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课题研究 如何看待转基因的问题 的课题研究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4/27 16:22:47
课题研究 如何看待转基因的问题 的课题研究
15. 现在种植的农作物都是天然产生的吗?
  答:现在种植的农作物许多都不是天然产生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几乎都是人工选育的结果.
  现在种植的水稻、小麦和玉米都是长期选育得到的品种,其野生种,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消费者的需要,如高产的存活力低,抗逆的产量低,或者果实干瘪、营养价值低和口感差等.但是野生品种中所蕴含的许多优异基因,是育种中的宝贵材料,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6. 转基因技术本身安全吗?
  答: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应用.一方面,利用这个技术可以解决农业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增进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使用不当而带来风险.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转基因技术安全不安全,而是要针对具体的产品进行个案分析,科学评价,确定其安全性.正因为如此,我国和世界各国均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监管,对每一个转基因产品进行安全评价,以确保转基因技术朝着有利于人类、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 转基因产品与食品安全
  17. 什么是食品安全?
  答: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食品安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安全的食品.有的食物对某些特定人群有过敏性,有的食物中含有抗营养物质或毒性物质,如扁豆中含有植物凝集素,吃了没有煮熟的扁豆,就会发生食物中毒.食物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还可能会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食物是否安全,与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有关,只要其含量不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就认为是安全的.
  18. 传统的食品就一定是安全的吗?
  答: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便是经常食用的传统食品,也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绝对安全.例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就把牛奶、鸡蛋、鱼、甲壳类(虾、蟹、龙虾)、花生、大豆、核果类(杏、板栗、腰果等)及小麦8类食物列为常见过敏食物,因为虽然多数人吃了没事,但一部分人吃了也还存在一定风险.即便是水、盐和糖等这些人体必需的东西,吃多了也是有害的.比如水喝多了会导致电解质失衡,盐吃多了会诱发高血压,而糖吃多了容易骨折,还会诱发一些诸如肥胖症和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疾病.
  在食用的植物中也会产生毒性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剂、溶血剂、神经毒剂等.在许多豆科植物中会产生较高含量的凝集素和生氰糖苷,在食用前未经过加热浸泡除去植物凝集素,就可能造成严重的恶心、呕吐和腹泻.如果生食豆类和木薯,其中的生氰糖苷可能导致慢性神经疾病甚至死亡.现在已知的植物毒素约1 000余种,绝大部分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19. 如何理解食品的健康危害和风险?
  答:我们每天食用的各种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日常活动的能量和身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另外食品中还有许多添加剂,有的是为了补充食物中缺乏的营养成分,如各种维生素与矿物质;有的是为了使食品更加可口,如调味剂和香精;还有的是为了满足食品的贮存和加工需求,如防腐剂、乳化剂等.对于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安全限量,人体每天食用的量不超过安全限量,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食物是提供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那么是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就一定是安全的呢?显然也不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过多地摄入就会成为人体的负担,引起健康问题,如过多摄入高油脂和高胆固醇食品,会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等.因此,科学合理的膳食是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会增加人体的健康风险.食品安全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存在“零风险”的食品,危害与风险不能简单画等号.合理的饮食可以控制和防御健康风险.
  20. 市场上有哪些转基因食品?
  答: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进口的主要有大豆、油菜籽和玉米及相关产品,国内生产的有棉籽油和番木瓜.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国实施转基因标识制度.对于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生物均需要标识,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调和油均已标识.
  21. 如何评价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评价原则或通行做法有哪些?
  答:风险性分析是世界各国进行食品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在1997年提出的用于评价食品、饮料、饲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和致病菌对人体或动物潜在副作用的科学程序,现已成为国际上开展食品风险性评价、制定风险性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以及进行风险性信息交流的基础和通用方法.
  风险性分析包括风险评估、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是风险性分析核心环节,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危险性特征描述.危害识别是对被评价对象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体外实验等研究结果,确定人体在暴露于某种危害后是否会对健康发生不良影响.危害特征描述是对食品中对健康产生不良作用的因素的定性和定量评价.对化学性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如果能够取得数据,对生物性和物理性因素也应采用剂量—反应评估.暴露评估是对从食物或其他相关来源可能摄入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一般情况下,摄入量的评估有3种形式,即膳食研究,个别食品的选择性研究和双份饭研究.近年来,主要是通过特定的数学模型对暴露的途径、数量、变异性和不确定性等进行概率测算.危险性特征描述是根据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评估所得到的数据,对发生危害事件的概率及严重性进行评估.可按高、中、低和忽略不计4种危害水平进行危险性特征描述.对于有阈值的化学物,可用人群的摄入量与该化学物的每人每天允许摄入量比较,或用人群的暴露量与该化学物的每人每周耐受量比较.对于没有阈值的化学物,则需计算人群的危险度.
  22. 传统食品都进行过安全性评价吗?
