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审美体验与艺术创造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7 22:04:14
审美体验与艺术创造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在于审美体验贯穿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活动是审美体验的符号化.在艺术创造活动、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和艺术接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上都关联着审美体验.
  一、艺术创造与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在其中的创造性动力因素.而艺术创造具体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艺术创造的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
  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创造的兴发阶段,是指艺术主体创造欲望的兴起和创造激情的发动.艺术的兴发看起来是突然降临在主体身上的一种欲望和激情,但它却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过去和现在的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钟嵘有一段非常优美的文字说明了诗歌创作的欲望与激情:“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也.嘉会寄思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品序》)这是丰富的痛苦体验、深沉的忧患意识积聚和酝酿,由此激活了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以情感为中心的多种心理活动对感知材料进行审美改造和组织,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遍历人生百态,尝尽苦辣酸甜,就像阿·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苦难的历程》,第二部题记),这是深刻的文学家的丰富体验.可见,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是审美体验.
  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如果说,客观存在的山水留在感知活动中的印象是“眼中山水”,艺术家心灵中构思的山水审美意象是“胸中山水”,那么,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符号实践和运用精湛的技术呈现出来的山水就是“画中山水”.艺术家艰辛而快乐的劳动,就是要把丰富的生命体验变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大诗人屈原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了太大的生命阻力,经历了太多苦难的折磨,遭受了太沉重的打击,在他心灵中有一场忠君的愚昧和扬己的渴望之间的恶战,而他的诗篇就表现了他生命中非凡的苦难和灵魂中过度的紧张.所以,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
  总之,从艺术兴发、构思和物化三个主要环节上看,审美体验作为动力、逻辑和根据贯穿在艺术创造之中.
  二、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审美体验
  艺术作品由形式、形象和意蕴三个基本层次构成,审美体验贯穿在各个层次上,赋予这一符号体系以活的生命.
  第一,审美体验是形式的构造力量.在艺术中,正是审美体验使这些实在的自然形式成为一种生气勃勃的构造力量.这种构造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审美知觉与对象的形式的合一,知觉的形成也就是形式的形成.其次,审美情感赋予对象的形式以动力,对象的形式成为情感的形式.所以,审美体验是形式的构造力量.
  第二,审美体验是形象的生命.艺术形象,是审美意象在物质符号形式中的具体化.审美意象是审美体验中形成的幻象,尚不具有可见的感性形式.审美意象有两种类型,一是偏重于再现事物的审美意象,二是偏重于表现情感的审美意象.偏重于再现的审美意象是外在体验活动的产物,如小说中叙述的行为、事件,绘画中所描摹的自然景象和人物外表.偏重于表现的审美意象是内在体验的产物,如诗歌意象中传达的意味,画面上流动的神韵,音乐中洋溢的情感.无论这些意味、神韵和情感是什么,它们都必须凝聚在可感的形式中,是可感的形式使无形体的精神、韵味等等具有了有血有肉的形体.总之,是审美体验赋予形象以生命.
  第三,审美体验是意蕴的实质.艺术意蕴,是蕴涵在艺术形式、形象中的意义.艺术之所以是具有个性灵魂的有机整体,就因为它具有内在的意蕴.曹丕论文,说“文以气为主”;王夫之论诗,说“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高日甫论画,说“亦有灵气空中行”.凡此种种,无非是强调艺术蕴涵着深邃遥远的意蕴.这种意蕴本质上是审美体验.因此,审美体验是艺术意蕴的实质.
  总之,从艺术作品的形式、形象和意蕴三个主要存在层面上说,审美体验是艺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
  三、艺术接受与审美体验
  艺术接受,就是通过审美体验接纳和感受艺术的过程,是艺术家(作者)与观众(读者)之间的信息传播和经验的沟通.在艺术活动的这一环节中,观众(读者)的审美体验完成了艺术,实现了艺术的价值.审美体验在艺术接受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审美态度规定着真正的艺术接受者.真正的艺术接受者是以审美态度去解读艺术作品,凝神观照艺术形式和倾心体会艺术意蕴的观众(读者).只有那种聚精会神地进行审美体验的观众(读者),方可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接受者,他们在审美体验中感受着艺术,与艺术家进行对话交流.
  第二,审美知觉是艺术意蕴的具体化.我们上面说过,艺术意蕴就是蕴涵在艺术形式中的意义,即艺术家的深层审美体验,它朦胧飘忽,甚至还神秘莫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些极不确定的意蕴,恰恰是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观众(读者)的审美知觉的加入使不确定的意蕴具体化了,在观众(读者)的审美体验中,审美知觉把艺术作品变成具有生命力的形象,从而呈现出它的意蕴.
  第三,审美认同是艺术的主要功能的实现.审美认同,就是在审美体验中把自我置于他人的情境中进行体认.看《三国演义》而替古人担心,读《红楼梦》而为红颜薄命流泪,诵《离骚》而深刻地感受着诗人屈原心灵中的悲剧,看卓别林电影而对小人物的卑微命运充满同情,这些具体情形都是审美认同.通过把自我置于他人的情境中,就在他人身上体验着自我,通过别人的享受来自我享受,通过别人的悲哀来自我悲哀.审美认同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用他人充实了自我,二是通过他人超越了自我.是故,审美认同实现了艺术的主要功能.
  从审美态度、审美知觉和审美认同三个方面说,审美体验贯彻在艺术接受过程中,完成了艺术,实现了艺术的价值.
  审美体验与艺术具有本质的关联.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符号实践,就是审美体验的形式化.从艺术创造活动看,兴发、构思和物化三个主要环节都离不开审美体验,审美体验作为动力、逻辑和根据贯穿在艺术创造之中;从艺术作品的形式、形象和意蕴三个主要存在层面上说,审美体验是艺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从艺术接受过程看,审美体验贯彻在艺术接受过程中,完成了艺术,实现了艺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