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高中文言文《劝学》《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中重点词句翻译,虚词,实词有哪些且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8 19:44:28
高中文言文《劝学》《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中重点词句翻译,虚词,实词有哪些且翻译
文言实词 兴 文言翻译 xīng 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焉.”
  文言实词 就 文言翻译 jiù 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文言实词 望 文言翻译 wàng 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文言实词 长 文言翻译 cháng 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而)
  1.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日参省乎已.”
  焉)
  (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
  (1)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相当于“于”
  1.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
  (1)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1]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 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 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 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 古义:腿脚 .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 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 .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 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托 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 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⑥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⑧动词作名词
  輮使之然也 (輮:动词做名词,使弯曲的作法)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 (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4)而见者远 (表转折)
  (5)锲而舍之 (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⑼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 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 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次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 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断绝关系
  10.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强壮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有余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勉强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4.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5.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7.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8.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9.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10.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11.学不可以已(省略句)
  12. 金石可镂(被动句)
一词多义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
  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 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 老师)(者也判断句)
  【之】
  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代词,这)
  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
  ⑧古之圣人:(的)
  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无义)
  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揣测)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传】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
  【无】
  ①孰能无惑:(没有)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
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
  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
  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9.不耻相师
  师.名词作动词,拜师
  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名词作动词,从师.
  古今异义
  ⒈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⒊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⒋无贵无贱
  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气
  今:道理
  ⒍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⒎圣人无常师
  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⒐年十七,好古文
  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⒑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
  ⒒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了
  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介词结构后置
  1、学于余.
  2、耻学于师.
  3、师不必贤于弟子.
  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被动
  1、不拘于时
  所字结构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重点背诵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文言虚词
  者)
  (4)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师说》:“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
  (3)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文言翻译短语.表示“……的地方”、“……的人”、“……的事物”等.《师说》:“道之~存,师之~存也.”
  则)
  (8)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可是”.《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耻师焉.”
  其)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师说》“郯子之徒,~贤为及孔子.”
  (7)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以)
  (7)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于)
  (3)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其身也,则耻师焉.”
  也)
  (2)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3.表语气停顿.《师说》:“师道之不传~久矣,欲人之无惑~难矣.”
  乎)
  (1)相当于“于”.⒈介绍处所、方向、时间.译为“在”、“由”等.《师说》:“生~吾前.”
  之)
  (7)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1]
文言实词
  族)
  ②类.《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遗)
  ②放弃;舍弃.《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少)
  ②年轻人;青年.《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长)
  (3)年纪大;辈分高.《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
  (4)启发;事理.《师说》:“闻~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贻)
  (1)赠送;送给.《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解)
  (5)排解;化解.《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通)
  (9)全部;普遍.《师说》:“六艺经传皆~习之.”
  孰)
  (4)谁;哪个.《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能无惑-”
  复)
  (3)恢复;还原.《师说》:“师道之不~,可知矣.”
  传)
  (3)传授;教授.《师说》:“师者,所以~道受业解惑也.”
  (4)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师说》:“六艺经~皆通习之.”
  爱)
  (1)喜爱.《师说》:“~其子,择师而教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