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30 08:48:18
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四)
有人将教学策略分为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大类,以教为主教学策略主要是先行组织者策略,以学为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我的理解就是,在讲授新知识前,先抛出一个中介性内容,这个内容与学习者以前的知识体系比较接近,这样可以作为引入新知识前的一个铺垫,使新知识更容易与学习者前期知识发生联系,更容易被理解、被接受.这种先行组织者可以是一个比喻、一个定义、一个故事、一个实例、一个框架,总之,任何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新知识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先行组织者.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这种策略,只不过不知道这个术语罢了. 我个人的体会是,教师不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先行组织者策略,只需要记住一点就可以了,在讲授中最好不要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要多讲案例、多讲故事,通过具体的案例、故事来阐述抽象概念和理论,尽可能借助图形图像、视频动画来配合语言讲授(当然这要因内容而异,有些内容需要进行抽象思维,不宜借助过多的形象).我曾经提出一句口号:教育就是讲故事,好的故事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对讲授内容理解得非常透彻,这种透彻不是字面上的,也不是理论上的,而是有自己切身体会的、有实践经验的那种. 以学为主教学策略强调教师要“导而不教”,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只是协助、引导学生去学,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条件.这种观念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类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互相作用的产物,而不是独立于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因而不能够单纯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传递”给学生,学习者是在自己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去自主建构知识的.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会因为此前各自的经验和认知结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建构主义主张学生应该到真实情境中去探究,并与他人进行协作和交流,才能实现意义建构.一个著名的“鱼牛童话”让建构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为专家学者们所津津乐道.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客观互相作用的结果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建构主义夸大了知识的相对性,夸大了人类在认知上的个体差异,从而被一些专家学者推向了极端.例如,一些人试图全盘否定教师讲授的必要性,片面主张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主张一切知识都应该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探究)性学习才能获得,就是一个典型的错误,导致了教学改革中的种种失误. 举个例子,对于一些事实性知识,人类的认知其实差异很小,完全可以通过讲授来传递.比如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的人物、事件的经过、相关的数据,这些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传递,并不需要协作、探究和意义建构;但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意义的解读却可以通过协作、探究来建构意义.又比如,酸与碱相遇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这样的科学事实完全可以通过讲授+示范法来传递,未必需要协作与探究.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时还需要通过背诵来强化对语言的感受和记忆能力,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有人对九九乘法口诀表也让小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去学习,简直是多此一举.事实上,人类从古到今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讲授、示范、练习来传承的,不可能都通过协作与探究式学习活动来获得.以医学教育为例,很多手术操作的原则、步骤、注意事项是前人通过大量的成功与失败经验总结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后学者只需牢牢记住和遵循就是了,难道还需要每个人都从头到尾探究一遍?人类比动物高明之处,就在于人类懂得把前人的知识抽象化、概念化,归纳出一些普遍适用的原则,用以指导后人的实践,让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向前探索,而不必重复前人走过的老路. 当然,不可否认建构主义理论所具有的合理性,不可否认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关键是要把它放在恰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