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商人如何制造青铜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1 07:54:46
商人如何制造青铜器
青铜制造技术:
范铸法和失蜡法,范铸法较早,应用的最普遍,了解古代制造方法有助于辨伪.
范铸法又称模铸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图案、铭文,阴干后在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为青铜成品.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贵族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青铜文化在世界各地区都有发展,这是因为青铜作为工具和器皿的原料有其优越性:首先,自然界存在着天然的纯铜块(即红铜),因此铜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金属之一.但红铜的硬度低,不适于制作生产工具,所以,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锡矿石,并学会了提炼锡,在此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添加了锡的铜即青铜,比纯铜的硬度大.经过测定红铜的硬度为布林氏硬计的35度,加锡5%,其硬度就提高为68度;加锡10%,即提高为88度.而且经锤炼后,硬度可进一步提高.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能够准确的掌握青铜的含锡铅比例.可根据铸造期望的不同,按比例加锡、铅.《周礼·考工记》里明确记载了制作不同的不同合金比例: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齐(剂).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齐(剂).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箭头)之齐(剂). 金锡半,谓之鉴燧(铜镜)之齐(剂).青铜器主要分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和兵器五大类.
一般加锡越多,铸好的青铜器就越硬,但同时青铜也会变的更脆.其次,青铜溶液流动性好,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此,能够铸造出一些细部十分精巧的器物.最后,青铜的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可长期保存.此外,青铜的熔点较低,熔化时不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青铜器用坏了以后,可以回炉重铸.考古证明中国青铜器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大约二千年以前,自夏代开始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到春秋时代结束.经夏、商、西周、春秋到封建社会的战国、秦汉,每一时期都有着前后承袭的发展演变系统.我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包括:礼器、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器和其他用具.其中礼器又包括了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
青铜器时代开始于夏代,二里头文化地域分布和夏代版图相符合,二里头文化的碳14年代测定都在夏纪年的范围之中,这导致了许多学者以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的共识.传说夏禹铸九鼎,史料中更有夏禹之子夏启炼铜的记载.考古工作者曾在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掘出炼渣、炼铜坩埚残片、陶范碎片,这些也证明二里头文化已经有了冶炼和制作青铜器的作坊.目前考古发现的均为夏代晚期青铜器.夏代一开始就出现了礼器和兵器两大类,奠定了中国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的构架模式.
商代青铜器发展到鼎盛,大型器物迭见,花纹繁缛精致,并有一些神秘主义的色彩.商代早期、中期 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13世纪.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定了青铜艺术鼎盛的基础.
商代晚期 西周早期 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烂.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壮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何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西周中期,从穆王时期开始,青铜器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变时期.无论造型设计,还是花纹构图,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和西周早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一次革命性的转变,它打破了商代以来的陈旧模式,开辟了青铜器文化的新天地,在器物的造型设计和纹饰结构方面,有许多新的突破,特别是基本上放弃了青铜器纹样对称构图的规律,变具象图案为抽象纹样,大量采用比较自由的连续构图方法,使得装饰图案产生较为活泼的效果.这种变革,是意识形态变化在青铜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其影响是深远的.西周时期青铜器全面继承了殷商时期的冶铸工艺技术,在浑铸法、分铸法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块模、活块范、一模多范和开槽下芯法制作铸型,以及采用铸铆和“自锁”结构联结器物附件的新工艺,把中国青铜器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因为其氧化物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
有许多名称中有青铜但不含锡的铜合金,如铝青铜、铍青铜、锰青铜、硅青铜.在铜合金的分类中,黄铜和白铜以外的都称为青铜.
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年.在约4000年前的传说的夏朝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商朝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文化走向发展的顶峰.商朝盛行以鸟兽为器物形象的青铜尊,如四羊尊、象尊、猪尊和鸮尊等.最早的青铜器铭文出现在商朝前期,但是否为文字还需要考证. 在西周早期仍然延续商代的青铜器,中期时则开始趋近于简朴风格.方鼎、觚、爵、角、斝、觯、觥、卣、方彝等早期常见的青铜器已经大规模减少或消失.列鼎和编钟开始出现.列鼎是人的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按照高低的阶层来实行数量分配: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部分西周青铜器还带有铭文.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仍然在继续发展,但已经不像前朝那样繁琐,而是讲究实用和朴素风格.商朝和西周时期盛行酒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为减少.带钩和铜镜是当时冶炼水平的代表物.在楚国的长沙出土了最多数量的铜镜.而在曾国出土的大型曾侯乙编钟以及其他一系列青铜器则是春秋时期高超的冶炼技术的反映.进入秦汉时期,虽然青铜器依然在前期铸造,但是也开始逐渐被早期铁器所取代.铜镜的冶炼工艺沿袭下来,但在材料上也开始出现改变.
青铜器主要有工具、兵器、构件、礼器和装饰品等类别.制作精美的大型青铜器都是礼器.
青铜礼器的分类:
青铜食器主要分为蒸饪器、盛食器两种.蒸饪器包括鼎、鬲、甗等;盛食器包括簋、簠、盨、敦、豆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青铜器.
青铜酒器主要分为饮酒器和盛酒器两种.饮酒器包括爵、角、斝、觚、觯和觥等;盛酒器包括尊、卣、壶、罍、钟和方彝等.
青铜水器主要是在行礼时净手所用,以表示恭敬和虔诚.水器包括盘、盉、匜、鉴等.
青铜乐器主要的乐器有铙、钟、鼓、镈、錞及钲等.
根据钟纽的形制差别,不同的钟有“铙”、“铎”、“镈钟”、“甬钟”、“钮钟”等不同称呼.而编钟是将各种不同的钟按照大小、音阶依次排列而悬挂在钟架上.
青铜兵器有戈、矛、戟、钺、剑、铍、箭镞、盾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