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关于柳的诗句及赏析10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11:00:54
关于柳的诗句及赏析10句
赏析要短一些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柳
  罗 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   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   争解垂丝绊路人?      赏析   这首咏柳七绝是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的送别情景的.不过它不是写自己送别,而是议论他人送别;不是议论一般的夫妻或亲友离别相送,而是有感于倡女送别相好的缠绵情景.而这一切,又不是以直写的方式出现,而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写人,借助春柳的形象来表现,因而较之一般的送别诗,这首咏柳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很有新意.   诗题曰“柳”,即是咏柳,因而通篇用赋,但又有比兴.它的比兴手法用得灵活巧妙,若即若离,亦比亦兴.首句即景兴起,赋而兴,以送别带出柳;晴和的春日,灞水桥边,一批又一批的离人,折柳送别.次句写柳条依拂,相偎相倚,比喻显豁,又兴起后两句的感慨.“相偎相倚”,写出春风中垂柳婀娜姿态,更使人想见青年男女临别时亲昵、难舍的情景.他们别情依依,不胜春意缠绵.然而他们不象亲友,更不类夫妻,似乎是热恋的情侣,还仿佛彼此明白别后再无会期,要享尽这临别前的每刻春光.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倡女送别相好客人.后二句,感慨飞絮无定和柳条缠人,赋柳而喻人,点出暮春季节,点破送别双方的身份.诗人以“飞絮无定”,暗喻这种女子自身的命运归宿都掌握不了,又以“垂丝绊路人”,指出她们不能、也不懂得那些过路客人的心情,用缠绵的情丝是留不住的.“争”通“怎”,末句一作“争把长条绊得人”,语意略同,更直截点出她们是青楼倡女.总起来说,诗意是在调侃这些身不由己的倡女,可怜她们徒然地卖弄风情,然而诗人的态度是同情的,委婉的,有一种难名的感喟在其中.   在唐代,士子和倡女是繁华都市中的两种比较活跃的阶层.他们之间的等级地位迥别,却有种种联系,许多韵事;更有某种共同命运,类似遭遇.《琵琶行》里那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长安名妓和身为“江州司马”的长安才子白居易,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类似遭遇和命运.在这首《柳》中,罗隐有意无意地在嘲弄他人邂逅离别之中,流露一种自我解嘲的苦涩情调.诗人虽然感慨倡女身不由己,但他也懂得自己的命运同样不由自主,前途“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赠妓云英》).所以在那飞絮无定、柳丝缠人的意象中,寄托的不只是倡女自家与所别路人的命运遭遇,而是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所有“天涯沦落人”的不幸,是一种对人生甘苦的深沉的喟叹.   这首诗句句赋柳,而句句比人,暗喻贴切,用意明显,同时由比而兴,引出议论.所以赋柳,喻人,描写,议论,笔到意到,浑然融合,发人兴味.在唐人咏柳绝句中,亦自独具一格.(倪其心)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赏析   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仕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中心思想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柳
  唐 郑谷   半烟半雨溪桥上,   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   千丝万絮惹春风.   【简注】   半烟半雨:云雾夹杂着细雨.   映杏映桃:与杏树和桃树相映.   会得:懂得,理解.   离人:远离故乡的人.   无限意:指思乡的情感.   絮:柳絮.   惹:招引,挑逗.   【赏析】   前两句意思是:柳树种植在溪桥边和山路旁,与杏树和桃树相映.后两句是说:柳树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柳树轻柔多姿,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文学意象:   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与中国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仅在西昆诗人所宗尚的李商隐集中,以柳命题者,就有近二十首之多.其他诸如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王维《洛阳女儿行》“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杜审言这《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韦应物《东郊》“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周志蕙《柳》“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无不寄托着历代诗人个人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离情别怨的依依杨柳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意.最早见于《诗经》,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娼女送别相好的缠绵情景.   一般诗人以“柳”为意象入诗,皆从折枝相赠上着想,如施肩吾《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白居易《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等等.而雍裕之的《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切合情景,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真是别具匠心.   春意盎然的碧玉春柳   南朝萧绎的《绿柳》:“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露沾疑染绿,叶小未障空.”诗人集中笔墨于柳的花、色、叶,抓住一个“绿”字,描绘了柳树刚刚抽叶飞花大好春天的之情,明白晓畅,形象鲜明.清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春景图.   以柳写春的古典诗歌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年华易逝的人生感慨   李商隐是历代爱用“柳”意象的诗人,他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自我画像――“临风立马图”.他的另一首诗《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写一株枝条繁盛、舞姿优美的柳,却是荒凉冷落的处境,这分明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此中之柳,分明也是身处朋党倾轧的诗人自己的写照.   明诗人高启《秋柳》:“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描写干枯的柳枝,失去了往日那种青翠柔软、长条低垂的姿色,从而忆及人物,抒发了年华易逝、世事频更的感慨.   历来诗人以“柳”入诗,但很少有人写到冬柳,而唐人陆龟蒙则不然,他的《冬柳》:“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写的是在寒风中零落枯槁的冬柳,寄寓了诗人自伤的情怀.   风流韵致的梦中情人   李商隐的《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全诗全用白描,“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仔细玩味,又会发觉它们既是写柳,又像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咏柳即咏人,对柳之依依不舍,实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   李商隐的另一首《离亭赋得折杨柳》(其一)“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写与情人惜别时劝慰情人,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而在这令人痛苦的惜别前,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枝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离别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析呢?“惜”与“损”互相呼应,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此诗先用暗喻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后转到明明白白地说出非折不可,把话斩钉截铁,充满了悲观情调.   邀宠取媚的奸佞之徒   唐朝诗人诗人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纤柔轻盈、妖媚多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无耻的邀宠取媚的小人及腐败的朝政,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宋代诗人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人则以乱条狂舞、柳絮纷飞的柳的意象讽刺了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徒.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李商隐《其二》,伫立在中国诗坛中的风姿可爱的柳,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令无数文人为之陶醉.
  柳 作者: 寇准 北宋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