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一篇关于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心得体会,30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7 23:34:45
求一篇关于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心得体会,3000字,
经过这学期对《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
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
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
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
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
主要阵地,
是我们每个大学生
的必修课程,
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

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
是我们
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

点和方法.

但是在《形势与政策》
课堂教学中,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包括我并
不是很积极,要么懒散地在教室里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
籍等等.
当我试着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个现象:我发现,
大部
分同学在没上这门课之前就预先地认为这门课没意思、
没有用,
所以
上课没劲.可以看出,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就是学生对于这门
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有用之处”没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认识.因
此,我认为老师要想上好《形势与政策》课,首先得提高学生对这门
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讲清楚这门课的“有用之处”,让我们知道通过
学习这门课我们能收获些什么.那么,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到底有
什么用呢
?
说到底,老师能教给我们什么呢?



按照相关文件的论述,
《形势与政策》
这门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
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
主阵地,
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
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增强


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这当然是高屋
建瓴的概括.但如果老师照抄照搬、
机械地讲授《形势与政策》
这门
课,肯定很少有同学想听.而换一种思路,
从提高大学生能力与素质
的视角探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会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国家和社会的形势与政策连着各行各业,
连着千家万户,
与每个人的
学习、
工作、
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大学生,
更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科学分析,理性思考,
准确判断,
这是当代大
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之一.
“两耳不闻窗外事”,闭目塞听,对世界
和国家的形势发展、
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一无所知的人决不会成为
一个合格的、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必要性、重
要性的分析,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辅之以恰当的论证,
与大学生能
力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得出,
《形势与政
策》这门课是能力素质教育与科学方法论教育的有机统一.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老师到底该怎么教,是一个争论比较多的
问题.有的主张“讲座式教学法”
,采用讲座的形式上课;有的主张
引进“案例教学法”
,使课程更为生动,有的主张“互动教学法”
,充
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主张“实践教学法”
,更多地让学生深入
社会调查研究.
应该说,
上述这些主张都是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和成功
的探索,
都值得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借鉴.然而,作为课程化教学

“形势与政策”
课,
仅仅用上述某一种教学法,
显然是不够的,
“怎
么教”必须与“教什么”结合起来.对此,我认为,教学有道、教法


无常,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同时也
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所讲授
的内容,以具体的事件、政策、
社会现象为主,而不像其他思想政治
理论课,
有很清晰的理论脉络和讲授线索.
于是,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
题,《形势与政策》课如果干巴巴地讲事件、政策等实际问题,那就
没味道了,
似乎也“没有必要”
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
传媒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一切.
其实,
单纯地罗列时政,本身也不符合
《形势与政策》
这门课的初衷,不符合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
不能
满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形势观、
政策观及科学方法论教育的要求.

此,
《形势与政策》
课决不能就事论事,
一定要因势论理、
因事论理、
事理结合,
把理论阐释与实际问题分析紧密结合起来,
让我们既知其
然,又知其所以然,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



第二,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
所讲授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
需要事理结合,
进行理论
分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历史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分析
结合起来.
因为任何社会现实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都有深刻的历
史背景,
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
如果我们不了解现实问题的
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过程,
就很难对其有全面和较为深入的理解,


势与政策》这门课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
如果老师在教学中
忽视问题的历史与背景传授,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半截子教学.

此,在教学中,
老师既要重视时政问题的横向联系,又要重视纵向联


系,
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题在当下是什么形态,
还要告诉学生在历史上
它是什么形态,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



第三,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
的深入发展,现代传媒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对
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当代大学生思维敏锐,思想活跃,
利用
现代传媒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基于这一特点,《形势与政策》
课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
有的甚至非常熟悉,
也都有自己的
看法、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能搞满堂灌的
填鸭式教学,
而必须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
让学生充
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讨论和发表
自己观点的机会,
同时对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给予恰当的引导.
这样,
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富有魅力.

第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
的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性特点,基本上都是当前的热点问
题.这些社会热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都可以
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
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教圣贤书,
而要把课堂上讲与走出去看
结合起来,
让我们带着问题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
然后把调研心得带
回到课堂,
实现理论升华.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
路,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切身的体会,
又可以丰富教学的载体和内容,
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效果.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开阔胸怀视野、
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
的方面,
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
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