罗曾担任唐朝太史,并编写《九执历》.僧一行改订历法,参考过《九执历》.唐朝十部乐中有天竺乐,唐《秦王破阵乐》在天竺也很受欢迎.敦煌、云冈及龙门石窟的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天竺北部艺术风格的影响.再有就是玄奘西游了.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因而受到各国的尊重,享有很高的声望.从这个时期起,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人称作唐人,这种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对他的弟子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处在强固稳定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再加对外交通发达,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纷纷前来中国,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发展到七十多个,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文化远播到东西方各国,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遣唐使和留学生
日本古称倭国,唐代始改称日本.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交往.《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日本派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赠以印绶.这枚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近代已在日本九州发现.唐朝时候,日本发生“大化改新”,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起来,出现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未到达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如717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838年的一次651人,中途因遭遇风暴,有一船遇难,实际到唐的只500人左右.因此到达唐朝人数最多的一次是594人.遣唐使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成员有翻译、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射手、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船匠、舵师、水手长、水手等,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遣唐使给唐朝带来珍珠、绢、琥珀、玛瑙、水织等贵重礼品.1970年西安发现的日本“和同开”银币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带来的.唐王朝也回送一些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等.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宝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鉴真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拜访鉴真,代表日本圣武天皇邀请他去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立即造船备粮,准备第二年春动身.由于受到干扰,这次未能成行.鉴真并不灰心.天宝二年(743年)十二月,率弟子、画师、工匠等一百多人,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腹胀.漂流14天抵海南岛南部.这次东渡,荣睿、普照一直同行.荣睿病逝,鉴真双目失明,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第五次东渡中牺牲.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鉴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由他设计和指导,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他还传播了雕塑艺术干漆法(即夹法,在泥塑上敷麻布,反复涂漆,漆干后去掉泥土,成像,这叫脱活干漆.在木型上涂漆造像,叫木心干漆).他用鼻子嗅辨药物,为日本鉴定了许多草药.他在日本居留10年,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贡献.广德元年(763年)逝世后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相传他的弟子塑造的鉴真干漆坐像一直安放该寺,定为日本国宝,是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鉴真像的塑造和长期保存,反映了日本人民对中日友好传统的珍视.鉴真被视为日本文化大恩人.1980年,鉴真干漆塑像被日本友人送回他的故乡扬州探亲,又到北京巡展,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不断发展.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在中国长期留学的高向玄理和僧起了很大作用.他们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还仿隋唐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
公元709年,日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8世纪后期,日本又迁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长安建都城.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新罗使节和留学生
唐初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百济和新罗与中国都有往来.675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后,直到唐末,始终和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两国互遣使节,不断从陆海两路往来.“受命辞云陛,倾城送使臣”的送出使新罗使节的诗句,表明中国人民对出使新罗的重视.新罗王不断派遣使臣带着珍贵礼物来到长安,唐朝也经常给新罗以名贵答赠.开元年间,一次就曾赠给新罗精美丝织品300段(唐制,凡赐杂彩十段,通常包括丝布二匹,绸二匹,绫二匹,缦四匹).新罗派了大批留学生来长安学习,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人最多.837年旅唐的新罗学生多至216人.840年学成归国的新罗学生一次就有105人.从821年至唐末,新罗留学生参加唐朝科举考试考取“宾贡”(意为外籍进士)的共58人.崔致远12岁来到唐朝,18岁中进士,29岁返新罗.他用汉文写的《桂苑笔耕》20卷,保存了不少当时中国的史料,至今还是我们研究唐朝历史的宝贵资料.它被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说明在当时它已受到重视.新罗留学生回国时带回许多我国的文化典籍,在吸收传播唐文化上起了很大作用.
崔致远
崔致远(857—?),字孤云、海云.新罗学者和诗人.少年时曾到唐朝留学,并考中进士.回国后,崔致远曾任侍读兼翰林学士,晚年因对朝政不满而隐居.他致力于传播儒家文化,促进了新罗的学术和文学的发展.著有诗文集《桂苑笔耕》20卷,受到中国文学界的重视.
