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明朝中朝的大臣的地位和职权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17:39:06
明朝中朝的大臣的地位和职权
主要机构
六部
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取消中书省.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礼部(主管教育,负责领导儒家学术,以及祭祀,外交等)和吏部(主管文官升迁)最为重要,户部(主管财政,土地和人口)人员最多.兵部(国防部),刑部(警察总部,有对较大刑事案件的审判权)与工部(主管公共建设)地位较低.
监察机构
在洪武十三年前,明朝还沿袭元的监察制度,设立御史台,有左右御史大夫各一名.洪武十三年后,朱元璋废御史台.两年之后,朱元璋设立新的监察机构—都察院.都察院下面设立监察御史若干人,分巡全国各省,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每道有监察御史三至五人,范围大体为一省.但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有事带印出巡,事毕回京缴印.到明末,监察御史分为十三道,共有一百一十人.
六科
明朝开始只设了给事中.到洪武廿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该制度基本是继承了唐朝的门下省制度.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他们可以不赞成皇帝的意旨.而该制度也发挥了一定的改善朝政作用.
五寺
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与刑部和都察院合为三法司,其职权与今日之最高法院相似.大理寺的首长称为大理寺卿,也是九卿之一.其余四个寺的卿职权较低.太常寺负责祭祀;太仆寺管理马匹;光禄寺负责寿宴;鸿胪寺负责接待外宾.
内阁
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朱元璋亲理政务,一度深感疲惫,于是设立四辅制度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洪武十七年后被废.之后朱元璋请来几位翰林学士帮忙辅佐,这些翰林学士的官职被命为“大学士”.永乐年间内阁正式成型,后来由于君主的信任,权力可以与宰相相比,于明宪宗成化(1465年—1487年)首辅制臻至成熟,成为明政府的核心领导机构.
特务机构(秘密警察)
明朝实行严密的特务政治.主要的特务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内行厂.
锦衣卫设立于洪武十五年,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在东厂设立后,锦衣卫权力受到削弱.
东厂成立于永乐十八年,是明成祖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而成立.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北.东厂的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东厂在设立之初,就由宦官担任提督,后来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
西厂设立于宪宗时期,首领为汪直.1482年后被废.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
内厂设置于武宗时期,首领为宦官刘瑾,刘瑾伏诛后,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仅留东厂.
其它机构
三公
包括太师、太傅、太保.这些官职都是虚衔,一般授予功劳相当大的大臣以示荣耀.其中太保和太傅名义上是太子的老师,而太师则是皇帝名义上的老师,但实际上辅导太子的机构是詹事府.詹事府下设两坊、一局、一厅.此外还有太医院,专门负责皇室人员的健康和医疗.太医院附属有生药库和惠民药局.翰林院作为政府的官方学术最高机构,地位相当重要,甚至在政府中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翰林院首长是翰林大学士,此职位者经常会同时兼任内阁大臣.
诸司
指不属于各部院的司.主要指通政司和行人司.通政司负责传递公文,公告周知.行人司负责到地方上颁诏谕及赴外国作使臣.
外三监
包括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钦天监负责观测星象.国子监是当时的最高官方教育机构,有祭酒一人,司业一人,监丞一人,博士五人,助教十五人,学正十人,学录七人,典簿一人,典籍一人,典馔两人.上林苑监负责掌管皇帝的御花园,畜牧场与菜圃.
内十二监
为宦官衙门.事实上只有在这些衙门工作的宦官才是太监.包括司礼监、内宫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以司礼监最为重要,监内的提督太监主管宫内一切宦官礼仪刑名.而秉笔太监在宦官极端专权时竟代替皇帝批公文.此外还设有四个司(惜薪、钟鼓、宝钞、混堂),八个局(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合为内官廿四衙门.宫女也有六个局(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每个局下设四个司.
wiki上摘来的一段,略作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