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使者和各国君臣见面并互送礼物时,他们会说些什么?请你想象一下,并写出他们的对话,不少于15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1 06:01:30
使者和各国君臣见面并互送礼物时,他们会说些什么?请你想象一下,并写出他们的对话,不少于15句
郑和远航.要写长点,我那题是整一页的!越长越好!
1.学礼问乐——孔子
  孔子和敬叔两人结伴而行前往京城洛阳.
  第二天一早,孔子和敬叔递名帖拜见.老子迎接他们进去,坐定后,双方寒暄了几句.孔子表明来意:“久仰先生博通今古,精明礼道.今日和敬叔特来求教,希望您不要把我当作鄙人俗客,不屑教诲.”
  老子笑答:“二位既然误信了我的虚名,不辞劳苦地赶来,我当然欢迎.不过我自觉惭愧,只怕学问不及二位.我只能将我的一知半解尽量与二位分享.说到礼和德,我还能略知一二;至于乐,从尧、舜、禹、汤、文、武、成、康到现在,古乐今乐那真叫多.我不是乐宫,没有专心研究过这方面的东西,且乐又是宴飨要用的,很重要,我不曾身体力行,不敢乱讲.二位既奉鲁君之命来到这里,必然会问周乐,我自愧不能称职.但我的好朋友苌弘,他现在是王朝乐官长,他的祖父和父亲也曾任过乐官.苌弘经验丰富,你们的问题,他肯定能详细解答.我先为两位介绍,你们改日去拜访就是了.”
  孔子赶忙拱手谢道:“我还是想请教一下,今日之礼为何不如古礼呢?”
  老子微叹道:“这都是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各自僭礼称雄的结果!古礼是周公辅佐武王、成王时制定的.西周盛时,各种礼制完备,上下遵守,没有人敢僭越.东周以来,古礼日渐泯灭.你们要知古礼,耳听不如眼见,请随我到郊社、明堂、宗庙处看看,便可一目了然.”
  说完,老子就带着孔子和敬叔去了明堂.来到明堂,孔子举目四顾,只见四面大门上分别画着尧、舜、桀、纣的画像,个个都活灵活现的.尧、舜和善魁梧,带着兴旺的神气;桀、纣则凶恶尖削,带着颓废的色泽.还有周公辅佐成王图,鼎铭盘铭更是多得看不完.
  退出明堂后,他们又去太庙参观各式祭器.孔子在石级前,看见一个大小与人相当的铜铸人像,口上粘着三道封锁,背上刻着很长的铭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孔子对敬叔说道:“今天见了这个三缄其口的铜像,才知道做人不要多言,言多必有失;不要多事,多事必然会招来烦恼.”
  不知不觉到了午后,老子就邀孔子、敬叔一起吃饭.吃完饭,孔子又向老子请教:“各种礼制的意义,没有高人的指导,我是不能贯通的,请您多多指教.”
  老子道:“坐吧,我来说给你们听.礼制的作用大得很哪!天下可以依礼而正,所以明主都是秉礼在位,治道隆盛;幽王和厉王反其道而行之,以致遭殃.可见,礼制关系国家的治乱兴衰,决不能等闲视之.你们首先要知道,古圣王顺承天道而治人情,奉鬼神之意而立教化,因此制定出各种礼制.”
  孔子听到这里,问:“那鲁国为什么不行天子祭天地的郊礼?”
  老子答:“鲁国是周公后裔,郊社礼是周公修订的,专属天子的祭礼.鲁国奉周公遗制,按照先例冬至不举行郊祭礼.”
  孔子便说:“郊社的古义是什么?”
  老子答道:“总的来说是郊祭天,社祭地.详细解释这两种祭礼很复杂.古帝王的郊祭,是祀祖的.万物之本是天,众人之本是祖.郊祭就是报本反始,所以祭上帝,它必须在冬至一阳生日举行,主要是迎长日的.郊祭始自周,用冬至月,上辛日.社祭行于惊蛰日,是祈祷农事,称大郊祭.百姓在南郊建了一个坛,名叫园丘,也叫天坛、泰坛等.再说牲器,郊祭用的牛,要预先养三个月;社祭用的牛,要临时准备.它们分别用来祀天神与人鬼,颜色都须是红色.祭祀前要把园丘打扫洁净.祭器用陶匏,郊礼用的象天数,社礼用的象地数.以上这些都是天子的祭礼,诸侯不能僭用的.”
  孔子又问:“天子郊天时的礼仪是怎样的?”
