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芦花荡课文中老头子为大凌报仇二凌看到后的心理活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16:45:17
芦花荡课文中老头子为大凌报仇二凌看到后的心理活动
花荡》教学实录及反思
  到文本的深处漫溯
  ——《芦花荡》教学实录及反思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师专附属中学朱则光
  刚刚从课堂回来,仍沉浸在《芦花荡》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觉得这节课在对话的深度上作了不少突破.
  师: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集中体现在第55~63段“复仇”这件事上.课文是用第三人称写的,你能不能改成第一人称,用以下两种方式改写:一,二菱向大菱转述;二,老头子向其他同志转述.(现在想,要是改成也是向大菱转述会更好.)
  (同学自主准备,“二菱”组讲述.)
  师:(针对讲述中忽视的细节,现场采访)当你看到“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的时候,你心里怎样想?
  “二菱”:我很紧张,日本鬼子可不是旱鸭子,万一老爷爷失手,可不是闹着玩的,我要不要去叫部队?
  师:真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好孩子!“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你估计他想看到什么?
  “二菱”:他想看到我是不是在看他,又是用什么样的眼神看他.
  师:真是一个“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老头子!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想法呢?
  (“老头子”组讲述.教师相机采访.)
  师:当你知道“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的时候,你心里怎样想?
  “老头子”:我很高兴!我在水上混了几十年了,今天可找着对手了!
  师:看来二菱是多虑了!你“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你想看到什么?
  “老头子”:我还想看到大菱,因为我的责任,使她受了伤.
  师:我们再往深处想,往远处想,他还能想到什么?
  生1:他还想看到苇塘里的队伍,在怎样的欣赏他.
  师:再往深处想!
  生2:他还想看到白洋淀的人民,家乡正在倍受日本人的欺凌,现在他终于扬眉吐气了!
  师:是呀!老头子想看到二菱,想看到大菱,想看到队伍,想看到白洋淀的人民,想看到河北人民,想看到所有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华儿女!你们的苦,你们的痛,你们的屈辱,你们的仇恨,今天我一齐报了!(齐读62段)(如果说,他看到了美丽的家乡,内心充满豪情更深刻.)
  师:但是,老头子只看到了——(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生1:烘托人物心情.因为老头子心情很高兴,所以他眼前便出现了美丽景色.
  师: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这样诗情画意的描写还有很多请再找出一些.(学生勾画,朗读)这就有问题了.一方面是血腥的战争,另一方面却是诗情画意的景色,这是不是矛盾?或者说,作者为什么把血腥的战争放在一个美丽无比的背景之上呢?
  生1:有些景色本身就是在写战争,表现了敌人的残酷.
  生2:景色越美丽,越能激起人们起来战斗,保家卫国的决心.
  师:这就好比有一块美丽无比的草坪,小草鲜嫩的让人心动,上面还挂着水珠.突然一只大脚踏进来——(同学颔首,会意.)
  即使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镌刻白洋淀人民心灵的塑像.追求诗情画意之美,尽展浪漫主义色彩,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使小说独树一帜,成为重要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派.
  师:我们再回到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上,同学们有什么新的认识?老头子为什么会养成这样的性格?
  生1:是因为老头子在水上混了几十年从不失手的功夫,所以即使是水式不错的十几个鬼子他也不放在眼里.(板书:老当益壮的气概)
  生2: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出于对敌人的憎恨.他曾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板书:爱憎分明的感情)
  生3:老头子深信自己一定能战胜鬼子,这是一种必胜的信念.
  师:难怪他一再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有热闹哩!”(板书:战胜敌人的信念)
  师:看第八段.你估计是什么歌声?
  生:游击队歌……
  师:你们谁来一段?(相互推让)(师唱《微山湖上静悄悄》)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革命队伍很乐观,环境如此恶劣,还能唱歌!
  生:我想到队伍的给养很充足——(同学中有人喊:老头子!)
  师:是呀,这一切原来都是老头子的功劳!不带一支枪,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的封锁线上穿梭,这该是多么高的抗日热情呀!(板书:爱国抗日的热情)
  怀着这种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战胜敌人的信念,谁能不“过于自信和自尊”呢?
  【教学反思】
  现在想来,这节课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破:
  1、情节:“复仇”部分:
  浅处理:朗读,复述,讨论:哪些地方表现了“老头子”的自信和智慧?
