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董必武的故事快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08:45:57
董必武的故事
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后在黄州任教员.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 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1916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1918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1919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出版有《董必武选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诗选》、《董必武年谱》.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原国家代主席董必武同志视察圭峰建设时有感而发题诗,"圭峰新会秀,绿化呈奇观",道出了圭峰山清水秀的风采与魅力.
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新会境内的西北部,峰峦起伏,绵亘数十里,东接江门市区,南与会城镇相邻,西接大泽镇,北至杜阮镇.海拔442米.因山形酷似圭璧,故称“圭峰山”相传隋唐时,山上多桂树,又有“桂岭”之名;其顶方圆如台,亦称“玉台山”.远望圭峰,苍翠欲滴;进入圭峰,绿荫如盖,“圭峰叠翠 ”,已成为新会的新八景之首.山中玉台寺为广东四大丛林之一.1989年,被定为省级首批风景名胜区.1997年,国家林业部批复圭峰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55.1平方公里.
1958年,董必武副主席视察新会县,曾专程到崖门视察宋元海战古战场,写下暗示新会要重视保护历史文物的《游崖门》诗:
渔村奇石已无碑,国母官冲旧有祠.
往事海天何处问,随潮上下只鸥知.
董必武游崖门后沿着银洲湖返航,经过龙子塔时,在船上远望树木葱葱的风山,似凤凰展翅迎人;凤山上高高耸立的龙子塔,似巨龙昂首相招,风景甚佳.董必武诗兴又起,于是赋诗《游崖门返舟中望凤山龙子塔》:
凤山龙子塔,耸立显孤高.
凤展翅迎人,龙昂首相招.
俯数银洲帆,远接崖门潮.
树木郁葱葱,衣被峰岩峣.
工农自作主,山塔秀益饶.
舟行入江门,四望夕阳骄.
随着崖门古战场旅游区开发雏形渐露,崖门古战场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其实,早在1958年,董必武视察新会时,就对崖门古战场甚感兴趣,并亲自到实地游访一番,留有佳句,为人所称颂.当时负责董必武安全保卫兼拍摄任务的苏炎煊,在董必武游访崖门过程中,拍摄了不少珍贵历史照片.时隔几十年,近日,当苏炎煊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翻开这些老照片,为记者讲述了董老访崖门过程中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
1958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一行六七人,于12月25—29日到达新会进行为期4天的视察.期间,董老对崖门古战场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多次追问宋元崖门海战遗址情况,并于12月27日访崖山国母殿.
据苏炎煊回忆,那时从会城至崖山还没有公路,要是从陆路出发是十分崎岖难走的,经慎重考虑,有人提出取道水路,经当时新会县委书记党向民同意,最后决定乘坐县委的小电船“银洲湖”号出发,经银洲湖去崖门.
当日上午,董老一行在圭峰招待所早早吃过早餐,由党向民、肖辉、曾发、甘伟光等县领导陪同,乘小车到会城河口,登上“银洲湖”号出发.经过银洲湖时,水面风平浪静.董老透过船窗向外观看,水面帆船点点,水波粼粼,远处海滩上的渔民正忙于布网抓泥鱼,海滩湖面,如诗如画,好一派风光!董老掩不住赞叹之情,主动向党向民提出到船头观赏银洲湖美景.当时董老已是72岁高龄,为保证他的安全,“银洲湖”号放慢了速度,尽量保持船只平稳,保卫人员更是小心翼翼地站在船沿,以防万一.凉风送爽,董老尽情观赏着眼前美景,谈笑风生,心情十分愉悦.
上午10时左右,船到达古井官冲靠岸.由于没有正规的上落码头,船只只好停泊在简陋的乡渡埗头,埗头前有一片泥滩,要架上跷板才能上岸.上岸后,走了一段路才到崖门国母殿.国母殿是奉祀南宋杨太后的.据史称,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攻陷南宋京城临安,杨淑妃带领益王、广王和陆秀夫、张世杰等大臣,从杭州出走,经浙江温州、福州,来到新会崖山,在此一带建立行宫,设草市(经营买卖)建军屋、造兵器船舰,集结20万人,坚决抗击元兵.杨太后的坚贞为后世所敬仰,在其死后,新会后人建“国母殿”纪念她.遗憾的是,上个世纪日军侵华期间,国母殿被毁,能见证宋元海战的,只有一个纪念碑和几块石碑,记录了南宋灭亡史.
董老发现石碑很高兴,并认真研读碑文.由于日久风化,碑文相当模糊,一位随行者低声说:“石碑已没有什么意义了.”董老却兴趣盎然,继续在碑前细看,良久才回过头说:“这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我要好好研究一下.”看碑文时,董老原是站着的,入迷时竟不自觉蹲了下来.保卫人员立即奉上随身带上山的轻便折椅,让他坐着细读.不觉间,已是11时多,该午餐了,但董老等兴致不减,继续认真研究碑文.至12时,党向民眼见时间不早,硬着头皮上前劝说董老进午餐,董老却连声说“我不饿”,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
午餐期间,董老对碑文仍念念不忘,问记载了陆秀夫背少帝赵昺投海的碑文是否仍然存在.有熟知情况的当时县委领导告诉董老,奇石碑已不在了.董老听了感慨不已,吟了《游崖门》诗:“渔村奇石已无碑,国母官冲旧有祠.往事海天何处问,随潮上下只鸥知.骂名留得张弘范,义士争传陆秀夫.大是大非须要管,华人爱汉耻崇胡.”休息不到半小时,董老终于忍耐不住,自个儿又去研读碑文,直至下午2时多,才依依不舍下山离去.
从崖门回到会城时,已近黄昏.董老、王维周两人进晚餐时,与县委领导人还谈论崖门国母殿的历史故事.苏炎煊回去的当晚,就把照片冲洗出来,并抄录诗词,于次日上午送到当时的《新会报》,其文及照片刊于1959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