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一道2012年安徽高考历史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4/29 04:59:21
一道2012年安徽高考历史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也就是说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
人类物质方面提高自然而然就会去追求预先在物质生活相适应的精神生活,而相反的精神生活提高物质方面止步不前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出现王夫之 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一系列进步思想家,提出早期民主思想,像黄宗羲的“工商皆本”和“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而中国却逐渐衰落,就是因为明清帝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实行海禁和矿禁等一系列闭关锁国的政策从而导致了中国固步自封脱离世界发展大势,而逐渐衰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明清时期的上层建筑(社会存在)止步不前,已不适应当时的经济基础(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