  深处理:采用两种改写的方式实施文本的转化、内化.改写——最佳的深度对话.
  2、人物:
  浅处理:作者是怎样评价老头子的?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
  深处理:第一课时:作者是怎样评价老头子的?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
  第二课时:改写“复仇”部分,深化整合对“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认识(对“向着苇塘望了一眼”的文学想象);穿插环境描写的作用;探究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实质.
  3、环境:
  浅处理:文中有哪些诗情画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深处理:从62段切入:这里为什么安排一句景物描写?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思考:这和血腥的战争是否协调?作者为什么要用美丽的景色给战争当背景?点出“荷花淀”派的风格.
  【结语】
  我们应该引领孩子们到文本的深处漫溯.
  浅,是对语文的伤害
  《芦花荡》教学实录
  一、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第一单元所学的文章,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描写战争的小说和影视剧,你能说出一部吗?
  生1:《小兵张嘎》
  生2 :《铁道游击队》
  生3:《举起手来》《亮剑》
  师:那么老师要考考大家,你能否说出几个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吗?
  生1:硝烟弥漫、炮火连天
  生2:血流成河、血肉横飞
  生3:刀光剑影、马革裹尸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血肉横飞”“刀光剑影”这充满血腥味的战争场面描写的确让人惊心动魄,若打得是小鬼子,更让人觉得痛快、过瘾.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白洋淀的人民也与日本鬼子也展开了一场场斗智斗勇的战争.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孙犁,走进芦花荡,认识一位老英雄.
  二、 预习成果展示:
  师:根据你预习中所搜集的有关作者的材料,简单介绍作者.
  生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了“荷花淀派”.《芦花荡》是一短篇小说.
  生2:《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下面,请一组的同学展示你们预习中找出的疑难字词.
  (课前,一、三、五组的同学将预习中的疑难字词展示到黑板上)
  生1:这是我们组找出的疑难字词,我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2:疟子 寒噤 仄歪 蹿
  生3 :其中“疟子”的“疟”是一多音字,又读“nue”,组词“疟疾”
  生4:我们组还找到一成语“张皇失措”,“皇”容易写错.
  师:那么“张皇失措”是什么意思呢?
  生: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师:那位同学能造个句子?
  生:日本鬼子被老头子打得张皇失措.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字词的把握比较到位.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情况.概述文章主要内容,说出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抗日战争时期,又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每天都给驻扎在苇塘里的队伍运输粮草,他特别自信.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受了伤,老头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把鬼子引诱进他的埋伏圈,痛打鬼子的故事.
  师:概述得不错,抓住了时间、人物、主要的事件.那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1:老头子,他机智勇敢,孤身一人痛歼十几个鬼子.
  生2:二凌,她活泼可爱,又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小姑娘.
  生3: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群愚蠢得鬼子兵.
  生4:那片美丽的芦花荡.
  师:好,说得不错.下面,让我们来详细地分析、品味.
  三、 合作探究:
  第一板块:走进芦花荡
  师:以小组为单位,先从文中找出描写芦花荡的句子,再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以“这是一片--------------的芦花荡”说话.时间是3分钟.
  (小组讨论)
  师:时间到,请同学们展示你们探究的结果.
  生:读句子“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可以看出这是一片诗情画意的芦花荡.
  师:诗情画意,很美的语言.具体说说看,月亮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1:月亮是皎洁的、明亮的,从“浮在水一样的天上”可以看出.
  生2:“弯弯下垂”还写出了月亮的形态,一弯新月,特别美丽.
  生3:我还找到了一句“在那里,新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片美丽的芦花荡.
  师:“飘撒”一词,用得太好了,她似乎在向人们炫耀着什么,同学们想一想,她炫耀的是什么?
  生1:它在向人们炫耀,老头子痛打小鬼子的胜利的消息.
  生2:我还从“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想浸在水里,而且要跌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夜晚,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这一句看出,这是一片阴森黑暗的芦花荡.
  师:刚才有同学说了,芦花荡是美丽的、诗情画意的,为什么会是阴森黑暗的呢?
  生:芦花荡本来是很美丽的,但是却被敌人严密封锁着.
  师:很好,你怎么看出敌人的严密封锁?
