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两次世界大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4/30 02:40:43
老师您好! 我想要一战和二战的提纲 最好包括 发生的背景、战争性质、详细过程(按时间顺序包括公开战争,期间召开的会议,发表的宣言等)、结果,影响及启示 谢谢老师
解题思路: 您好,首先对你勤学好问的精神表示欢迎,希望解答使你满意。
解题过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过程: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德、奥、意结盟,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国是其中的核心;1892年法俄结盟,英国于1904年、1907年分别与法、俄结盟,三国协约正式建立。)③科技成果被应用于军事为战争形成世界规模奠定了物质基础,预示着未来战争更加残酷。④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煽起了民众的狂热,加速了战争的到来。⑤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1.三条战线:(1)西线:英法比与德国在这里作战。(2)东线:德国、奥匈和俄国在这里作战。(3)南线:塞尔维亚与奥匈等国在这里作战。
2.主要阶段:(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到1914年底,进入相持阶段。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东线俄、奥、德互有胜负,开始形成了对峙局面。(2)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交战双方都深深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交战双方都已经感到有些力不从心。(3)第三阶段:1917~1918年。同盟国集团的瓦解:①1918年10月,奥匈帝国瓦解。②1918年11月,德国失败投降,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3、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①1917年4月,美国借口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参加协约国作战,改变了战争相持的局势。②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③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向各国建议停战。并于1918年初缔结《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④资本主义国家内发生了反战运动以及革命运动。⑤1918年世界性流感病的影响。
疑难解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①经济:在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②军事: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表现的十分明显。③内部: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这在同盟国集团各国表现得更为明显。④国际: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对国际格局的影响:①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地位受到挑战。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③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国际地位迅速上升。④日本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经济迅速发展,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⑤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⑥一战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成立。
(2)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①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土耳其四大帝国。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②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③客观上有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④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⑤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一、历史背景: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兴起原因:
A、历史原因:(1)本国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或者是王朝战争的形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缺乏民主传统,军国主义色彩浓厚。(2)三国对于新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不满情绪。
B、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
2、法西斯发展表现:
国别
法西斯运动核心力量
领导人
意大利
法西斯党
墨索里尼
德意志
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
希特勒
日本
军部
3、纲领和目标:对内摒弃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实行极权统治;对外鼓吹民族优越论和进行侵略扩张,企图称霸世界。同时,法西斯运动还蛊惑人心的提出一些限制资本家和地主、保护中下层劳动者的口号,以笼络普通群众。
3、法西斯政权建立,战争策源地形成:
(1)意大利:1922年,建立起以墨索里尼为首相的法西斯政权。(注意其特殊性:经济危机爆发前)
(2)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6年,二二六政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3)德意志: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局部战争的发生:
1、30年代的侵略战争:
(1)非洲:1935年——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要求掌握原因:主要从埃塞俄比亚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经济的落后回答)
(2)欧洲:德国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内战。(要求掌握原因:主要从西班牙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来考虑,注意西班牙内战性质的转变:内战——反侵略战争)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3)亚洲: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2、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1)中国:最早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从防御阶段转入相持阶段。
(2)西班牙:在共产国际的倡导下,建立了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抵抗,其中还受到了世界进步人士的支持:国际纵队。
(3)意大利:坚强反抗。
3、大国的反应:绥靖政策
(1)英法的绥靖政策:(表现)
A、埃塞俄比亚战争发生后,英法操纵的国联不得不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对其进行经济制裁,但石油却不在制裁之内,而且,侵埃战争结束不久,制裁便被取消了。B、面对德意对西班牙内战的干涉,英法发起27个国家缔结《不干涉协议》,以不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名义,纵容法西斯扩张,危害西班牙合法政府的安全。C、在欧洲中心地区,面对希特勒的攻势,英国把弱小国家最为讨价还价的砝码,寻求达成妥协,1938年英法德意签订了《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极大的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加速了大战的爆发,后果极其严重,它使捷克斯洛伐克国力严重削弱,濒临瓦解。它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高了希特勒个人独裁的权利和国内威望。削弱了英法两国在欧洲的战略地位,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同时,该协定还给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以致命打击,苏联对英法的信任度大大下降,1939年,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美国的变相绥靖:(表现)中立政策
A、1935年制定了“中立法案”,禁止把武器卖给交战国家。B、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修改了“中立法案”,把禁运范围扩大到发生内战的国家的交战双方,应用于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
(3)苏联的特殊绥靖:(表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防止英法祸水东引,维护自身安全,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该条约是苏联得以暂时不被拖进战争,而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得以发动战争,加速了大战的全面爆发。
