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去”“而”“期”“虽”在古汉语中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7 23:18:04
“去”“而”“期”“虽”在古汉语中的意思
希望每个解释举一个例子.否则老师要骂我的.
1、离开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魏禧《大铁椎传》
(2) 除去;去掉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明日去.——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俸去书来.
(3) 相距,远离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西蜀之去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里.——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汝可去应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失掉; 失去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
(6) 赶走;打发走
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战国策》
(7) 抛弃,舍弃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陶渊明《杂诗》
(8) 逃离,逃亡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小敌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纺焉以度而去之.——《左传·昭公十九年》
(9) 通“驱”.驱逐
千乘三去.——《左传·僖公十五年》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这里而是然而
而一般不表因果关系
除了一些特殊情况,这些特殊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它的用法

①即使;纵然.《子鱼论战》: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训俭示康》:“吾今日之俸,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②虽然.《送东阳马生序》:“故余~愚,卒获有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