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上海六年级上册语文书《观沧海》《海底奇光》《松鼠》的文学常识和课后注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7 19:34:19
上海六年级上册语文书《观沧海》《海底奇光》《松鼠》的文学常识和课后注释
一定要语文书上原封不动的!语文书找不到了,急用!
再加几个
《海底奇光》《松鼠》《藏羚羊跪拜》《孙权劝学》《受宠的象》《蚊子和狮子》
《观沧海》
  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观沧海 东汉 (曹操.字孟德)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竦 ,通耸,高.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 本图是曹操大将骑马在碣石山上的景象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原文
  1月16日,鹦鹉螺号好像在海平面以下仅几米的地方入睡了.电动仪器停止了运转,螺旋桨不再转动,鹦鹉螺号随波漂流.我猜想船员们正忙于内部修理,因为机器猛烈转动后需要装修. 就在这时,我和同伴们亲眼目睹了一种奇特景象.客厅的窗板打开了.由于鹦鹉螺号的船灯没有打开,水中一片昏暗.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布满天空,只有几道微弱的光线照着接近海面的水层. 我正观察着这种状况下的海洋,即使是最大的鱼看起来也像是一些模糊不清的阴影.突然,鹦鹉螺号被照得通亮.起初,我以为是船灯打开了,是它把电光射向清澈的海水.我错了,我迅速的观察了一下,承认自己错了. 鹦鹉螺号正漂浮在磷光闪闪的水层中,由于海水阴暗,这磷光显得格外耀眼.光线来自无数的发光微小生物,掠过金属船壳,变得更加光彩夺目.我突然看到发亮的水层中有几道闪光,好像炽热大火炉里的熔铅流,又像加热到白热状态的金属块.相比之下,在这火红的、似乎不该存在阴暗部分的环境里,发亮水层中有些地方却显得阴暗了.不,这已不是我们通常的照明器静静的放射出的光芒!这光线具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和运动力!我感到这光线充满活力! 是的,这是无数海洋纤毛虫、栗粒状夜光虫的集结体,它们是一些真正的半透明胶质凝固物小球体,每个小球体有一只丝状触手.在30立方厘米的海水中,这种微小生物的数量甚至可以高达25000个.加上钵水母、海盘车、海月水母、海笋和其他磷光植形动物发出的微光,海水中一片光亮.植形动物体内充满了海洋腐烂的有机质诱饵,也许还有鱼类分泌的黏液. 鹦鹉螺号在这光亮的海水中飘荡了好几个小时.看到巨大的海洋生物像火中蝾螈一样在那里嬉戏,我们更加赞叹不已.我发现在这不烫的火光中又美丽又敏捷鼠海豚,海洋中不知疲倦的小丑;还有身长三米的旗鱼,聪明的暴风雨预报者,它们那令人生畏的剑状上颌有时撞击着客厅的玻璃窗.后来,比较小的鱼类出现了,有各种各样的磷鲀,会跳跃的鲭鱼,狼鼻鱼,还有上百种其他鱼类,他们四处游动,给这闪光世界划上一道道条纹. 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真是迷人奇观!是不是某种气候条件使这种现象增添了几分诱惑力?是不是暴风雨来到海面上了?不过,鹦鹉螺号位于海平面以下几米的地方,丝毫感觉不到它的威力,在平静的海水中悠然自得的摇晃着.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语文 六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
  出处?
  《海底两万里》(法语: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海轮,使市民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没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海底两万里》于1869年11月28日出版,初版就卖了五万册,可以说《海底两万里》从一开始就得到读者的欢迎.1997年美国导演罗德·哈瑞德拍摄了同名电影,此外还有相同译名的动画片.
  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海底生物发出的光来描写了神奇的海底世界.文中用“通亮”、“耀眼”、“光彩夺目”、“生命力”、“运动力”,等词语形容了海底的奇光.这些奇光是由海洋纤毛虫、栗粒状夜光虫、钵水母、海盘车、海月水母、海笋和其他磷光植形动物发出的.描写细腻,有新意,写出了海底这奇妙的光. 课文多次用到说明手法里的打比方、列数字等.
