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的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7 18:02:32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的赏析
越详细越好啊``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注释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中落,母亲用芦杆画地教他识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第,次年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任职三年期间,与钱惟演、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馆阁校勘.二年后,因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奉诏复职,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等推行的新政变革.因守旧势力攻击,出知滁州(今安徽滁县).后累得升迁,嘉佑二年(1057)以翰林学士知贡举.五年(1060)官至枢密副使,六年(1061)改任参知政事.神宗时改外任,出知亳州(今安徽亳县)、青州(今山东益都)、蔡州(今河南汝南)等.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太师致仕,居颍州.次年卒,谥文忠.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集中有长短句3卷,别出单行称《近体乐府》,又有《醉翁琴趣外篇》6卷.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诗文革新的倡导者.他曾主编《新唐书》,还用大半生精力完成了一部文字减旧史之半而事迹增添数倍的《新五代史》.他还善于发现人才和提拔后进,宋代的一些大政治家、大散文家、大诗人不少出于他的门下,或相从游,如梅尧臣、苏舜钦、苏轼父子、王安石、曾巩等.欧阳修对北宋诗文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欧阳修是北宋散文、诗、词的大家.对他的散文、诗歌评价比较一致,但对他的词的评价却较为分歧.其实,欧阳修是北宋词坛上的重要词人,他的词与他那些说理透辟、言志载道的诗文有所不同,他常常通过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来言情说爱,反映出这位政治家和文坛领袖的另一生活侧面.而有的人却对欧阳修这类词表示怀疑,甚至认为这类绮词艳语是欧阳修的仇人所伪托.人的感情本来极其复杂,欧阳修的私生活也非道貌岸然,故做矜持.加之,词一开始就是筵席前歌唱的艳词,多半是反映感情生活的,在长期创作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写情的传统,而且还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和创作经验.所以,欧阳修在他的词里广泛反映了他在散文与诗歌创作中未曾接触过的感情生活,这是不足为怪的.
对欧阳修词不同的评价,首先是由于版本的不同而引起的.欧阳修的词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3卷,有南宋庆元年间刊本,郡人罗泌校正.罗泌又有跋言:“公性至刚,而与物有情.盖尝致意于诗,为之本义,温柔宽厚,所得深矣.吟咏之余,溢为歌词,有《平山集》盛传于世,曾慥《雅词》不尽收也.今定为三卷,且载乐语于首.”罗泌认为集子中的“浅近者”乃是“伪作”,“故削之”,所以,这个版本已经难见欧阳修词概貌.《全宋词》考订录入171首,23首未录.另一种是《醉翁琴趣外篇》6卷,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首次言及,称集中“鄙亵之语,往往而是,不止一二也.”因此确定为“词之伪”者.这种凭空推测意见不可信,《全宋词》去其与《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重复及当作他人词者,录入66首.可见,后一个版本所录之词是前一个版本的补充,当代学者基本统一了认识,认为欧阳修有率情一面,同样会有“艳俗”的作品问世.
本篇是欧阳修离开洛阳时所写的惜别词,是送别词中的佳作.它不是借景抒情,而是侧重于抒写离别时的表情与内心活动,并把离别这一生活中普遍的事物提高到人生与哲理的角度上来加以思考,然后把最深刻、最有典型意义的感受加以概括集中,在诉诸感性之时又夹有理性的提炼.这是欧阳修丰富词的抒情性的鲜明例证.这首词抒情虽然迳直真率,而感情却十分沉郁.
真正的痛苦是在离别之后漫漫孤寂煎熬中所品尝到的,所以,欧阳修写别后相思的词也最为动人,名篇叠出.《踏莎行》说: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是通过离情别恨来写恋情相思的.就内容看,它并没有突破“花间”的樊篱,但构思却比较别致,描写也较深细,它打破了传统词作前景后情的寻常格局,而是上下片分别描写与离别有关的两个场景,并用相思这根线把二者紧密地串连起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运用于各片之中.上片极写行者的离愁,由景到情,又由情转景,相思之情并不因行程渐远而有所减弱,相反,每前进一步,这情也就增进一层,有如春水一般连绵不断.下片写居者对行人的思念,写法也是由近及远.先写柔肠寸断,以泪洗面;次写登楼远眺,望而不见;再写平芜春山,春山之外.词中交叉使用比拟手法,以春水拟愁,春山况远;眼中景,心中情,相辅相生,颇饶韵味.这类小令虽然继承了“花间”遗风,继承了南唐冯延巳的传统,但它又不是简单的延续,而是有了新的时代特点和作者的艺术个性.正如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所说,在接受冯延巳影响方面,“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俊”,是俊爽、俊秀;“深”,是深沉、深细.欧阳修这类词不仅在冯延巳的基础上向深沉、深细方面开掘发展,同时还可以看出,欧词在抒情性与内心刻画上,也有明显的演进.
