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千里马必须靠伯乐发现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23:37:48
千里马必须靠伯乐发现吗?
观点:不是
千里马必须得靠伯乐来发现吗?他能不能自己表现自己,这样子的。
200字左右就可以了,简略一点。
我们不要忽略一个问题就是“千里马”的概念.千里马是在被发现以前就是“千里马”了,如果不是哪伯乐就是发明而不是“发现”.也就是说“千里马”无论你发现与否都是“千里马”,只是被发现以前没被“人”冠以“千里马”的名称而已.
伯乐,就是能够发现“千里马”的人,人与马不同,人的原始本能不仅是发现“千里马”.为是么有“伯乐”是因为“伯乐”这种“人”在认识马的过程中发现了有特殊本能的马即“千里马”.也就是说“伯乐”的出现必须有“千里马”的存在为前提的.
千里马在没被赏识之前, 不等于不客观存在, 只不过是没被发现而已.
伯乐不是驯兽师是相马者, 他看到了千里马的潜质, 而不是将常马驯成了千里马. 在他没看到之前, 千里马只是没得到释放的空间, 没得到展现自己的舞台. 没遇到伯乐. (也许这时的伯乐还没成为伯乐).
人们往往把千里马理解为已经展露才华者, 我却觉得更多的千里马藏在芸芸众"马"中, 是已经存在的现实, 能不能发挥千里马的作用则要看有没有伯乐了. 所以我觉得伯乐在后.
故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千里马成就了伯乐,伯乐成就了更多的千里马!
所以说千里马和伯乐二者是相互的一衣带水的关系彼此也是相互需要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唐朝韩愈名篇的首句,至今也广为流传.“伯乐”们为了国富民强,坚持原则、擦亮眼睛,慧眼识出“千里马”,给“千里马”们用武之地;“千里马”们身心愉快,“士为知己者用”,不遗余力地拼杀疆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然而,如何才能得到一匹理想中的千里马呢?“赛马”与“相马”都是选用合格人才的必要程序.试想参赛的“马”在参赛之前就已被相过至少一次了.应先“相马”而后“赛马”,也就是说“赛马”是“相马”的印证.但“相马”的方法,“赛马”的技巧又各有不同.于是便经常能听到有人说到,中国的千里马究竟在哪里呢?难道真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千里马都出国了?或许还是:中国本不缺千里马,缺的是伯乐?
设想一下,一个好公司、大公司要招的人是何其的多,如没有“相马”这道程序,那么多的“马”,有可能都让他们参赛吗?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都能允许吗?所以“相马”仍是选用人才的重要程序.这也是为什么找工作的人初试就没通过之所在.然而相马的条件并不是特定的,也许在一人眼里你是一匹“驽马”,而在另一人眼里你可能又是一匹“千里马”.另外,也许你所在的职位不适合,也会限制你自身潜能的发挥,故是不是“千里马”也与公司的用人机制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出现是用人与被用者之间结合的结果.一相马者被称得上是“伯乐”那是“千里马”的衬托,因为他发现了千里马,而一千里马是因为伯乐成功地挖掘出他本有的潜能,才有“千里马”这一说,两者是一一对应的.故其实世上本没有独立的千里马,亦没有独立的伯乐;千里马和伯乐原是互为依存的.要有的话也是,“准”伯乐在找“准”千里马,“准”千里马也在找“准”伯乐.而“准”伯乐只有在找到了这一个“准”千里马之后,后者才成为真正的千里马;同样,只有在“准”千里马认定了这一个“准”伯乐之后,后者才成其为真正的伯乐.也正所谓,在当今的人才招聘会上, 犹如相亲一般,“伯乐”是月老,“千里马”与用人单位是“相亲”对象.