  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用了“藏,躲避”写出连水鸟都躲避敌人的炮火了.
  师:分析得很好,那这样环境描写的作用就很明确了,是什么?
  生:渲染的作用,渲染了敌人的严密封锁.
  师:对,同时为下文写老头子作了铺垫.
  师:老师也找了一句,想与同学们分享一下“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一个“钻”字,用的特别好,她曾被朱自清用来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生:旺盛的生命力
  师:对,那在这儿,它有什么好处,它写的仅仅是苇子么?
  生1:苇子,象征的是白洋淀的人民,象征了他们不服输的精神.
  生2:象征的是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顽强生存,与敌人斗争的意志.
  师:很好!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人物.
  第二板块:走近老头子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的句子,提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描写方法.在归纳总结,以老头子的性格表现在-------说话.时间是5分钟.
  (小组合作探究)
  师:将你们的探究结果展示给大家.
  生1:老头子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用莲蓬引诱鬼子进了他的埋伏圈,说明他很机制,他一人痛打十几个鬼子,可看出他很勇敢.
  生2:“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镐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向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砸”字可以看出老头子很勇敢.
  师:很好,揣摩老头子的心理,尝试给老头子配一下音.
  生1:我打死你个小日本.
  生2:我终于给大凌报仇了.
  师:很好,老头子胸中的仇恨,终于都爆发出来了.
  生 :我还看出了老头子爱憎分明的特点.他特别喜欢两个孩子,当大凌受伤后他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师:既然是恨,就应该读出来,再来试试!
  生1:(读)
  生2:“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的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谁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一句写出了老头子的自信.
  生3:还写出了老头子的抗日的热情.他是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了,应该安享晚年了,但他依然护送干部,运输粮草,说明它具有爱国抗日的热情.
  师:分析的很好,一个老人,依然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自由的出入,甚至让敌人都没了办法,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头,找找有关肖像描写.
  生:“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的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师:读了这个句子,老头子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生:它的眼睛,尖利,又精神,写出了老头子的精神矍铄.
  师:这里有个比喻句非常不错,“干瘦的像老了的鱼鹰”.看老师把它改一下, “干瘦的像老了的枯枝”会有什么区别.
  生:“枯枝”仅写出了老头子的形态,“鱼鹰”他老头子的勇猛、干练的神态也写了出来.
  师:说得真不错.
  生:老头子还过于自信和自尊.
  师:对了,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老头子自信的一面,如何理解“过于”两个字呢?想请同学们看一个课本剧表演.
  (课本剧表演,老头子护送两个孩子进苇塘的情节)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掌声鼓励!
  师:一个好的演员,要想演好一个角色,必须深入把握这个人物的特点.我想采访一下老头子的扮演者,他是如何把握老头子的特点的.
  生(老头子):这一部分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自尊的特点”,老头子连说的三个“不怕”是他太大意,致使大凌被鬼子打伤了.当大凌受伤之后,老头子的自尊受到了严重的挫伤,觉得没脸见人,发誓要为大凌报仇.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还能找出老头子自尊受到挫伤后动作、神态的句子吗?
  生1:“踏着水有两手推着小船前进”、“他用两手扒着船尾”,“推”是老头子在不知大凌受伤前的动作,“扒”是指导大凌受伤后的动作.
  生2:“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却了力量”、“他觉得两支老眼有些昏花”也看出老头子的自尊.
  师:好,经过同学们的分析,我想老头子那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自尊自信的鲜明个性,智勇双全的英雄壮举,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在他身上,我们再一次分明感知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屈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四、 达标检测
  (字音、字形.品味语言,任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审美感受)
  五、 小结:
  “英雄”,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战争年代里,老头子勇斗痛歼小鬼子是英雄,小兵张嘎智斗鬼子兵也是英雄;和平年代里,带着妹妹上学的洪战辉是英雄,把爱与时间奉献给失学儿童的从飞也是英雄;英雄的壮举不一定多么伟大,刻苦求学,取得骄人成绩的同学是英雄;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的也是英雄.同学们,做一个英雄吧,你的人生将因此而多彩!
  《芦花荡》课堂教学实录
  在平日的随笔或作文中,有许多学生喜欢在故事中加入自然环境描写,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一是凑字数,二是读起来文章美.实际学情是:他们的景物描写大都不契合人物心境而是游离的写景.