与情人或丈夫的分别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或者是仕途奔波,或者干脆就是被抛弃.处于相同孤独中的女子,同样是思念是痛苦,心理背景却大不相同.欧阳修词可贵的是接触到如此类型不同的女子,并深入到她们的内心世界.《蝶恋花》说: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写一个上层妇女的悲哀.她丈夫整天在外寻欢逐乐,恣情游荡,而她自己却被幽囚于深闺之中,独守空闺,一任青春流逝,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上片写闺中的寂寞与男人在外走马章台、寻欢逐乐的冶游生活.“庭院深深”拘束了少妇,她只能被隔绝在杨柳如烟、帘幕重重的深宅大院,“深几许”的反诘中已经透露出怨苦的情绪.尽管她登楼远望,却无法望见男人寻欢逐乐的场所.闺妇与男子,一苦一乐,一行动不自由一任纵恣意,其中包含了更多的社会内容.下片写伤春自伤的情感.换头点明暮春季节,“雨横风狂”不仅关联结尾的“乱红”,而且还暗示青春与爱情遭受到风雨的摧残.“三月暮”象征青春已逝.“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是篇中的警句.这位少妇以丰富的内心活动赋予“黄昏”与“春天”以人的情感.“门”,可以把“黄昏”关在门外,但它却无法把“春天”留在自己身边.结尾两句承此,写少妇的天真与痴情:“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眼”,足见伤春之深;“问花”,足见感情之痴.少妇之所以要“问花”,就是从“留春住”这一痴情的目的出发,幻想能与“花”共同设计出一个“留春”的妥善方案.“花不语”,是无计可施,故默然相对.“乱红”非但无语,而且“飞过秋千”,同样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人与“花”同病相怜,“问花”,也就是自问;伤春,实际是在自伤.其间流露的是少妇感情上的孤寂无依与青春将逝的哀愁.这首词善于通过风景描写、环境气氛的烘托与动作的刻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层次分明,笔触细腻,颇为后人所推赞.清代毛先舒对此有过细致的分析.他说:“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见《古今词论》)我们并不一定要象他这样把层次分得很细,但是,善于描写妇女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与细腻的心理活动,却是这首《蝶恋花》艺术上主要特点之一.这首词语言上也有独到之处.李清照对这首词深得叠字之法大加赞许,她说:“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临江仙》也.”(《临江仙并序》)
有的词除感情直接抒发以外,必要时还与叙事相结合,具体感人,如《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词以少女口吻写成.上片回忆去年的欢悦,那时是灯好,月明,热恋中约会也因元夜的欢乐而增添光彩.“月上柳梢头”两句具有典型意义.月下,树前,黄昏时的迷人景色,为初恋的情侣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同时也象征着爱情的美满.因此,这两句流传人口,不胫而走.下片写物是人非,与上片形成鲜明对照.依旧是灯好、月明,但却不再有黄昏后的密约了.触目伤情、悲从中来,怎能不催人泪下.这一切都反映出这位少女的纯真恬美与一往情深.这首词语言通俗明快,对比强烈,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生查子》一说朱淑真作(见《断肠词》).但南宋初曾慥编《乐府雅词》认为是欧阳修的作品.
欧阳修还有两首《渔家傲》,反映采莲少女生活,也别饶韵味: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荫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莲女妒,惊飞不许长相聚. 日脚沉红天色暮,青凉伞上微微雨.早是水寒无宿处.须回步,枉教雨里分飞去.
