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4/28 06:22:03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有哪些?
1、华罗庚原来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从此失学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帐,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神,人家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正在这时,他却得了伤寒病,躺在床上半年,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左脚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在贫病交加中,华罗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好几篇重要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要干几个人的事,仍继续自学课程,还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写论文.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2、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家境贫寒,疾病缠身.18岁那年,华罗庚初中时代的王老师从外国学成归来,出任金坛中学校长.华罗庚是他得意的门生.他一心要接济华罗庚.不久,经王校长介绍,华罗庚到金坛中学做了个勤杂工,负责收发信件、报纸做杂务.华罗庚做勤杂工时,手脚勤快,每天忙忙碌碌地干完事就捧起数学课本学习.王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为这位勤奋肯学的年轻人而感到骄傲.
  真是天有不测风雨.华罗庚被一场伤寒病拖垮,医生作出“无法医救”的诊断.全家人悲痛万分,王校长更是觉得十分惋惜.但是死神终究没有把他拽走,他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只是左腿僵硬,落下了终身残疾.
  华罗庚一瘸一跛地又去上工了,做的还是老本勤杂工.一天的劳累,双腿已疼痛难忍,但是他咬咬牙,仍然沉浸在数学王国的遨游中,把疼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对华罗庚来说,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就象一组奇妙无比的音符,草稿纸的运算符号好比音乐演奏一样,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坚信,只要顽强地坚持下去,自学也能摘取数学王冠.由于他信心百倍地不懈努力,终于有一天,他的一篇数学论文发表了.机遇垂青这位下苦工夫的热心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熊庆来得知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和不幸遭遇后,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这就是为他成为数学家提供了广阔舞台.这就是至今成为人们美谈的熊庆来睿智识英才的故事.
  1985年,75岁的华罗庚爷爷带着一丝微笑和欣慰离开了他追求了一生的数学事业.他曾叮嘱人们不要忘记他曾是一位勤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