  老子答道:“天子郊祭,要先占卜,选定日期;然后到祖庙祝告受命,到父庙告已备好卜筮用的龟,这些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卜筮那天,天子亲临,接受卜官缮正的祭天誓命.卜礼既毕,供献誓命于库门,让百官们先行斋戒.郊祭那天,百姓们穿丧服的不能入国门,遇丧事的不能哭,道路要清洁,行人要止步.天子披衣裘,乘素车,队伍最前面的是十二面绣着龙纹日月的旌旗,代表天.天子到泰坛下车,换上祭天衮服,戴上十二旒的平天冠.接下来的献爵、上香、燔柴、读祝等,郊与社都一样.总而言之,郊社礼,是敬祀神灵的.谛礼、尝礼,是敬祀昭穆祖先的;此外还有民间通行的各种礼制,比如说馈奠礼,是敬死丧的;射飨礼,是敬乡党的;食飨礼,是敬宾客的.”
  孔子说道:“我曾听郯子说,居家有礼则长幼分,闺门有礼则三族和,朝廷有礼则官爵尊,田猎有礼则戎事闲,军旅有礼则武功成.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又会遇到怎样的灾难和祸害呢?”
  老子答道:“要是那样的话,就会像瞎子走路,突然失去了搀扶的人;又像是整晚都坐在没有蜡烛的黑屋子中,什么都看不见,手脚不敢乱动,连进退都为难了.”
  说到这里,刚好苌弘来拜访老子.老子起身迎接,说道:“我们还想去拜访你,你却不请自来,省了我们许多脚步啊.”接着把孔子、敬叔介绍给他.
  苌弘微笑道:“一客不烦二主,不用问我这个才疏学浅的人.如果你们有问而我无答,岂不要当众出丑!”
  敬叔插言:“久慕大名,不必客气.乐府浩如渊海,博大精深,没有谁能博通无遗.先生如果将您所知的教给我们,我们会获益很多.”
  孔子走上前来,鞠了个躬,严肃地问道:“武乐深奥,我经常觉得不能明知其理.请问,‘武之备戒之已久’是什么意思?”
  苌弘答:“武王恐怕士众不能长久敬服他,于是作此乐歌来警众.”
  孔子又问:“‘发扬蹈厉之已蚤’又是什么意思?”
  苌弘又答:“这是说很多事不能做得太早,也不能太晚.该做的时候再做.”
  孔子接着问:“‘迟矣而又,久立于缀’又怎么解释?”
  苌弘想了想,答道:“这个就有些复杂了.总的来说是形容成功的,即表彰周朝灭商纣的功绩.‘迟矣而又’是说灭纣成功的迟缓.‘久立于缀’,是说久立着等待诸侯来会.所以武乐说,‘总干而山立’,即武王统领大军会合诸侯于孟津,那气势就像山一样,立在那儿.武乐有六成,俗称六节:一成出兵伐纣,二成灭商,三成开国,四成南国诸侯归附,五成分陕而治,六成颂天子,这是武乐的大成.”
  孔子说道:“我能听到这番教导,了解武乐的底蕴,真是有幸.但不知武乐和韶乐,究竟哪一种好?”
  苌弘说:“韶是虞、舜的乐名,武是武王的乐名.论他们的功业,舜继尧治国,武伐纣救民,分不出个轻重.可要是就乐论乐的话,韶乐就显得气势宏盛,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要完美一些.武乐呢,音声虽美,但歌调晦涩,不如韶乐.”
  又讨论了一会儿,苌弘有事,就先行告辞了.
  孔子在京城观光了几天后,准备行装打算回去了.他去向老子辞行,老子诚意款待,并嘱咐孔子道:“有钱人用财物来送行,仁人君子只会送以言辞.我既不富裕,又枉背着君子的盛名.但我还是要送你几句话:现在有知识的人,太聪明深察,不易活得长久,因为他们喜欢议论他人长短;太博学善辩的,又难保身家,因为他们喜欢揭发他人的罪恶.做人呢,在家就应该修养身心,孝敬双亲;在朝就要听取别人的良言,忘掉自我,一心念着君王.”
  “您的教诲我会谨记于心,终身不忘.”说完,孔子便与敬叔上车,回鲁国去了.
  2.小气的晏婴
  齐大夫高昭子曾和晏婴一起出使鲁国.晏婴是当世闻名的贤士,与孔子早就相识.当初晏婴和昭子到达鲁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孔子.