反映采莲生活的作品在古代民歌和文人诗中是屡见不鲜的.汉乐府中有,六朝民歌中有,唐诗里也有.但在欧阳修以前用词来反映采莲生活的作品却不多见,尤其象欧阳修这样集中反映采莲小憩时的一个侧面则更属少有.这反映了欧阳修艺术上的独创性.前一首撷取劳动间歇中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场面,把少女们逡巡相访,以荷叶当杯,醉眠树荫之下的场景写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词人写出了少女们天真无邪、豪爽而又顽皮的性格,使读者有如见其人的真实感受.后一首通过“鸳鸯”这一象征爱情和美满的禽鸟来反映采莲女对爱情的追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心活动.由于采莲少女还没有得到她理想中的伴侣,所以当她看见成双成对的鸳鸯便止不住产生了妒情,并恶作剧地把鸳鸯拆散.可是,日暮天寒,细雨纷飞,这位少女又联想到被自己惊散的鸳鸯“水寒无宿处”,于是,懊悔之情,油然而生.上片下片,相互对比,在感情起伏转折之中,展示出少女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多种题材的随意入词
词自唐末五代以来逐渐被定格为“艳科”,多咏风花雪月、儿女私情、相思别离.抒发文人仕途以及其它人生感慨的职责则落实到诗文的头上,所谓“诗言志词言情”.文人只是偶尔在词中抒发“艳情”之外的情感.惟独只有李煜,他亡国之后在词中倾吐了内心所有的悲苦.在众多词人中,李煜是一位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作者.欧阳修是继李煜之后的另一位个性张扬的词人,在文学创作的领域里,他并不顾及约定俗成的成规或附庸流行的审美风格.他在诗文创作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并以辉煌的创作实践将运动推向深入;他在词的创作领域,也时常突破“艳科”的藩篱,率意表现自己的性情怀抱,为苏轼词“诗化”革新导夫先路.所以,欧阳修表现在词中的内容是比较丰富多彩的.
首先,欧阳修抒发了人生不得意`的牢骚不平,其中有时光流逝的哀伤、仕途风波的忧患,更有对前景的达观和生命力的昂扬,塑造了极富个性特征的自我形象.如《临江仙》写他的仕途坎坷: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欧阳修一生因坚持自己的政见、积极参与朝廷的政治变革而屡屡遭受贬谪处分,在挫折之中就难免要产生牢骚怨言.北宋帝王信任与依赖文人士大夫,北宋的政治环境十分宽松,这就使得士大夫们有了实现个人政治抱负的憧憬以及实践的勇气;然而,北宋帝王又故意在士大夫中间造成相互牵制的局面,努力使个体平庸化,这就使得有理想、有才华的士大夫备受压抑,屡遭挫折,素志难酬.这是欧阳修一类渴求在仕途上有积极作为的宋代士大夫们的共同悲剧.表现在词中,就是前后的鲜明对比:刚刚进士登第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前途似锦.岂知“薄宦天涯”、“十年”颠沛、“歧路”蹉跎,至今仍然“离愁难尽”、一事无成.这首词是因遇见当年一起进士及第的“同年”而引发内心的无限感触所作的.《圣无忧》也叹息说:“世路风波险”,转而借助“好酒能消光景”.
欧阳修每每在与友人送别或相逢相聚之时便有无限感触,其中包含着友人之间的一片情谊.仕途的奔波使欧阳修与友人有了更多次的分离与重逢,每次的重逢都必将牵动内心的诸多感慨,《玉楼春》说:
两翁相遇逢佳节,正值柳绵飞似雪.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 人生聚散如弦筈,老去风情犹惜别.大家金盏倒垂莲,一任西楼低晓月.
“柳绵”飞雪的春日佳节里再度重逢,“新花”依旧鲜艳,“两翁”却已“白发”苍苍,其中有多少的人事变化.仔细回顾,恐怕令人不堪,不如放怀“豪饮”,将“聚散”的苦乐和别后的颠簸抛弃在一边,任“西楼”月沉.这种因送别或重逢友人而引发的内心感触,在词中时有流露.《采桑子》说:“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语笑同.”“白首衰翁”中包含了无限的挫折磨难.遭受挫折时难免有点颓丧,不过,欧阳修总是不愿意消沉下去,同时也以这乐观的态度鼓励友人,“尊前语笑”可以抚平彼此心灵的创伤.另一首《采桑子》在回顾了“忧患凋零”的坎坷历程之后,劝慰友人说:“华鬓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欧阳修不是在以酒色麻醉自己,而是在困境中鼓励自己与友人再度奋起.《宋史•欧阳修传》称其“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井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词中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自我形象.