  松鼠
  作者:布封(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 作家/著有36册/完作时间为:40年-摘自人教5年级上册)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著,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木,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著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乾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著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松鼠在动物分类中属于啮齿目松鼠亚目松鼠科松鼠属.体形通常中等大小,是寒温带针叶林和混交林中的典型代表动物.四肢强健,趾有锐爪,爪端呈钩状,体重通常在350克左右,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稍重一些.松鼠体态修长而轻盈,体长大约为18-26厘米,尾长而粗大,尾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二以上,但不及体长. 松鼠的分布范围较广,在整个寒温带森林地区都能捕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东北部、河北及山西北部、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的山区;国外从俄罗斯的远东、日本、朝鲜、蒙古北部,向西一直分布到西欧.在针叶林里,松鼠并不是年年都很多,它的数量多少,是以冬季针叶树种子的多少为转移的;因为它的食物以植物种子和果实为主,种子有时占到95%以上;而云杉种子不是每年都丰收的,在松果歉收的年份里,松鼠会转移到食物较多的地方觅食;而在食物丰富的年份,它会大量繁殖. 松鼠为典型树栖鼠种,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以树枝、苔薛和羽毛等为构巢物,在树枝间筑巢.巢呈圆形,出口开于背风面,但也有栖居于树窟内,也有的以旧的大鸟巢加以修补而成.松鼠每年可做几个巢、有主、副巢之分,副巢用于临时休息.雄鼠很少筑巢,大多利用旧巢. 松鼠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取食昆虫及其幼虫、蚁卵、鸟卵及其他动物,但主要食物为落叶松等针叶林的种籽,夏季多取食各种浆果和蘑菇;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亦吃树的幼芽.日间活动,清晨最活泼,不冬眼,但冬季活动减少,严冬寒冷之际,很少出窝活动. 【关于作者】 布丰(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十几岁时,布封在父亲的意愿下学习法律.26岁入法国科学院,后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布丰撰写了博物学巨著《自然史》.布丰于1749至1788年间发表的一套36册《自然史》,该书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等.这是一部说明地球与生物起源的通俗性作品.全书共44卷,前36卷于布丰在世时完成,后8卷由他的学生于 1804年整理出版.《自然史》的第一卷于1749年正式出版.书中《地球的理论》提出了地球成因假说,认为地球是太阳与彗星相撞击而分离出的一个块体,逐渐冷却而成. 跑进家来的松鼠 我们家的房子紧挨着森林. 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副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松鼠常常跳到上面去蹲着,就像蹲在树枝上似的. 它特别爱吃甜食,经常跳到我们肩膀上要糖吃.有一回,餐柜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去问,我们谁也不知道.爸爸说我们不诚实,一星期不许吃糖. 松鼠跟我们一样,一个星期没有吃到糖.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有一天,午饭后,我正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书.忽然看见松鼠跳上餐桌,叼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柜顶.过了一会儿,它又来叼走了一块. 我踩着椅子往大柜顶上瞧,那儿放着妈妈的一顶帽子.我拿起帽子,不由得大吃一惊——那帽子下面什么都有!方糖,纸包糖,还有面包皮和各种各样的小骨头…… 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在树枝上晾干.我们家的松鼠也这样做了. 过了些日子,天气真的冷了起来.松鼠尽量钻到暖和一些的地方躲起来.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天太冷,我们得生炉子了.我们关上通风口,放上柴,点着了火.忽然听到炉子里有什么东西沙沙直响.我们急忙把通风口打开,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cuān)了出来,跳到了大柜顶上. 炉子里的烟直往屋子里冒,而烟囱(cōng)口却不见一丝烟.这是怎么回事?哥哥用粗铁丝做了个大钩子,从通风口伸进烟囱里去. 结果,哥哥从烟囱里掏出一只手套,还有奶奶过节时才舍得戴的头巾. 原来,松鼠把这些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了.唉,它是从森林里来的,住在我们家里,还保留着老习惯.它天性这样,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是没有用的. 【作者资料】 斯克列比茨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列莫维奇·彼什科夫, 前苏联无 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