  孔子赴齐之前,先给晏婴、昭子写了封信.所以,等孔子一行人走到临淄郊外,昭子早就命族人高庭在城门口迎接.孔子和高庭是初次见面,还以为他是相国晏婴的使者.
  孔子见了高庭,下车拱手说道:“承蒙相国盛情,劳您亲迎,我实在担当不起!”
  高庭说道:“我是奉高大夫的差遣来迎候夫子的.想必高大夫在家都等急了.”孔子就随高庭去见高昭子,见面寒暄后,分宾主坐定.
  孔子道:“我投奔贵国,一来探望老友,二来问候鲁君.不知昭公现在在哪里?”
  昭子答:“我们君主让他住在堂阜,离这里约有半日路程.”
  孔子请昭子派人带子贡到堂阜去见昭公.
  不到半日,子贡就从堂阜回来向孔子报告:“昭公得了小病正卧床休息,他身体好后会亲自来与您相见.”
  晚上,昭子设盛宴替孔子洗尘,还邀请晏婴陪坐.
  晏婴身材矮小,却很有名气.当初齐景公任用他为大夫,曾派他出使楚国.楚王见他矮小,想羞辱他,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狗洞,故意把城门紧闭,让他从狗门进去.
  晏婴从容地说:“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我肯定会从狗门进去,可今天我来的是楚国,就应该从城门进.”弄得楚王自取其辱,只好下令将城门打开.等他回到齐国复命时,景公提拔他作了相国.
  按理,晏婴和孔子既是老朋友,就应该为国荐贤,与孔子同掌国政,像鲍叔荐管仲那样.谁知,晏婴见孔子的才学胜他十倍,就想:如果我们共同效力于齐国,景公必然要重用孔丘,轻视自己.那么靠着狗门得来的这把交椅,就得拱手让与孔子了.由于晏婴存着这个私心,所以在宴席上,昭子力劝孔子在齐国从政的时候,晏婴假装没听见,只和子贡在一边高谈阔论.
  昭子对孔子说:“您说鲁国是您的生养之地,应当辅佐鲁君尊周室、攘夷狄,大则王天下、小则霸诸侯.您的政见实在很伟大,不过就鲁国目前的形势,实在是难成霸业.鲁君出逃,国乱开始,孟孙、叔孙、季孙三家争权夺地,政落权门,公室一天不如一天.现在由季氏拥戴的新君定公,在权臣的威逼下,只管些祭礼杂事,连国政尚且不能过问,还说什么争王图霸!若要辅佐季氏,去干大逆不道的事业,您肯定誓死也不愿意.本来,论您的先世,应该先考虑去宋国.不过自襄公以来,宋国国势比鲁国还弱,您去那里肯定不会有所作为!所以,您要想有一番大的事业,齐国应为首选.自从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以来,齐国国境日渐扩大,国民日渐增多,国库充足.您要是肯留在这里,实现宏图大志将是易如反掌的事!”
  昭子苦口婆心地劝说孔子留在齐国,晏婴却只顾与子贡口若悬河地长谈.孔子是何等聪明之人,晏婴的心思,他早就猜出一二.他对昭子说:“管仲是君子,他肯定也赞成我尊奉周室,赶走夷狄.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不用战计就帮助桓公征服诸侯,统领天下.如果老天不生管仲,或是管仲没遇到鲍叔,或者桓公不用管仲,夷狄早已夺取衰周的天下.我们也只能做夷狄的百姓了!所以我说管仲是个君子.”接着又顾左右而言他,绝口不谈留在齐国的事.
  昭子也看出了孔子和晏婴的心事,就知趣地和孔子谈今论古了.
  晏婴这时才主动向孔子说:“你我分别不到三年,你门下都人才济济了.仅一个子贡的学问和口才,就堪称国士无双了.等再过几年,天下英才就全归你门下,这是何等荣幸之事啊!将来恐怕连我也要拜投到你的门下啦.”
  孔子微笑道:“我怎么敢收您这名闻天下的贤相国为弟子呢!只希望大家能够矢志不渝,永远做至交.这样我就觉得无上光荣了!”
  真是说者有心,听者有意.此时晏婴的胸口像压了一块千斤巨石,浑身不舒服.齐景公素来爱才若命,晏婴便想:“景公一旦和孔子见面交谈,肯定会任以官职,其职位必然和我不相上下.孔子是有大本领之人,而我只是口才好.他要是留下的话,我的位置就要动摇了.”想到这里,便如坐针毡,不等宴席结束就先告辞了.