北宋士大夫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在逆境中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与进取的精神.北宋帝王重用、信任文人士大夫,特别有意识地从贫寒阶层选拔人材.这一大批出身贫寒、门第卑微的知识分子能够进入领导核心阶层,出将入相,真正肩负起“治国平天下”的历史使命,完全依靠朝廷的大力提拔,因此他们对宋王室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即使仕途屡遭挫折,也此心不变.这是他们乐观态度与进取精神的根源所在.欧阳修初次被贬官到夷陵,生活在“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的艰难环境之中,却依然坚定地相信“野芳虽晚不须嗟”(《戏答元珍》);再次贬官滁州,出现在《丰乐亭记》、《醉翁亭记》中的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仍然是对仕途抱有相当的信心.自滁州移镇扬州,欧阳修曾据蜀冈筑平山堂.后来欧阳修回到朝廷,友人刘敞出知扬州,欧阳修填写过一首旷达乐观的《朝中措•平山堂》为他送行,充分体现了欧阳修的个人气质,词说: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词中所描述的是自己在扬州任上的豪纵形象.与词人这种开阔澎湃的心胸相适应,是眼前的一览无际的“晴空”,遥望可见的“山色”.“文章太守”的“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之豪情,是一种极度自信的表现.“衰翁”云云,潜含着不伏老的倔强意志.表现在词中的个人品格,与《醉翁亭记》气脉相通.后来,苏轼过平山堂,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西江月》,说“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对欧阳修的豁达乐观仰慕不已.
其次,欧阳修描写山川景物的小词,以赏心悦目的眼光看待外景,对四时山水景色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词人生活的乐观态度,颇有独到之处.其中,著名的有《采桑子》十首.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今安徽阜阳)为歌咏当地西湖春夏景色而写,每首均以“西湖好”开头,但各首内容并不重复,自称为“联章体”,也就象我们今天所说的“组诗”.现特选录三首如下: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些词,大都即事即目,触景生情,信手拈来,不假雕琢,而诗情画意却油然而生.“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湖水明净“澄鲜”,白云倒影其中.游人沉醉在这“琉璃”般的世界中,荣辱皆忘,物我浑然一体.即使是“群芳过后”的暮春季节,词人依然兴致盎然.面对“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和“细雨”中归来的“双燕”,词人从中另外寻觅到一种清幽静谧的美感.这些词都以优美轻松的笔调写湖上新春或暮春的景象,刻画泛舟湖上时的绮丽风光或游览归去时的恬静景色,色彩清新淡雅,情调流畅欢快
作者西京留守推官任满,离别洛阳时,和亲友话别,内心凄凉.在离筵上拟说归期,却又未语先咽.“拟把“、“欲语“两词,蕴含了多少不忍说出的惜别之情.然而作为一个理性的词人,别离之际虽然不免“春容惨咽“,但并没有沉溺于一已的离愁别绪而不能自拨,而是由已及人,将离别一事推向整个人世的共同主题.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离情别恨是人与生惧来的情感,与风花雪月无关.因此,离别的歌不要再翻新曲了,一曲已经令人痛断肝肠了.词在抒写离愁别绪这一主题方面不同凡响,有悲情凄凉,更有豪情纵横,寄寓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开端的“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两句,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写,同时在其遣辞造句的选择与结构之间,词中又显示出了一种独具的意境.“樽前”,原该是何等欢乐的场合,“春容”又该是何等美丽的人物,而在“樽前”所要述说的却是指向离别的“归期”,于是“樽前”的欢乐与“春容”的美丽,乃一变而为伤心的“惨咽”了.在这种转变与对比之中,隐然见出欧公对美好事物之爱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二种情绪以及两相对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在“归期说”之前,所用的乃是“拟把”两个字;而在“春容”、“惨咽”之前,所用的则是“欲语”两个字.此词表面虽似乎是重复,然而其间却实在含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拟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语”则已是张口欲言之际.二句连言,反而更可见出对于指向离别的“归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转的深情.
至于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对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广到了对于整个人世的认知.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所以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就曾说过“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在”.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关于风月,所以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此二句虽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实上却是透过了理念才更见出深情之难解.而此种情痴则又正与首二句所写的“樽前”“欲语”的使人悲惨呜咽之离情暗相呼应.所以下片开端乃曰“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话别的情事.“离歌”自当指樽前所演唱的离别的歌曲,所谓“翻新阕”者,殆如白居易《杨柳枝》所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与刘禹锡同题和白氏诗所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前之《西湖念语》,亦云“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盖如《阳关》旧曲,已不堪听,离歌新阕,亦“一曲能教肠寸结”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如此叮咛恳切,正足以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末二句却突然扬起,写出了“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遣玩的豪兴.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明明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他却偏偏在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在这二句中,他不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和 “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然而“洛城花”却毕竟有“尽”,“春风”也毕竟要“别”,因此在豪宕之中又实在隐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