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为何中国能走向统一 欧洲却不能?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22:59:25
为何中国能走向统一 欧洲却不能?
战争与国家形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西方发展出了现代科技和资本主义,而与此同时,西方学者也在思考另一个侧面:是什么导致中国发展出了独特的文明模式和政治制度? 这就是许田波准备面对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几乎和整个欧洲一样大的大国,自秦朝统一后,历代基本保持了政治统一和文明的延续性,这与欧洲自罗马帝国以后分崩离析的政治局面大异其趣,即使拿破仑和希特勒也未能强行统一欧洲.尤其值得深思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和近现代欧洲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它们都起源于许多封建国家,国际秩序都是频繁战争推动的动态平衡,也都经历了封建制的垮台和官僚科层制的形成,但欧洲最终形成多国平衡的局面,中国却走向了统一.这一切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春秋战国和近代欧洲纷扰乱世的外表之下掩盖着深刻的变化:所有国家都在竭力效仿邻国取得的成功,进行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以求避免灭国的命运.这种变革的逻辑要求导致了中国和欧洲某些相似的历史演进路径:比如界定领土主权、边界日趋固定、中央任命的官员逐渐取代地方世袭贵族统治……在这些方面,中国的实践甚至要远远领先于欧洲.例如普鲁士德国的文官考试、统一税制和定期人口普查等行政实践在欧洲非常罕见,但在中国却早已司空见惯——欧洲第一次文官考试的笔试于1693年在柏林进行,而且“这一灵感来自中国”. 秦朝一系列举措为以后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统一的基本模式,但它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事实上对秦朝政治及其失败统治的反思一直是中国历代政治家和儒家学者不断挖掘的课题.秦朝过于强大的国家力量摧毁了家庭和社会纽带,完全控制了社会,导致了社会结构的相对荒芜,压抑了民间的创造性力量,而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无需再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统治者为取得民众合作而作出让步. 欧洲历史走向与中国春秋战国的反差有着极深刻的历史根源,其中至少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作者所不幸忽略的:即英国(再后来是美国)作为一个外部平衡者的存在.自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英国不再谋求欧洲大陆的领土,但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每当欧洲大陆发生战争时,它总是会在危急时刻出兵支持较弱的一方.这种平衡作用先后多次确保了欧洲力量的均衡,抑制了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压倒性的力量——而这个力量一旦出现(比如拿破仑法国和纳粹德国),几乎总是会在支配欧洲大陆后考虑入侵英国.英国的这一作用不容小觑,也保证了它自1066年之后再未遭到过成功的入侵.中国历史上从没出现过这样一支平衡性的外部力量. 不过在强调理解中国模式的同时,许田波也许又走得有点过头了:她以一种现代观念去回顾和理解某些中国史上的现象和思想轨迹.例如她将春秋战国视为中国的“启蒙时代”,认为孟子和慎到的“天命学说”是坚持“人民具有最终的主权,具有鲜明的自由主义色彩”,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创造性误读”.这又启迪我们另外一个思路:要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和欧洲历史发展的差异,仅仅比较其政治和国家模式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文明本质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