  昭子与孔子兴尽才散席.昭子再三挽留,孔子和弟子便在高宅留宿.
  第二天,晏婴派人给昭子带来一封信,说:孔子是天下贤才,如果你执意要举荐他,我只好辞官.希望昭子还是不要在景公面前说起孔子.昭子虽然怪他嫉贤,但想到晏婴毕竟是相国,又深得景公倚重,便没有与他作对,只好答应下来.
  晏婴一面向卿大夫一一叮嘱,一面和孔子同车出游,只是瞒着齐景公.
  这一天,景公在朝廷内看见一只一足鸟.那鸟飞到殿前,展翅而跳.景公很奇怪,就问晏婴:“我有生以来,从没见过这样的鸟,一只脚还能展翅跳跃,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晏婴答:“我不知道,也不敢随便捏造.”
  景公又问群臣,群臣谁也不知.
  此时,鲁昭公入朝感谢厚待,见到这种情况,就说:“孔丘是我国的博学之士.他现在在贵国大夫高昭子家作客,您何不派人过去问问.”
  景公就让昭子去问孔子.
  孔子问:“齐侯怎么知道我在你府上呢?”
  昭子答道:“是鲁侯说的,还说夫子是博物君子,肯定知道这鸟的名字.”
  弄明白原因后,孔子想了想,便说:“那鸟应该叫商羊,是预示水灾的.以前的孩童屈一足,张两手,唱这样的童谣:‘天快下大雨的时候,商羊鸟就会翩翩起舞.’如今,你们齐国在朝廷上看见此鸟,可能是水灾来临的征兆.快去通知百姓,让他们开沟渠,修堤防.”
  昭子把孔子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景公.景公深信不疑,命昭子通知百姓,修葺堤防,预防水灾,并让昭子亲自监工.
  晏婴冷笑道:“不过是一首童谣罢了,不可就此轻信.要是没有水灾,我们这样兴师动众的,岂不要失信于百姓,还是再等等吧.”
  景公向来信任晏婴,便对昭子说:“相国言之有理,就先听他的.”
  3.季札与孔子
  吴国的季札奉命出使来到齐国,他是吴国的知礼大夫,有贤德之名.孔子得知此事,很想与他见上一面.
  季札到昭子这里谢礼时,昭子便说:“鲁国的孔丘,现在屈居寒舍.他久慕大夫贤名,很想一见.”
  季札答:“我久慕他无书不读,无所不知,是个上知天、下知地的大圣人.本打算亲自去鲁国请教的,现在他既在府上,正巧一见.”
  昭子就请孔子与季札相见.两人一见如旧,谈话很投机.孔子请求季札暂住高府,与自己论乐.季札有问即答,比起京城的苌弘更加详尽.季札与苌弘二人都认为韶乐优于武乐.
  孔子问:“韶乐在前,武乐在后.武王为什么不效仿韶乐,而偏要去制作那种声容不大,歌意晦涩的武乐呢?”
  季札答:“这是因为舜、武两人处境不同.舜处顺境,尧将两个爱女嫁给他,又把帝位让给他.虽是以臣继君,但也在禅让的范围之内,合情合理,没有人批评他的不是.舜志得意满,便发五弦琴,著南风歌.歌云:‘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声容何等宏大,诗歌中洋溢着欢乐与满足,让人一听就可想见他盛德化民的情形,王公、大人至今还津津乐道呢.相反,武王所处的却是逆境.当年他出兵东征伐纣,遇着伯夷、叔齐进谏:‘以臣伐君,万万不可!’后来,武王虽得了商朝的天下,却逃不了以臣伐君的公论.因此,他在作乐时,不便全是显扬功德、形容旧君罪恶的论调.于是就有了吞吞吐吐、寓意曲折难解的武乐.”
  孔子说道:“大夫说得对.我以前只简单地以为武乐才是当世士人应该学习的,直到去洛邑观礼遇到苌弘指教,他的看法与你如出一辙.我很早就想学韶乐,还望大夫多多指教.”
  季札笑着说道:“夫子喜欢韶乐,我很愿意为你正拍.不过,我想要长子毅留下来向夫子讨学,请你不要推辞!”
  4.入卫不成——孔子与文子
  卫将军文子,自从听了子贡的一番评述后,更加敬重孔子,立即入宫奏明卫灵公.灵公素来爱贤礼士,闻知孔子到此,想亲自将孔子迎入朝中,委以国政.
