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文化苦旅》中的好句好段!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8 03:52:49
《文化苦旅》中的好句好段!
1.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文化苦旅·自序》
2.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引发出人生沧桑感.
——《文化苦旅·自序》
3.这些在生命的边界线上艰难跋涉的人物,似乎为整部中国文化史做了某种悲剧性的人格奠基.他们追慕宁静而浑身焦灼,他们力求圆通而处处分裂,他们以昂贵的生命代价,第一次标志出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在他们的血统系列上,未必有直接的传代者,但中国的审美文化从他们的精神酷刑中开始屹然自立.
——《遥远的绝响》
4.在李白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和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
——《三峡》
5.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
——《风雨天一阁》
6.基于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或者倒过来说,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没有这种东西,他就不可能如此矢志不移,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
——《风雨天一阁》
7.可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在中国历史上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样,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西湖梦》
8.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
——《西湖梦》
9.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反之,社会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人类难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
——《西湖梦》
10.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洞庭一角》
11.我最不耐烦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几句简单概括.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脉,拿来统摄全盘总是霸道,总会把它丰富的生命节律抹杀.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还牙,举着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统的霸座迸发.其实,谁都是渺小的.无数渺小的组合,才成伟大的气象.
——《洞庭一角》
这是我以前回答过的,给你粘过来自己在里面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