  读完《芦花荡》这篇小说,给我冲击的教学信息是老头子过于自信与自尊的真实性格和富有诗情画意的白洋淀风光.于是我安排两课时和学生体会讨论这两点.
  一、揣摩人物性格
  今年暑假,学生看了一些抗战影片和电视片的镜头,会很快说出特定年代特定人物的性格————爱国热情、爱亲人恨敌人的感情、智勇双全等英雄的共性.但是对属于老头子个性特征的“过于自信与自尊”却体会不细致.在处理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带学生体会这一点,下面是实录片段:
  师: 老头子是白洋淀的传奇英雄,具有高涨的爱国热情和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性格特点,这是抗战年代里所有英雄的共性,这只是给老头子贴上几个标签,请同学们想一想,属于老头子自己的个性是什么?
  生:过于自信与自尊.
  师:“过于”怎么讲?
  生:就是过分,过了头的意思.
  闲.
  师:自信过份,往往会怎样?
  生:会变得自负.
  生:做事不认真,会出差错.
  师:说得很好,过于自尊会有什么结果?
  生:人会变得自卑起来,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师:对,自信过分往往会粗心大意失去应有的警惕,做事有可能出差错;过分自尊会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做事的动力而半途而废.小说中,那些地方写了老头子过分自信自尊?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在书上勾画出来.
  (学生浏览勾画,稍后有学生身体坐正,有不少学生举手)
  师:哪位同学试着说一说?
  生:二菱洗脸,大菱怕弄出水声,让鬼子听到,可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里看出他因为胆子大,所以失去了警惕,是自信过分.
  生:还有,当鬼子的探照灯照过来的时候,他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实际照见了,这里也看出他太自信了.
  生:还有一句,大菱挂了花,他没有看到,还在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这个老头子太自负了,太大意了.
  师:我们来看他说的三句话,其中都有“不怕”,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是一味的“不怕”,因为他的过于勇敢和自信而导致护送任务没有胜利完成.
  师:我们再来讨论,老头子过于自尊的地方呢?
  生:当大菱受伤后,他感到自己没脸见人,就不想送她们进苇塘.说明他爱面子过了头,为自己的面子,都不想把护送任务继续下去了.
  师:你说得真好!
  生:老头子非常喜欢这两个女孩子,他觉得自己平时夸下海口,前面说过,一切保险,可这次却带着挂花的人进去,老脸往哪搁呀?这里写出他的自尊心很强,也看出老头子很朴实很真诚.
  师:你体会得得更细致深入!老人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偶然出了差错,内心非常痛苦和愧疚,这是他质朴与真诚的一面.他的工作失误,自己内疚,两个女孩子又埋怨他,不信任他,他又怎样找回了自尊?
  生:他用莲蓬引诱鬼子,然后把他们带到渔民下了鱼钩的地方,一个人勾住了十几个鬼子,然后就用竹篙达鬼子的头.
  师:最后这场情趣横生、痛快淋漓的精彩战斗,更显出老人的智慧与自信,富有传奇色彩.
  老头子“过于自信与自尊”的形象也得到充分的展示.老人的功劳与过失都体现在这一点上.
  小说既写了老人性格的优势,也写了性格的缺陷,这样的艺术形象才会真实可感,丰满生动,光彩照人.小说的主人公不是八路军战士,而是白洋淀地区的普通百姓,这样写才贴近生活.
  二、体会小说中景物描写
  师:在平日的随笔和作文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在写叙事性文章的时候,喜欢用景物描写来点缀自己的作品,这个路子是对的,但是景物描写一定要契合环境和人物心境,不能认为,随意把一段景物描写堆放那里就能给文章增色.怎样写是恰当的?孙犁先生是这方面的大家,残酷的战争却写得赋有诗情画意,其中穿插了多处景物描写,尤其是和战争环境、人物相谐,我们一起来细细体会.请同学们先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生从小说开头划起,大约3分钟,陆续抬头,表示划完)
  师:读一读这些句子好吗?
  生:按页数、行数读,找出了大部分句子.
  师:还有吗?
  生:继续读完剩余的景物描写的句子
  师:我们从第一段开始,逐句揣摩.你们先同桌交流,你读了此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感受?放在小说开头,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前后左右小声议论,待声音小了下去,我请学生回答,这时大部分举起手,先指一不爱发言的学生答)
  生:写出白洋淀苇塘的气氛非常恐怖.
