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孙权劝学》求注释求解以下孙权劝学的五个问题,今天22:00以前,1、作者和作品的情况(作者:司马光,作品:资治通鉴)【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09:08:43
《孙权劝学》求注释
求解以下孙权劝学的五个问题,今天22:00以前,1、作者和作品的情况(作者:司马光,作品:资治通鉴)【重要】 2、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翻译全文【重要】 3、概括故事情节,全文共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只用两个字概括【重要】 4、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可回答可不回答} 5、分析人物形象【重要】 今天晚上十点以前就要,请亲们快帮我!有求必应!
一、《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的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书名的含义是,吸收历史由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借鉴.)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博士:博士的称谓,在我国古代有几种涵义.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徐慎《五经异义》:“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如秦博士伏生学问高深,尤精《尚书》.到了汉文帝时,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书》二十八篇.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为博士.汉朝大儒董仲舒,从小勤奋读书,有“三年不窥(花)园”的美说,由于学识渊博,被景帝举为博士. 博士的选用,西汉和东汉以前采取征拜和荐举的办法,而且有一定的标准,正像《汉书·成帝记》中所说的那样,博士须是“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到了东汉,任博士还须经过考试,只有精通《易》、《书》、《孝经》、《论语》的人,方能被荐为博士.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情况,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有称为博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这种情况,多见于江浙一带. 词语解释 1,权:指孙权,字仲谋. 2,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3,当涂掌事:当涂,当道.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4,辞:推辞. 5,务:事务. 6,孤:古时诸侯王的自称. 7,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8,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位职称. 9,邪(Yé):通“耶”,语气词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2,乃:于是,就. 13,及:到了…的时候. 14,过:到. 15,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6,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18,更:重新. 19,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0,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1,见事:认清事物. 22,但:只,仅. 23,孰若:哪个像. 24,谓:对……说. 25,就:从事. 26,遂:于是,就 27,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离别几日.三,代词,指一些日子. 28,何:为什么. 29, 即 :重新 30.初:原来,本来. 31,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赏析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三、劝学----就学 ------论议——结友 五、文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说,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目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现自己的才略长避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两人的话则有调侃意味,二者的情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