但是“相亲”在没有彼此真正认清对方也会有错过的时候.伯乐的任务是研究马,把马拉出来走走,自然就知道是千里马还是劣马了,而千里马自身也要作好推销自己的准备.千里马被慧眼识出后,身价倍增,自然就会得到重用.难免有劣马的主人想将马卖个好价钱,讨好伯乐,让伯乐误判成千里马.真正的千里马任凭如何吼叫却不被重用,时间久了,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了驰骋疆场的远大报复.晋升工作中,评委们的职责如同“伯乐”,参评者如同鱼目混杂的马儿,晋升中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意味着“伯乐”们的失职,造成人才的浪费.那些有能力、有知识、有抱负的人好似“千里马”,基于很多原因遇不到“伯乐”或者不能被“伯乐”识出,就不能得到重用,郁闷之情由然而生,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果“千里马”与用人单位错过了一对美好“姻缘”.企业构成的要素是员工,员工的优劣是由企业决定的.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员工的行为准则,如果一个企业管理混乱,制度不全、纪律松散,能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吗?正如一个军队,没有严明的制度和铁一般的纪律,能培养出坚强的士兵吗?诚所谓有法可依,无法必无天.企业与员工,好比伯乐与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若没有伯乐去发现它,久而久之也会成为驽马.常听一些企业领导责怪其员工,其实员工的某些过激行为并不完全是员工的错,也有的是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企业制度的不合理化.员工是企业的血液,血液的好坏是由造血者(企业)决定的,因此企业的一切都会影响员工的行为;而优秀的企业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反之优秀的员工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有人要问了:既然千里马很多,伯乐也不缺,按理说应该可以皆大欢喜,却何以事与愿违,落得伯乐感叹世上少千里马,千里马怨恨世上无伯乐这样的结局呢?这其间是有原因的:
一是,千里马有是有,但价格太高.“马之千里者,一食(饲)或尽粟一石.”代价不可谓不昂.在千里马,则自命不凡、自抬身价,他们往往狮子大张口,出口就是几千、几万,完全不考虑实际,甚至嘲笑伯乐:“哼,给老子吃这些,就想让老子跑千里,门儿都没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伯乐走了,他们埋怨伯乐没有眼光、没有魄力,然后自叹怀才不遇、造化弄人.他们不明白,即使真的是千里马,不到路上跑跑,也只能与凡马一样,老死于槽枥之间.在伯乐,虽有孙大圣的眼睛,却没有沈万三的聚宝盆,口袋中无钱,有马买不起,纵然买得起,也养不起,“只好忍痛割爱”.果真没钱吗?当然不是,没钱怎么会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他们只是认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花大钱买千里马,不值得.千里马价值千金,而驽马只要百金就行,扳扳手指头,就知道哪个合算.于是,人才招聘会上,竟有单位打出了学历最高限制:“你是什么学历?本科?对不起,不要.不是嫌低,而嫌高.”他们还会自我解嘲地笑笑,“谁叫俺们的庙小钱少呢?”伯乐们的算盘打得挺精,与其高价三顾请一个诸葛亮,不如低价一呼招三个臭皮匠,这也是为公司节约开支嘛.孰知,臭皮匠也只能弄两张牛皮、做几只皮包;治国安邦、行军打仗,三千个臭皮匠也顶不过半个诸葛亮,有可能还会人多误事.是亏是赚,大家心里有数.
二是,“金无赤足,马无全马”.伯乐们抚摸千里马的鬃毛,道:“千里马倒是千里马,可惜毛质太硬、毛色不纯、尾巴太短、脾气略劣,不要.” 人才多种多样,初出茅庐才华横溢者有之,在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磨练而成功者有之,大器晚成者有之,大智若愚者亦有之.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人才选拔方法的多元性,对不同类型人才采取不同的选拔方式,这样才能使各类人才都能尽展才华,才尽其用.当然也要知马善用,不漂亮的马,不用来参加选美比赛;不能冲刺的马,就用来远足;不能耐久的马,就用来短跑.千里马也不是没有可指责之处,毛色不纯,自然是天生,它们自己也没什么办法;脾气暴劣,却多半是恃才傲物,不把旁马,甚至不把天地放在眼里,以至怪僻,狂傲,把伯乐吓都吓跑了.其实,千里马们若是比比前贤,比比天地,自己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机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起着都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周围不乏比我们更优秀、更有才华的人,但优秀又有什么用呢?有才华又有什么用呢?千里马易得,伯乐却难求.每一个人都想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前提是必须要有寻找的机会.你口才再好,可没有机会让你上讲台,你跑得再快也没有机会让你上赛场,那么所有的努力和准备都是白费心血.设想若一个企业里的员工常有情绪,常常怠工,甚至常跳槽,这能说企业很健全、很优秀吗?只能说明该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领导管理策略有问题.“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天下叛之”,所以就得考虑企业是否有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是否做到了人尽其责、物尽其源.曾有一家国有企业,原本有一批优秀的员工,素质都颇高而且充满活力,然而该企业却如一艘破帆船,不尊重人才、不重视员工,结果人浮于事,员工终日游手好闲,很快,它便倒闭.而有一家小私营企业,员工都很积极,很有生机,究其原因,该企业领导决策的英明、管理的得当,所以企业也便欣欣向荣.企业的兴荣与公司员工素质和能力有关系,公司员工的成长、发展也要依靠企业制度的“滋润”,为你提供更好发挥才能的环境,才能更加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