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怎样解决口语交际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01:21:11
怎样解决口语交际
一、好学上进,加强知识积累
渊博的知识是睿智的体现,而渊博的知识、睿智的头脑则来源于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做到读万卷书,识万般理,平时养成多读书看报的习惯.没有人天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博闻强记的背后是艰辛的汗水.
二、关注生活,加强生活积累
有些人在和人谈话时,为什么别人都不大爱听呢?关键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净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样是很难打动人心的.所以,要想有好口才,多加强生活积累显然也很重要.加强生活积累关键是要走出去,积极面对生活,感受生活,尝试生活中的甜酸苦辣,用眼睛欣赏生活的色彩,用耳朵聆听生活的声音,用心灵感受生活的脉搏.因为,毕竟"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紧跟时尚,把握时代脉搏
现在的社会进步很快,只有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说出的话才能够吸引别人.如果你用上个世纪的口气和词语与现代的人来交流,那就只能够被人称为"土老冒"了,谁还愿意听你讲话呢?所以,一定要多注意一些时尚的语言,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崇尚真情,加强情感积累
"言为心声",口才最重要的是要以情感人,没有感情就等于人没有生命.从表面上看,口才不过是用嘴巴去叙述,而实际上,是用心、用感情去和听众进行交流.当然,感情不可能凭空产生,感情要来源于平时的经历和积累.没有丰富人生情感经历的演员不可能成为出色的演员,同样,没有丰富情感经历的人不可能有丰富的情感语言,所以,一定要注意加强个人的感情积累.
写文章讲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话其实和写文章是同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看的东西多了,才能够说出有水平、有见解、有说服力的话,才能够打动人心.
第4节:让自己的声音充满魅力(1)
很多人都爱听相声,都会被相声中那种惟妙惟肖的声音、语气给逗乐了.为什么流传了几千年的相声艺术至今还是经久不衰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相声演员的声音充满了魅力,能够使人爱听,愿意听.所以,侯宝林、马三立等艺术大师的精品段子如今还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
声音是语言的载体,是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媒介,美妙的声音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要不宋世雄、赵忠祥等人的声音怎么会感动那么多人呢?人们总是被富有磁性的男中音所吸引,当你处于茫然无助之时,温暖的声音可能会让你顿生雄心,重新站起来,从而使事情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所以古谚语中就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说法,声音的确具有超乎寻常的魅力.
所以,能说会道的人都需具备声音的魅力.要想使自己的声音具有魅力,就要提高自己的口语发送能力.
那什么是口语的发送能力呢?简单地说,就是说话时对语言的速度节奏、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大小、语流的顿挫断连的控制和变化能力,它是语言形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有较好的声音发送能力,不但发音明亮悦耳、字正腔圆,而且还能随着交际的内容、场景、双方的人际关系的不同,有高低抑扬、快慢急缓、强弱轻重、顿挫断连、明暗虚实等多种变化,其声音就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和迷人的艺术魅力.
怎样才能提高口语发送能力呢?
一、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楚
读错字或发音不准,会闹出笑话,毫无魅力可言;吐字不清,含含糊糊,使听众感到吃力,也会降低其接受信息的信心.
二、要注意声调和语调
声调即单个词的调子,语调即贯穿整个句子的调子,两者决定了声音的高低抑扬.语调可分为降调和升调两种基本类型,随着句子的语气和表达者感情的变化,可以变化出多种类型.语调有区别句子语气和意义的作用.如"你干得不错"说成降调,是陈述性句式,带有肯定、鼓励的语气;说成升调,是疑问性句式,带有不信任和讽刺的意味.在谈话时应注意把握语调,以增强吸引听众的魅力.
第5节:让自己的声音充满魅力(2)
注意语言的速度节奏
人们说话时,影响速度节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速度节奏的控制和变化一般要通过音调的轻重强弱、吐字的快慢断连、重音的各种对比,以及长短句式、整散句式、紧松句式的不同配合才能实现.人们应掌握这些规律,做到快慢适中,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增强语言形象的美感.
此外,提高口语发送能力还应注意说话的语气,从语言的音强变化等方面来改进语音形象.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是语言的载体,声音动听,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别人都爱听自己所说的话,所以我们在谈话的时候,要注意使自己的声音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够打动别人.
第6节:要有点"变色龙"的本领
一个人要善于说话才会受欢迎,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来和人沟通,通俗一点,就是要有"变色龙"的本领,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说不同的话.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的方法:"与智者言依于传,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川,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和聪明的人说话,要见识广博;和见闻广博的人说话,要有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说话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情;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好斗的人说话要态度谦逊;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要用切身利益说服他.
而在这方面,《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例子.凤姐就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经常是对方还没有说出口时,她便已经猜到了;若是对方刚说,她就已经办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林黛玉刚进贾府时,王夫人问:"是不是拿料子给黛玉做衣裳呀?"凤姐答:"我早都预备好了".
