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7 22:49:55
《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比较他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和他们各自的音乐风格.尽量简短一些
比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
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李贺也写过一首《听颖师弹琴歌》称颂过他.韩愈这首诗 ,大约作于元和十、十一年这是一首描写音乐形象的名作.全诗可分为两大前十句为第一大段,描写颖师所弹奏的优美琴声.
开始的时候 ,琴声显得轻柔细碎 ,音调缠绵宛转,好象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似的,他们在切切私语 ,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相尔汝”,尔、汝皆第二人称,都是你的意思,这样互相称呼,表示很亲昵.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这两句对琴声十分的描写形象、生动,使人不仅听到了“昵昵尔汝”之声,而且也仿佛看到了一对青年男女亲昵的情状,把人们引入到琴声的意境中去.
可是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 ,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象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一会儿,却又是:“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达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象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象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
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 ,却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跻攀分寸不可上 ”,如同一个登山的健儿 ,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在接近最高峰顶的时候,已是“畏途巉岩不可攀”,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了 .情景真是惊心动魄.正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忽然,又音调低伏,“失势一落千丈强”,好象那个在高峰上艰难攀登的健儿,一失手,直落下万丈深渊?
这一大段,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了颖师弹奏的琴声变幻莫测,把琴声的阴阳刚柔、高低起伏、腾挪转折,充分地以形象化的语言摹拟出来,使人完全沉醉在丰富优美的琴声中.
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听琴的感受.这一大段是说:自己虽然不懂音乐,可是听了颖师的弹奏,一直坐立不安,眼泪湿透了衣裳.不禁急忙止住颖师,请他不要再继续弹下去了.“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这就是说:你的弹奏本领太高强了,直使我的心时而如火热,时而又如冰寒.我的感情剧烈波动得再也禁受不住了.乐曲还没有演奏完,诗歌却告结束.真是飘然而来,又戛然而止.这一大段既说明了诗人感受之深,同时也衬托出了颖师弹奏的高明.
这首诗先用一连串贴切、生动的比喻,描写音乐形象,把人带入美妙的琴声中,然后才点出这是颖师所弹奏的琴曲,并以自己感受之深,加以赞叹.这是一种倒点题法,在这里使用这种写法,更能增强感染读者的效果.
>
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诗人的想象是奇特的、与众不同的.例如音乐引动鱼鸟,前人也曾写过,《列子》一书说:“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这种描写还是一种常规的思维轨迹.然而,李贺却是写“老鱼”写“ 瘦蛟”,这样的艺术形象就十分奇异了.又如,诗中写到“ 教神妪”,如按一般思维程式,就会说李凭的技艺高超,是神女所传授的,这样的说法就已经是夸张了,这样的描写很多,不用例举.但李贺却说李凭教善弹箜篌的神女弹奏,这就不同寻常.再如,白居易写乐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这样描写思维轨迹是一般读者能把握的;但李贺却说乐声把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之处震破,引出一天秋雨 ,这样的写法就新颖了.此外,芙蓉哭泣、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我们这里可以看到李贺想象奇异,描绘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幻想、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这首诗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这样写法,既在内容上使诗的意境内蕴丰富,变幻多样,也在形式上使诗的意境具有一种流动摇曳之美.神异的美,奇特的美,流动摇曳之美,这就是李贺这首诗具有的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