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整理(整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6 19:42:27
麻烦整理儒家和道家的名言, 科技文应该怎样答题(分类)?
解题思路: 见解答。为了更便于你的理解,老师附了例子。
解题过程:
科技文应该怎样答题(分类)? 可分为两大类: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由于自然科学类阅读所选材料多为高科技方面的材料,主要介绍新科技、新发明、包括新技术新发明的依据、特点、所需设备及技术支持、操作程序、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意义及相关评价等。因此也称为科技文阅读。 解答技巧:   1、采取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地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把握整体文意。科技文结构常为“倒金字塔式”:先引话题,介绍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之后,再分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新”在那里,如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   可以提出以下的设问,材料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今后发展前景如何。   2、划出关键词句,以备解题之需。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词、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关键句则主要包括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的联结句以及使用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的句子。这些关键词句往往是阅读解题的突破口,也是命题者常常关注爱做手脚的地方,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3、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认真地阅读题干和选项,审清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一一对照原文,把考查点放回原文,利用上下文提取有效信息,辨伪存真。   讲解例子:《地球气候成因新说》   地球气候成因新说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大气层”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为了填补“海洋—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   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后,同卫星取得联系。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与此同时,卫星把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   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3000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   重要提示:   1、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语和限制词, 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部”“全都”“所有”“许多”“各种”等。   2、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表示可能性的词语:“将来”“将”“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等修饰限制词语。   3、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一类词语,解答此类试题,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1.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戈斯”方案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由3000个随洋流上下浮动的浮标组成全球海洋观察网,监测海水变化。   B.用装有海水温度和盐度传感仪的浮标,在深海海流中收集相关信息。   C.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收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   D.分析和研究浮标探明的深层海水热容量的信息,绘制“海洋气象图”。   讲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很多同学做这道题目的习惯是把ABCD四个选项逐一在文中找到依据,然后再进行排除。这种方法耗时还容易错,正确的方法是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准确地找到相应的语段,并理解词语的含义,这也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的标志。由原文第5段“这项方案-----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   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可判断B项正确。(A选项中提到3000这个数字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文中主要是指今天科学家在世界海域中所投放的漂流浮标数目,它并不属于“阿尔戈斯”方案。C选项中卫星是用来收集信息的,不能控制浮标的工作,这可以从文章倒数第二段了解到。D选项我们从文章最后一句话可知,绘制海洋气象图是科学家的一个愿景,也不属于这个方案。这道题就是典型的选项与文章比照出结果。)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水温度的变化速度远远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速度,原因是海水密度远远大于大气密度。   B.在“海洋—大气层”系里,海洋被动而大气层主动,海洋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   C.活跃的循环洋流像一把钥匙,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中转动,导致北半球气候的不稳定。   D.海洋洋流的温度和盐度,改变了大气层的热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从而影响地球气候的形成。   讲解B (A选项相关文句在第二段第一行可以找到,C选项可以在文章第三段中找到,D选项可以在文章第四段最后一行中找到。B选项主要看文章的第二段,根据常识我们也应当了解,海洋在与大气层的关系中怎么可能仅仅是被动呢?它们应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道题难度系数并不高,还是考查选项与文章相关文句比照。)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海洋—大气层”原理,陆地上大面积水域的热容量,对周边地区的气温也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B.依据“全球海洋输送”理论,重新调控热带海洋洋流的流向,将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宜人的气候。   C.关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人们就可以有效地预报地球的气候变化,从而避免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D.“阿尔戈斯”方案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如利用这一成果,将有可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讲解:A (这道题难度太大,估计很多考生会做错。因为它属于推断题,需要对文章的的科技知识有所了解,B选项调控热带海洋洋流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C选项人们也无法因为关注“锁孔”而达到预报全球气候变化。D选项“阿尔戈斯”方案只是科学家对未来气候推测提供一条依据,不可能就此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5.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B.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   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和辨析并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A项紧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这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B项紧扣第一段第二句话,意思一致,说法不同。C项不符合第一句话中“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偏概全。D项紧扣第一段第三句话的后半部分。答案:C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热条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离程度等因素,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C.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其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   D.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A项与第二段第一句话意思表述一致。B项的表述与第四段第二句话的意思不符。C项不符合第三段的第二句和第三句话。D项的表述同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不一致。答案:A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   B.《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定,将使现有的生物都得到充分的维持、保护和利用。   C.由生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不均的原因得知,沙漠和极地地区的生物物种比较贫乏。   D.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弥补物种的缺失。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的意思在原文找不到依据,脱离原文。B项的说法太绝对。C项推断正确,从第二段第一句话可以推断出来。D项与最后一段的后面两句话不符合。