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初中政治历史总复习重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7 02:19:45
初中政治历史总复习重点
初二政治上册总复习前言 1、国家的治理的定义 2、国家实施各项职责都离不开( )和( )的规范和保障. 3、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意义. 4、依法治国的定义(1个领导,1个规定,3个管理,1个保证) 5、依法治国的核心 6、依法治国是社会治国的( ),是现代社会的( ). 第一课 1、法律的特征(定义)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2)以权利与义务为主要内容(3)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4)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2、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我国法律的本质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 4、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 5、国家制定法律的定义 6、国家认可法律的定义 7、国家强制力的定义 8、法律行为规则为什么必须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1)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与破坏.(2)调整统治阶级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保障人们享有权利和保证人们履行义务. 9、( )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10、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通约束力的表现: 1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原则( ). 12、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 13、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的联系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1)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2)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14、为什么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1)由于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平提高了,就为遵纪守法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2)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平提高了,还能够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我国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做斗争. 15、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二者实现的手段不同.法律靠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靠舆论、习惯、信念等保证实施.(2)二者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法律 第二课 1、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相比的特点 2、法律规范作用的表现 3、法律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的表现 4、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 5、违反治安管理条例行为的特点:违法情节轻微,尚未构成重大犯罪. 6、公共秩序的定义 7、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哪些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1)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如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 (2)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 如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 (3)维护交通工具上的秩序.如汽车、火车、轮船上的秩序. (4)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如结伙斗殴、造谣惑众、煽动闹事、谎报险情、制造混乱、拒绝或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这些都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8、公共安全的定义 9、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定义 10、妨害公共安全行为举例如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毒罪、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罪、重大责任事故罪. 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或者有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行为.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 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 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故意摧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围. 11、社会管理秩序的定义 12、社会管理秩序涉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个方面的表现 13、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举例明知是脏物而购买的行为.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等毒品. 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场所雕塑. 故意损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者其他公用设施. 违反规定,破坏草坪、花卉、树木. 第三课 1、法律和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秩序,首先表现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经济包括 4、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的定义 5、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地位 6、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定义 7、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地位 8、我国宪法除确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地位外,还允许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并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它们实行引导、帮助、监督和管理. 9、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包括 10、公民的合法财产也受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11、法律规范经济活动的原则 12、平等的含义 13、公平的含义 14、诚实信用的含义 15、生产者是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其行为规范 16、销售者是经济活动重要的参与者,其行为规范 17、常见的两种经济犯罪 18、侵犯公私财产的犯罪有哪些 19、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有哪些(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2)伪造货币或者出售伪造的货币(3)伪造国库券、股票(4)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5)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6)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7)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8)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9)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推动使用效能的农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 20、公共财产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 第四课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定义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地位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它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6、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7、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内容 8、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 9、指引性措施的定义 10、指引性措施的内容(1)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宪法规定国有通过普及理想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等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等途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2)在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面.宪法规定国家采取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采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等措施,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11、鼓励性措施的定义 12、法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 13、法律禁止、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行为的内容社会上存在的乱占耕地、兴建庙宇的行为,巫婆、神汉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的行为,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等行为. 14、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的意义 第五课 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索取生活资料的来源. 2、环境的定义 3、从环境构成要素的特点来看,人类环境包括 4、自然环境的定义 5、社会环境的定义 6、从人们对环境要素的依赖和利用程度来看,人类环境包括 7、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8、环境问题的定义 9、环境问题的表现 10、环境问题的危害 1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义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13、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1)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2)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城市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 14、为什么说环境问题即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1)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环境资源的支撑力,保护环境能够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地发展.(2)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全局战略和长远分展. 15、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法》.这部法律,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又是制定专门环保单行法规的基本依据. 16、我国颁布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 17、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18、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的含义 19、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核心是 20、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制度 21、“三同时”制度的含义 22、违反环境法者的法律责任处罚对象: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政处罚: 行为处罚种类:警告、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责令停业或者关闭等 刑事责任:对象: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和有关刑事法律,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行为. 23、为了更好地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青少年学生应从哪三方面来努力?






2003-5-9 12:40:00
徐三公子

等级:光明使者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12367
金钱:19501
声望:9
经验:12367
发帖数:4972
注册:2003年4月19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楼


现将教育部关于初中政治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指导意见附后: 教育部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意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一主题,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 在这次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党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深刻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报告通篇贯穿一条主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一个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一个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 这次大会极大地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进一步树立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形象,对于确保社会主义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保持高度稳定和强大生机,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和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我们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各地中学除通过时事政策教育进行十六大精神的宣讲教育外,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贯彻十六大精神,帮助学生着重领会“十六大的意义”、“十六大的主题”、“十六大的灵魂”、“十六大报告的精髓”、“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十三年的基本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下面分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 一、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十六大报告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这些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初中各年级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十条基本经验”的教育,帮助学生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十六大报告着重强调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以及它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要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探索并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就要不断认识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执政党的规律,从而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就要富于创造精神,勇于和善于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开拓进取. 我们党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并不断增强创造力的根本保证和决定性因素. 初中各年级教学都要紧紧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十六大报告的精髓.特别是初三应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教学内容作重点讲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党的基本路线.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郑重决定: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就是党的旗帜.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党的“七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把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也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 初中各年级都要渗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在初中三年级,教师可帮助学生在了解“三个代表”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对于这一重要判断,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我国人民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我国告别了商品短缺的时代,多少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已经变成现实,这在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必须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是因为: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理解,要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性目标.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关键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三,总起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在初中三年级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和目标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十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十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在初中三年级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奋斗目标. 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一○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在初中三年级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奋斗目标.此外,初中各年级教学都要渗透法制教育内容,特别是在初中二年级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十六大关于加强法制建设基本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 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只有发展先进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是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不断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