  文子奏道:“待臣先去请见孔子,传达君命,迎他入朝相见.如果他不应召,必要主公亲自前去迎接,便是傲慢.一旦委以国政,恐怕会专权误国,不可不审慎.”灵公同意了.文子退下.
  第二天,文子穿戴好衣帽,命赶车人备车,准备前往颜宅拜见孔子,正好遇到孔子命子贡为向导,先来拜访.文子降阶相迎,请入室中.众人行完礼,分宾主落座.
  文子说:“昨天子贡来此,告诉我夫子大驾光临敝都,我真是欣喜若狂,立即入宫奏明君主.奉君命代为迎接夫子,正要驾车造访,不想夫子大驾已至,不及恭迎,还望夫子不要见怪!”
  孔子笑道:“我有何德何能,敢劳将军远迎.我居阙里,每遇贵国士人问道,谈及贵国政治,总是称赞将军文武兼备,是卫国的中流砥柱,卫侯也是当世首屈一指的贤君,所以专诚到此观览贵国的盛德光辉.我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朝问政,才相信人言非虚,怎能不令我折服.”文子谦虚了几句,又谈了诸国时政,特设盛宴为孔子接风洗尘.
  酒过三巡,文子想起一件家事,问孔子说:“先君安葬多年,尚无祭祀之地,如今我打算找一块园林空地为先君立庙,不知与庙制是否相符?”
  孔子说:“公庙设于私家,这是古礼所没有的,而当世的惯例,我不知道.”
  文子问:“立庙的尊卑上下,古制是怎样的?”
  孔子说道:“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庙奉祀祖宗,乃分亲疏、贵贱、多少之数.所以天子立七庙,即三昭、三穆与太祖.近庙为高祖,按月拈香祭拜;远庙为祧,高祖之父母及祖父母称为二祧,按四时祭拜.
  “诸侯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祖考庙四时祭拜.大夫立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四时祭拜.士立一庙,称考庙.王考(即已故的祖父)无庙,合于考庙,四时祭于寝.庶人无庙,时祭于寝.
  “这从虞舜起至周代就一成不变.凡是虞、夏、商、周四代帝王的郊祭,都是配天大典.禘,五年大祭所及,唯太祖庙不毁;古制,祖有功,宗有德,立庙不毁.周代有功之祖,是周文王的庙;有德之宗,是周武王的庙.配食明堂,至今庙貌常新.”
  文子又问道:“祭典云:‘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这四祖四宗,有的处在异代,有的是有功德的祖先,当然立庙不毁.至于有虞宗尧,夏祖颛顼,都是属于异代而有功德的,也可以保存其庙吗?”
  孔子说:“是啊!殷周的血系祖宗,有庙可以不毁;异代的祖宗,有大功德于国家,虽是在异代,也可以不毁.《诗经》云:‘蔽夷甘棠,勿剪勿伐,邵伯所憩.’意思是周人追念邵伯的德政,不忍砍伐他所憩之树;何况异代祖宗功德昭示,怎可不遵奉其庙呢?”
  文子拱手说:“夫子不愧为天下名师,授业弟子达三千人.我听了您的教导,顿时长了不少见识;也想拜在您的门下,请您不要拒绝.”
  孔子笑着推辞道:“我怎敢收将军为弟子,只是朋友之间互相学习,本属古今惯例.将军如有下问,我定会知无不言.”
  文子恭敬地从命,此后常以“夫子”称呼孔子.宴席散后,他们约定第二天朝见灵公,孔子道谢.
  5.子贡救鲁
  齐国的田常,自从晏婴死后,一直想发动叛乱夺取君位,但又忌惮高、鲍二重臣,便不敢贸然作乱.他听说孔子离开了鲁国,便向齐景公奏请伐鲁.因为他认为兵权在手,将来容易夺取君位.景公准奏,命他训练三军,以备伐鲁.这个消息被在齐国的孔门弟子获悉,密报孔子.
  孔子召集诸弟子商议:“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现在田常打算攻打鲁国,我的房舍祖墓将受到战争的灾害,不可不救.我想屈节于田常,以救鲁国,你们谁能够前去游说田常?”
  子贡入见孔子,请命出使齐国,孔子答应了.子贡立即驾车去齐都,请求拜见田常.田常请他进去,刚坐下来就抢先说:“你此次前来,是要阻止我伐鲁吗?”
  子贡答道:“我随孔子已经离开鲁国多年,鲁国的事与我无关,我是专为将军筹划此事而来.据我愚见,你率军攻打鲁国,想取得成功实在太难,但征讨吴国而建功立业却比较容易.”