  师:从哪句看出来?你的发言要有针对性哦!
  生:从“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这两句写出敌人封锁严密,气氛阴森恐怖.
  师:为什么开头要写这样的环境?
  生:这个故事发生在这样的环境里,符合实际情况,下文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恐怖的环境里发生的.
  师:你会读书了,不仅看得细,想得深,还能联系下文.接下来的句子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象就在天上”这句考虑了吗?
  生:让萧前来说,他说的好!
  师:萧前,可以试试吗?
  生:我觉得写出了一种抗争的力量.
  师:你是怎样把苇子和抗争联起来的?(这一句比较难,此一问的目的,在于让那些没有思路的学生学会思考方法)
  生:苇子只是向上生长,不会狠狠的,这里用了拟人的方法,是写白洋淀的人们,同日本鬼子战斗的顽强斗争精神.
  师:萧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思考方法,就是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相关联想.点中“狠狠的”一词,便可打开思路.这样研究,大家有收获吗?
  生微笑:有收获.
  师:请大家品读第二处,也许还有新的收获.
  生读“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师: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继续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
  生:月亮落了,说明夜深了.(其他学生哄笑:废话.)
  生:飒飒的风,说明风大,是不是他们感到天冷啊?
  师:有这个可能,后半夜苇塘的温度低,只是为了写天凉吗?
  生:小声说,“不是”.
  师:有困难了是么?读一读上下文,这句话出现在哪里?
  生:上文是大菱受伤,老头子无力的坐下来,这句话的下文是老头子叹气,不想送她们了.
  师:是啊,老头子没有完成任务,心情怎么样?
  生:痛心,后悔,伤感.
  生:沮丧.
  师:这时候一阵凉风吹过,老头子心里也是——
  生:凉的.
  师:对,风的凉就是心的凉,老人没有完成任务,心头是悲凉的,痛心的沮丧懊悔的,此时的飒飒的风吹过来,吹得老人心头发凉,在这里,选取写风吹来,是切合当时老人心境的.
  生:这里的作用就是衬托老头子悲凉沮丧心情的.
  师:是的,“衬托”一词用的好,因为老人的心情文中没有直接表达出,而是通过“飒飒的风”让读者去联想去体会,这就叫“衬托”.好,我们再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学习,读下一个句子.
  生:“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这句话写出当时天气很热.
  师:哦,为什么写天热,跟人物心情有关吗?
  生:没有.
  师:如果不写天热呢?
  生:鬼子就不会来洗澡,也就没有下文的老头子勾住鬼子的故事了.
  师:说到门里了!这一句描写除了令人感觉环境优美,还有推动下文故事情节的作用,一句两用!运用恰当.我们从这里又探索出景物描写的另一个好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家有兴趣继续研究吗?
  生:有!
  师:下面老师来读下一句,请同学们静静思考:“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生:我觉得白洋淀真美.
  师: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
  生:向镜子一样平,说明当时老头子的心境是平静的.
  生:说明老头子不慌张,心里早就有了主意.
  师:还有呢?
  生:水平,水草轻轻的浮动,鬼子才不会疑心.
  生:在平静中蕴藏着一场不平凡的战斗.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精彩!讨论到这里,同学们对景物描写理解得很到位了!这场战斗是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的环境里发生的,水面的平静和天空的清明都衬托出老人的从容心态,也为下文故事的发生埋好伏笔.
  师:最后一句,大家读一读,说一说你的理解.
  生齐:“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生:老头子取得了胜利,心情非常轻松,像开了花一样快乐.
  (这位同学说完,其余都表示赞同)
  师:孙犁先生小说之中的景物描写,赋有抒情韵味,请大家把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归结一下.
  生互相补充: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阴暗恐怖的气氛,并且还有衬托人物内心情感和精神,推动文章情节发展的作用.
  师:我们从中找到的研究方法有那些呢?
  生互相补充:抓住关键词进行相关联想,并且联系上下文.
  师:老师认为记住最后的几个结论,可以节省下一次的研究时间.
  生读、记.
  课后反思:
  生:丰收.
  师:是啊,一举消灭这么多鬼子对于老头子来说,不正是一种丰收吗?非常形象贴切的一个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