答案:C 麻烦整理儒家和道家的名言, 儒家名言: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4、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19、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   2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   2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6、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   2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3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孔子名言选录: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3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9、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4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4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4、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45、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7、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4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孟子名言选录:   5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1、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5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5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4、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5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56、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57、善政者得民财,善教者得民心;   5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大学、中庸选句   5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61、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6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63、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6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65、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66、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67、兴国之所本也在教化,教化之所本也在学校   68、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道家名言:   1. 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三章。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5.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6.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管子·白心》   7.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经法·道法》   8.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   9.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   10. 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11. 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12.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   13.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列子·天瑞》   14. 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唐。王士元《亢仓子·用道篇》   1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七十七章   16. 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九   17. 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18. 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三国。魏。王弼《老子》五章注   19.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一章。   20.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   21.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老子》十四章。   22.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   23. 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七十六章。   24.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一章。   25.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七十七章。   26.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七十九章。   27.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七十三章。   28.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庄子·庚桑楚》。   29.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天下》   30. 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庄子·至乐》。   31. 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至乐》。   32. 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天地》。   33. 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庄子·在宥》。   34.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   35.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天地》。   36.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庄子。·至乐》。   37. 凡事无小大,物自为舍(位置)。《经法·道法》。   38. 有生于无,实出于虚。《淮南子·原道》。   39. 道自在天帝之前。《老子》第四章河上公注。   40. 元气生万物而不有。《老子》第二章河上公注。   41. 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勇敢篇》。   42. 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江海篇》。   43. 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西升经·神生章》。   44. 凡物皆始于无。三国魏·王弼《老子》一章注。   45. 万物皆由道(物质)而生。三国魏·王弼《老子》三十四章注。   46. 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三国魏·王弼《老子》十四章注。   47. 大天之内,复有小天。梁·陶弘景《华阳陶隐居集下》。   48. 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宋·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   49. 天地之外,别有天地。宋·邵雍《皇极经世·观物篇四十二》。   50.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   51. 少则得,多则惑。《老子》二十二章。   52.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二章。   53.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二十四章。   54.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二十七章。   55. 物壮则老。《老子》三十章。   56.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   57.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四十章。   58.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   59.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   60.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61.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五十八章。   6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6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64.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六十三章。   65. 多易必多难。《老子》六十三章。   66.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六十三章。   6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68.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   69.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七十八章。   70.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世间》。   71. 唇亡则齿寒。《庄子·胠箧》。   72. 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庄子·天地》。   73. 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庄子·则阳》。   74.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庄子·则阳》。   75. 穷则反,终则始。《庄子·则阳》。   76. 计其患,虑其反,就其利,辞其害《庄子·盗跖》。   77.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庄子·天下》。   78.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天下》。   79. 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轮不辗地。连环可解也。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庄子·天下》。   80.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81.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阴符经》卷下。   82. 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纪法·道法》。   83. 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经法·四度》。   84. 德积者昌,【殃】积者亡。观其所积,乃之【祸福】之乡。《十六经·雌雄节》。   85. 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淮南子·原道》。   86. 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淮南子·原道》。   87.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   88. 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淮南子·原道》。   89.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淮南子·原道》。   90. 小有所志(记),而大有所忘。《淮南子·人叔真》。   91. 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淮南子·精神》。   92.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   93. 用之者,必假于弗用也,而以长得其用。《淮南子·道应》。   94. 大勇反而不勇。《淮南子·道应》。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