  田常问:“怎见得征讨吴国比较容易?”
  子贡说:“我听说忧在内的宜攻强,忧在外的宜攻弱.将军三次请封不成,是大臣不听令;鲍、晏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将军无功可言.君恩日疏,却欲与大臣相争,将军不觉得危险吗?”
  田常道:“你说得不错,不过我先派去的兵车已经快到鲁境了,不能改道,这该怎么办?”
  子贡答:“这也不难,将军可下令缓进,我去向吴国求救,请吴军攻齐以救鲁,将军可移兵与吴军交战.”田常答应了.
  6.急中生智退秦师——弦高
  弦高是春秋时期郑国商人,以贩牛为业.公元前627 年,秦穆公任命孟明视为主帅,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悄悄地向郑国进发,不久便踏入了南接郑国的滑国境内.弦高得知秦师将偷袭郑国,不禁心焦如焚.他急中生智,想出一条缓兵之计:一面派人日夜兼程回郑国报告敌情,一面直接迎上秦军,向孟明视奉上熟牛皮四张,肥牛12 头,假托是奉了郑国国君之命前来犒劳秦军的郑国使臣.并友善地说:“敝国国君听说三位将军远道而来,因时间匆促,不及修书,恐迟了有失迎接.特派小臣赶来在此敬候,先赠薄礼一份犒劳贵军,物轻义重,务请赏光.”孟明视听后大吃一惊,只得随机应变,顺水推舟地收下礼物后搪塞说:“听说贵国国君新丧,吾君为防止晋国乘机进犯,故派我来协助防卫.”弦高镇静地说:“郑国处于秦晋大国之间,不得不日夜警戒,不怕有来犯者,请将军放心.”秦军本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与杞子里应外合进行偷袭.如今大军才入滑国,郑国就派了使者前来迎接,又听说郑国早有戒备,估计难以强攻,又怕久围不下,后继无援,陷大军于困境.孟明视便又虚与回应道:“如此说来,郑国不用我们援助了吧!”弦高答道:“敝国虽然实力单薄,为贵军的到来早已经作好了准备,若你们想在郑国驻扎,我们就准备住房和粮草;只是路过,那就负责一夜的警卫.”孟明视只好说:“我们这次
  来是为帮你们防止晋国侵犯的,既然你们早有防备,我们就班师回国了,你们不必费心,就请回吧!”于是秦军灭滑国西还,半道上却被设伏的晋国军队以全部歼灭.
  7.文才横溢 爱国情真——韩愈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生于768 年,卒于824 年.长庆元年(821 年),53 岁的韩愈重返京都.韩愈回京后,政治地位渐升,曾任吏部侍郎.这时,他在政治上的表现主要是为统一国家出力.韩愈宣抚镇州(今河北正定)兵变,曾被苏东坡称赞为“勇夺三军之帅”.长庆二年秋,韩愈被升任兵部侍郎.这之前,成德兵马使王庭凑叛乱,朝廷派韩愈前往宣抚.韩愈直入叛军大营.王庭凑威胁韩愈,授意士兵责问说:“我们承德军先太史曾替朝廷击败宋谄,血衣至今还在,有什么对不起朝廷的?为什么现在把我们当成叛军讨伐?”韩愈镇定地说:“我还认为你们不记得先太史的事情了呢,原来大家都还记得,这就太好了!究意是忠顺好不是叛乱好,不必讲远,就拿大宝以来这几十年的例子说吧,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朱谣、吴元济、李师古这些叛臣,现在还有子孙在世吗?还有做官的后代吗?”士兵回答:“没有了.”“你们的先太史王武俊归顺朝廷后,就封他为节度使,一直到中书令.子孙都封了官,个个富贵荣耀,这些都听说过吧?”士兵们答道:“都听说了.不过田宏正太苛刻,所以才反他.”韩愈说:“就算如此,你们不是已经杀害了他,连他的全家都杀光了吗?你们还有什么说的呢?”众士兵都认为韩愈说得有道理,王庭凑也想到淮西吴元济的下场,心里也怕了,便对韩愈说:“你这次来,到底要我怎么样呢?”韩愈反问:“你们把牛元翼围困这么久到底想干什么?”王庭凑说:“我马上就撤除包围.”韩愈一看此行目的已达到,便说:“真要这样,你也就没事了.”后来牛元翼果然得到解脱.韩愈的镇州之行表现得有胆有略,更证明了他并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写文章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