脂砚斋评《红楼梦》曾这样说:她并没有预备衣料,她是机变欺人,但是王夫人就点头相信了,像这样的例子多得很.还有在大观园那个诗社,探春这里刚出口,说凤姐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凤姐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是想要我兜里的银子,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做会社东道."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
凤姐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像我们刚才所举的还是一些比较平常,比较普通的例子.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同一件事情,原来还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得入情在理,十分动听.
邢夫人要讨鸳鸯,便先来找凤姐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做妾,就是把这件事先跟凤姐说,凤姐一听,就连忙说:"别去碰这个钉子."她脱口而出,"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而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邢夫人呢,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个花白胡子的……"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她说老太太未必好驳回,反而埋怨凤姐,说我还没有去你倒说我不是.凤姐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邢夫人听不进去.见邢夫人心性大发,凤姐知道方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赔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才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她说那个贾琏,就是贾赦邢夫人的儿子,"琏二爷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但是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是说老爷太太待贾琏,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
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当时邢夫人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凤姐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理,急转直下又不着痕迹的本领,我们在《红楼梦》里,只有在凤姐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我们说凤姐的这种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
在现代社会里,仍然不乏这类"会说话"的人.他们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在这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置身一个环境,必先搞清人和人的关系,搞清身边每个人的所好所忌,搞清人们喜欢听什么厌恶听什么,人们高兴听什么他们就说什么,讨嫌的话绝对不说.特别是面对互相矛盾的双方,他们会左右逢源,两面讨好;说此好,能挠到痒处,引来发自内心的欢喜;论彼非,能点到痛处,触及软肋,让人频频颔首.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会十分谨慎,对谁都露笑脸,唱颂歌,对谁都客客气气,热情洋溢,对谁都不讲掏心窝子的话,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如果参加讨论会,他们会尽量避免开第一腔,轻易不显露自己的观点.有时逼到头上不得不讲时,也是说些模棱两可、不疼不痒的话,一旦后面发言同自己观点不一致时,能够很自然地拉回来,绝对避免观点交锋.在领导面前,更是鼓动如簧之舌,说恭维话,说体面话,但由于"会说话",更显得落落大方,言辞恳切,娓娓动听,不温不火,既不显得谦卑,又不露阿谀奉承之态,领导听了不讨嫌,很舒服,有时还心旷神怡.
你看,具有"变色龙"的本领对于一个人的交往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变色",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注意观察他人
说话一定要看对象,要根据说话对象的不同情况来确定自己说话的方向.如果是一个豪爽的人,那你说话就应该豪爽一点;如果是一个内秀的人,说话就应该文明一点,这样大家才会喜欢你.所以,在张口说话前一定要注意观察人.
第二,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
说话还要看周边的情况,说话要能够恰当地和当时的情景融合到一起,避免说出不合时宜的话来.
每一个人同样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风格,如果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能够抓住对方的喜好,说别人愿意听、喜好听的话,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使你备受别人喜欢.
第7节:有"礼"说遍天下都爱听(1)
无论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充当什么样的身份,礼貌一直是维持人际关系不断互动的规则.
有句话叫做"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个有礼貌的人到处都会受欢迎,受到人们的热诚接待,而一个习惯于出口不逊的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然见一位老汉从路边经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口气跑了十多里,仍然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便掉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还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其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是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人际交往中要讲究礼貌."人而无礼,不知其可",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便能说明一个人在言谈举止方面如果不注意礼貌所带来的后果.
第8节:有"礼"说遍天下都爱听(2)
礼貌就是一个人的名片,说话有礼貌的人到处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礼貌不礼貌,看似小事,可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大事的成败.正如有位名人说的那样:"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礼貌是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的感情","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所以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一定要注意礼貌待人.
可以说,周总理是礼貌待人的楷模.他常说:"衣着整齐是一种礼貌,表示对人家的尊重."他虽身为国务院总理,却总是谦虚恭敬、彬彬有礼,处处以礼待人.每次服务员给他端茶,他常常是站起来用双手接过去,并微笑点头致谢;每到一处视察工作,他总是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一一握手,亲切道谢;每次在深夜回家的途中,他也总是再三嘱咐司机要礼貌行车,让外宾先走.外国记者赞美说:"大凡见过他的人都认为他具有一种魅力,精明智慧,人品非凡,而且令人神往."周总理逝世时,一些外国报纸说:"全世界向他致敬,没有人唱反调,这是罕见的事情."周总理以礼待人,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那么我们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注意自己语言的礼貌呢?一般需要注意"四有四避"的问题,即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要避隐私、避浅薄、避粗鄙、避忌讳.
第9节:有"礼"说遍天下都爱听(3)
第一是有分寸.这是语言得体、有礼貌的首要问题.要做到语言有分寸,必须配合语言要素,要在背景知识方面知己知彼,要明确交际的目的,要选择好交际的体式,同时,要注意如何用言辞行动去恰当表现.当然,分寸也包括具体言辞的分寸.
