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鸦片战争后西学思潮的本质和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8 05:07:25
鸦片战争后西学思潮的本质和内容
西学思潮的历史进程(三)
在新文化运动的思潮中,全盘西化论的提出对于古老的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如晴天霹雳.其中,胡适无疑是“全盘西化论”的核心人物,而陈序经是有力倡导者,钱玄同的言行最为激烈.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遭到了“中国文化本位派”十教授的激烈论战.相对于全盘西化派与中国文化本位派之争论的泛泛而谈,在“五四”后期的学术界曾发生了一场声名显赫的“科玄论战”(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其深度与广度远远超过了其他论战.
1923年2月北京《清华周刊》发表了知名学者张君劢在清华大学所作的题为《人生观》的讲演稿,其基本观点是人生观不受科学的支配,科学解决不了人生观的问题.同年4月,科学家丁文江发表《玄学与科学》一文作出回应和挑战,从而拉开了论战的序幕.科学与玄学论战,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兴起的一场以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为主题的大论战,论战围绕“科学”与“人”的问题展开,蕴涵了“科学与哲学”、“科学与道德”、“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等内容,形成了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以丁文江、胡适、王星拱、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以及以陈独秀、瞿秋白、邓中夏为首的唯物史观派.这是现代中国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两大倾向的各个学派首次大规模亮相和交锋,论战对于“科学是什么”定义的反思,既表示中国学术界的成熟,又标志着中国学术思潮的进步,表面了学术界对于“科学”的认识,已经由时代的需要转而进入了“科学”本身的再思考.这场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影响广泛而深刻,对后世以至当今思想生活都不无启发意义.
由对中西社会的比较研究,到中西文化优劣的探索,再到“全盘西化论”的提出,西学思潮在经历了它短暂的初期阶段后,因为其思想过于激烈而理论又过于肤浅而受到了学术界的诘难,这便有了以复兴儒学为己任的现代新儒家的崛起.(下文详述)此后各自思潮相互激荡争鸣,西学、新儒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直到40年代才兴起了中国现代多元学术思潮的高峰时期,在文史哲等领域都产生了诸多名著和名家,特别是在哲学方面,出现了中西文化与哲学融合的趋向.其中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哲学体系、冯友兰的新理学系统、金岳霖的论道体系等等,都试图以西方哲学特有的本体论哲学来论述中西哲学的核心问题,构造中国哲学非本体论特征的形而上学的思想,表明了中国现代学术从关注社会的层面深入到了探求学理的层面,标志着现代哲学体系的建立.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学者虽然作出了以西方哲学的方法来诠释或创造中国现代哲学和文化的努力,但并没能建构起具有中国话语系统的学术文化,而只是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西学思潮所能达到的最高学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