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
唐朝同朝鲜半岛的贸易往来很繁盛,新罗商人来唐贸易的很多,北起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山东莱州),南到楚州(今江苏淮安)、扬州,都有他们的足迹.楚州有新罗馆,莱州等地有新罗坊,是新罗人集中侨居的地方.新罗商人给唐朝带来牛、马、苎麻布、纸、折扇、人参等,从唐朝贩回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唐文化对朝鲜的影响
新罗人广泛研究中国的政治、历史、哲学和天文、历法、医学等.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新罗的影响很大.8世纪中期,新罗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改建自己的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相当于唐的尚书省,执事省下设三府三部,相当于唐的六部.8世纪晚期,新罗也采用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吏,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新罗都城平壤是仿长安、洛阳建成的,也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新罗医学博士用《本草经》等中国医书教授学生.朝鲜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的音乐很受我国人民的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
玄奘西游
玄奘(600—664),俗姓陈,名祎(huī),洛州缑(gōu)氏人(今河南偃师缑氏镇),13岁出家,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三藏是对佛教经典的三个部分——佛经、戒律、论述与注解的总称,通晓三藏的僧人被称为三藏法师).唐初,他在四川、长安研究佛教理论,感到佛教宗派众多,佛经译文多误,令人无所适从,决心到天竺学习佛经,研究解决佛教教义的一些疑难问题.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杂于返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关独自西行.经过八百里流沙(即玉门关外的莫贺延碛),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越过葱岭,通过中亚,于贞观二年(628年)夏末到达天竺西北部.然后沿一条由西向东的路线,参谒访问了恒河流域著名的佛教圣地和许多高僧.贞观五年(631年)末,到达摩揭陀国,来到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该寺住持戒贤是印度的佛学权威,他已90高龄,本已不再讲学,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情谊,特收玄奘为弟子,向他讲授最难懂的佛经——《瑜珈论》.玄奘用5年时间精研佛学理论,取得优异成绩,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接着他外出游学,环游印度半岛,一路多次参加佛学辩论会,誉满天竺.贞观十五年(641年),他返回那烂陀寺,主持寺内讲座.一个反对那烂陀派的人写了一篇论文呈给戒日王,声称无人能驳倒其中一字.戒日王把论文转给戒贤,并决定在国都曲女城举行学术大会.玄奘和一千多僧人代表那烂陀寺参加大会.戒日王会见玄奘,问起唐太宗和中国音乐.玄奘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唐太宗的功业,戒日王极感兴趣,随即遣使至长安通好.贞观十六年(642年)十二月,曲女城的辩论大会开始,天竺18国国王和佛教徒三千多人、婆罗门等教徒两千多人参加大会.玄奘担任大会论主(主讲人),他用梵文写了一篇反驳那个人的论文,作为辩论的主题在会上宣读.同时誊写一份悬挂在会场门口,并依照惯例声明:如有人能据理驳倒一个字,就斩下论主的头以谢罪.可是五天过去了,仍无人前来辩论.大会连续举行18天,大家都为玄奘的精辟议论所折服.大会结束那天,戒日王和18国国王各以厚礼相赠,均被玄奘谢绝.最后,戒日王恳请玄奘骑上一头用精美的华幢(chuáng)装饰的大象,绕场一周,同与会的众教徒见面.
贞观十七年(643年),玄奘谢绝戒日王的一再挽留,决心回国.戒日王及当地人民将他送出几十里路,才洒泪而别.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出城迎接,长安城成千上万老百姓走出坊门欢迎他.唐太宗在洛阳行宫召见了他,他向太宗介绍了西域及天竺见闻.他随即回长安开始翻译佛经.19年间共译出佛经75部1 335卷.他由于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又精通梵文,所以译文流畅优美,有些专用名词如“印度”、表示时间的词“刹那”就是他确定下来的.这些佛经后来在印度大部分失传,中译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的重要文献.
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学术动态
隋唐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在世界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形成世界历史的光辉一页.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隋唐在世界史上的地位,目前正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已有不少论著问世.众多的学者认为:(一)隋唐时代中国的制度,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在当时所有先进国家的历史中,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早进入封建社会.当隋朝建立的时候,西欧封建制度才有一个世纪.作为欧洲封建制中心的法国,就封建制度开端这一点说,要晚于中国700年之久.(二)就社会经济繁荣的程度说,隋唐在当时世界上是第一流的.当时世界的大城市有长安、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长安有百万人口,君士坦丁堡80万,巴格达更少.长安人口最多,这既反映了其工商业的发达,同时也说明它的农业生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三)高水平的隋唐文化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四)隋唐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中国丝织品、造纸术在隋唐时传入东西方各国以及汉式佛教、诗文、科技大量传到东方各国的史实,证明隋唐时期的中国起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因此,隋唐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当时的世界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图画说明
《职贡图》
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来到中国,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这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途径.《职贡图》就反映了边远各族和外国使节携贡品,来唐朝贡的生动情景.图中贡使骑着高头大马,前后卫士们为其张盖护拥.贡使后面的许多人,有的提着鸟笼,有的背着象牙,有的拿着孔雀掌扇,还有人用头顶着宝物,兴高采烈地边走边谈.此画的作者是唐朝的画家阎立德,画高61.3厘米,宽191.5厘米.
唐朝的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也叫开元钱,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开始铸造的,流通了三百多年.这种钱币直径2.46厘米,重3.6克.钱币中的隶书“开元”二字,是开辟一个新纪元的意思;“通宝”二字的意思是流通的宝货.“开元通宝”四字字体庄重挺拔,相传是当时著名书法家欧阳修的书法.
日本的和同开
1970年西安南郊出土了两瓮唐代文物,其中有5枚日本银币.郭沫若考证,此币铸于708年(日本元明天皇和同元年),然后由遣唐使团作为礼物带到中国.
玄奘
这幅玄奘画像现保存在陕西省长安县东兴教寺内的殿堂里,是根据宋人所绘的《玄奘西游像》而刻在一块石碑上的.因为战乱,寺院与石碑曾遭破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玄奘像,是根据原石碑的拓片重新凿刻的.以后又根据石刻像作成画像,着色后供奉在兴教寺内.
这幅图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小包袱.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箱顶上是遮阳避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