第二是有礼节.语言的礼节就是寒暄.有五个最常见的礼节语言的惯用形式,它表达了人们交际中的问候、致谢、致歉、告别、回敬这五种礼貌.问候是"您好",告别是"再见",致谢是"谢谢",致歉是"对不起".回敬是对致谢、致歉的回答,如"没关系"、"不要紧"、"不碍事"等等.
第三是有教养.说话有分寸、讲礼节,内容富于学识,词语雅致,是言语有教养的表现.尊重和谅解别人,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尊重别人符合道德和法规的私生活、衣着、摆设、爱好,在别人的确有了缺点时委婉而善意地指出.谅解别人就是在别人不讲礼貌时,要视情况加以处理.
第四是有学识.在高度文明的社会里,必然十分重视知识,十分尊重人才.富有学识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敬重,而无知无识、不学无术的粗浅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鄙视.
我们再来看看"四避":
第一是避隐私.隐私就是不可公开或不必公开的某些情况,有些是缺陷,有些是秘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隐私除少数必须知道的有关人员应当知道外,不必让一般人员知道.因此,在言语交际中避谈避问隐私,是有礼貌的重要方面.欧美人一般不询问对方的年龄、职业、婚姻、收入之类,否则会被认为是十分不礼貌的.
第二是避浅薄.浅薄,是指不懂装懂,讲外行话,或者言不及义.言辞单调,词汇贫乏,语句不通,白字常吐.如果与浅薄者相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听他们谈话,则无疑会感到不快.社会是知识的海洋,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万能博士或百事通.我们应当学有专攻又知识渊博,但总有不如他人之处,总有不懂某种知识之处,要谦虚谨慎,不可妄发议论.
第三是避粗鄙.粗鄙指言语粗野,甚至污秽,满口粗话、丑话、脏话,上溯祖宗、旁及姐妹、下连子孙、及其两性,不堪入耳.言语粗鄙是最无礼貌的语言,它是对一个民族语言的污染.
第四是避忌讳.忌讳,是人类视为禁忌的现象、事物和行为,避忌讳的语言同它所替代的词语有约定俗成的对应关系.社会通用的避讳语也是社会一种重要的礼貌语言,它往往顾念对方的感情,避免触忌犯讳.下面是一些重要避讳语的类型:
首先是对表示恐惧事物的词的避讳.比如关于"死"的避讳语相当多,就是与"死"有关的事物也要避讳,如"棺材"说"寿材"、"长生板"等.
其次是对谈话对方及有关人员生理缺陷的避讳.比如现在对各种有严重生理缺陷者通称为"残疾人",是比较文雅的避讳语.
最后是对道德、习俗不可公开的事物行为的词的避讳.比如把到厕所里去大小便叫"去洗手间"等.
总之,语言文明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学习,加强修养,使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敬人者,人恒敬之".礼貌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修养,在和他人交谈的时候,有礼貌的人都会给人一种好感,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礼貌.
第10节:掌握好说话的语气(1)
语气在和别人谈话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说话对方容易接受、愿意接受,有的人说话对方就不容易接受、不愿接受或者很难接受.这其中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语气的不同造成的.一句同样的话,如果用不同的语气来说,就会起到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效果.例如,"我爱你"这三个字,如果用真挚的语气说出来,那就是满怀着对于自己爱人的一腔真情;如果用油腔滑调的语气说出来,那就是另外一种情景了,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在说话中的语气.
王老师就很善于用自己的语气帮助孩子们.在他的班上有一个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不善言谈,被别的同学称为"弱智".
王老师在担任他的班主任后,就对他进行了深入地了解,经常鼓励他.有一次在课外活动时,这个同学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王老师便走过去,用最温柔、最耐心的声音同他说话:"我发现你上课听讲挺认真的,而且反应并不比别人慢,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要你努力学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这个同学听了王老师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王老师又把他带到孩子们中间,并且陪他一起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学生受到王老师的影响,都争着和他做游戏.慢慢地,他和同学们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学习也提高上去了,再也没有人说他"弱智"了.
在这位同学的转化过程中,老师的爱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爱心正是靠这种富有爱心的温柔语气表示出来的.
说话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但却不是靠声高来实现的,而是靠语气的得体而取胜.虽然说"理直"就"气壮",但有理也要有礼,有理不在声高.有理再加上得体的语气,才会收到"情通理达"的效果.所以,把握好说话语气的分寸,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
事情有轻、重、缓、急,语气有抑、扬、顿、挫.只有把握了说话语气的分寸,才能使说出的话被对方充分理解和接受,才能收到说话的预期效果.
第11节:掌握好说话的语气(2)
当然,说话语气的运用要分对象,分场合,分时间.不同的情况,要运用不同的语气,这其中的分寸,就需要说话者灵活掌握了.
第12节:控制好说话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