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4/30 20:29:20
如图。
解题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编写,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内容。
解题过程:
同学:你的是课程标准对知识要求,这比较笼统。下面的内容是根据考试要求,对具体知识进行的细化。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部分:1─7考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分割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
(1)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永恒的和绝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分割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既要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相对静止的存在。
5.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6.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不管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和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我们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内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8─12考点
8.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点:
(1)客观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2)客观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注意: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10.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1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
含义: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 原因:①认识主体的限制:人们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认识客体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①认识的对象: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②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③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认识具有上升性)
12.坚持在实践中坚持不断追求真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