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①根源:由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②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④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⑤绥靖主义政策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⑥苏联客观上的绥靖主义作用。⑦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三、全面战争的爆发:
1、爆发和初期阶段:
(1)全面爆发: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静坐战争、奇怪战争。
(2)初期战事:进攻北欧、西欧,丹麦、
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沦陷,
法国投降。英国进行了有名的“敦刻尔克
大撤退”,张伯伦下台,英国的对外政策
发生根本转变,由初期的绥靖政策到丘吉尔上台后的强硬抵抗政策。不列颠战役是德国遭到的发动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东侵奥捷波,北上占丹挪
西荷卢比法,匈南希保罗
控制西南欧,进攻莫斯科
2、战争的扩大:
(1)苏联卷入战争: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苏联取胜,打破了德军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
(2)美国卷入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美国、英国等对日宣战,中国等20多个国家向日本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全球性战争。
3、战争的转折:
(1)前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A、原因:根本原因: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英美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变为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法西斯国家肆意扩大战争,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
B、过程: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以租借的方式向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各种军事援助,美国实际上与英国结盟。
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表示全力支持苏联抗击德国。
1942年8月,英美签订《大西洋宪章》。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C、影响:《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帜下,从而极大的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从根本上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整个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基本转到苏联方面,苏德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历史性转折。
(3)太平洋战场的转折: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日军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4)非洲战场的转折:阿拉曼战役 1942年,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对二战形势的转变产生重大影响。
4、战争的胜利:
(1)四次重大会议:
名称
时间
国家
背景
内容
作用
开罗
会议
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 了胜利,为加速战争的进程
签署了《开罗宣言》
各国协同对日作战,加速日本投降。
德黑兰
会议
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 了胜利,为加速战争的进程
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三国协同对德作战,加速德国法西斯溃灭的过程
雅尔塔
会议
1945年初,苏军收复国土,已越出国境;美英法军已攻入德国境内。德国败局已定。
商谈对德处理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初步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雅尔塔体系
波茨坦
会议
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的前夕
着重讨论战后世界安排的问题,中美英三国发表《波公告》
加速日本的投降、巩固对德的胜利。
(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A、诺曼底登陆:
B、作用:使德国法西斯处于东西两面作战的困境,极大地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鼓舞了欧洲被占领国家,促进了欧洲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3)意德日法西斯的投降:
A、意大利投降:1943、9月 轴心国开始瓦解。
B、德意志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C、日本投降:日本签订无条件(1945、9、2)
(4)反法西斯的第二条战线:欧亚各国的抗战和抵抗:
A、法国:自由法国运动
B、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
C、中国战场的贡献:
四、战争的影响:性质:是一次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1)直接影响: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伤亡。
(2)思想: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民主、人权和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作为人类维持世界和平的尝试——联合国诞生。
(3)国际格局:法西斯主义国家被打败,除美国外的资本主义国家被削弱,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得到壮大,世界中心逐渐由欧洲转向太平洋沿岸。
彻底打败了三个法西斯国家:德、意、日,削弱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壮大了两个太平洋沿岸国家:美、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4)客观进步性:战争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5)经验教训:a、二战是直接由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引起的,因此,防止法西斯主义的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b、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当战争来临时,各国之间应该相互支援,共同抗击世界和平的敌人,而不是相互推卸责任,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爱好和平的人们只有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c、战争中,注意对战略战术的运用,缺乏创新精神。d、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3、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1)原因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由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展开激烈斗争而引起的。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同盟国和协约国两个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进行疯狂的军备竞赛,巴尔干地区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和火药桶。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是此次战争的导火线。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2)性质
①第一次世界大点始终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3)后果
①两次世界大战均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和灾难。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摧垮了四个大帝国(俄国、德意志、奥匈帝国、土耳其),削弱了英、法、意等帝国主义国家,另一重要结果就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削弱了英法两国,使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战后殖民体系崩溃;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④两次世界大战均使欧洲遭到削弱,一战后的丹尔赛—华盛顿体系,动摇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则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