  答: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中,大部分是天然食物及其简单加工产品,如谷物、蔬菜、水果、禽畜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这些食品都是经过人类的长期实践经验认为是安全的,并没有进行专门的食用安全评价.但是这些传统食物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比如对大多数人来说营养丰富的鸡蛋和牛奶,对于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就是导致过敏的罪魁祸首;而作为主食的谷物中也往往含有许多天然的毒素和影响消化吸收的抗营养因子,如植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这些物质要经过特定的加工处理才能减少或消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蔬菜和水果中也有许多已知的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成分,如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碱等.所以,天然食品的安全性也都是相对的.对于这些食品的潜在危害与风险是通过长期食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来确定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型食品如辐照食品、功能食品等,以及各种化学食品添加剂、酶制剂等食品成分,这些食品和食品成分都要通过专门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才能供消费者食用.人们通过长期的试验摸索,针对这些新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已经建立起一套以动物为主要试验对象的、较为完善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方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是在以往食品安全性评价基础上,结合转基因食品的特点建立的,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补充和完善,其严格的安全评价过程,有助于将可能的风险降到最低.
  23. 转基因食品为什么要进行食用安全评价?
  答:与传统育种方法不同,转基因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打破了物种生殖隔离屏障,将来自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某一基因片段引入到其他生物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性状,使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界的遗传物质实现交流.为了预防在基因操作过程中,把一些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安全有害的基因转入受体生物,或者由于基因操作引起受体生物产生不可预期的变化,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各国政府都重视和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4. 国际上是如何进行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评价的?
  答: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有关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主要由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这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成立的,是政府间协调各成员国食品法规标准和方法并制定国际食品法典的唯一的国际机构.其所制定的食品标准被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定为国际贸易争端裁决的依据.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于2003年起先后通过了4个有关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评价的标准.依据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生物的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从营养学评价、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致敏性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大多数国家都有专门机构负责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评价,在美国主要是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负责,在欧盟是欧盟食品安全局负责,在中国是农业部负责.各国安全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总的评价原则都是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制定的,包括科学原则、比较分析原则、个案分析原则等.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比以往任何一种食品的安全评价都要严格.
  25.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同样是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从营养学评价、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致敏性评价等方面进行重点评估.安全评价的原则有:
  (1)比较分析原则 非转基因植物由于具有长期的食用历史,因而被认为是安全的.如果转基因植物食品在化学组成上与对应的非转基因植物食品无实质性差异,可以认为该转基因植物食品是安全的.
  (2)预防原则 以科学为基础,采取对公众透明的方式,结合其他的评价原则,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研究和试验进行风险性评价,防患于未然.
  (3)个案评价原则 由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中导入的基因来源、功能各不相同,受体生物及基因操作也可能不同,即使是同样的基因与受体,其插入位点的不同也可能带来未知的变化.因此,必须对每一种新产品逐个进行评价,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采取的评估原则.
  (4)分阶段原则 在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把关,将前步实验积累的相关数据和经验作为评价基础,确定是否进入下一个开发阶段.
  (5)科学透明原则 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评价应建立在科学、客观和透明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手段和成果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进行科学检测、分析和评价,不能用不科学的臆想的安全问题或现代科学技术无法做到的来要求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进行评价.
  (6)熟悉原则 了解转基因产品的外源基因的来源物种与转入物种的特性、同其他生物或环境的相互作用、预定用途等背景知识,通过已经积累的经验来指导新产品的开发.
  26. 如何进行转基因食品毒理学评价?
  答: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作用就是从毒理学的角度,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食用者的作用机理,检验和评价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从而达到确保人类健康的目的.常用的毒理学评价方法有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食品毒理学评价的手段是以动物实验为主,即让动物代替人摄入待测的食品或食品成分,通过观察动物的中毒表现和检测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来确定待测物的毒性和安全摄入量,并推论到人.一般来说,毒物和非毒物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同一种物质,由于使用剂量、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可能是毒物,也可能是非毒物.例如,人体对硒(Se)的每日安全摄入量为50~200微克,如低于50微克则会导致心肌炎等疾病,并诱发免疫功能低下和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如摄入量在 200~ 1 000微克之间则会导致中毒,如每日摄入量超过 1毫克则可导致死亡.因此,要根据毒理学评价对这些食品中的成分进行毒性分级,科学合理地确定安全摄入量,确保食用安全.
  转基因食品的毒理学评价包括新表达蛋白质与已知毒蛋白和抗营养因子氨基酸序列相似性的比较,新表达蛋白质热稳定性试验,体外模拟胃液蛋白质消化稳定性试验.当新表达蛋白质无安全食用历史,安全性资料不足时,必须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免疫毒性检测评价.新表达的物质为非蛋白质,如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维生素及其他成分等,其毒理学评价可能包括毒物代谢动力学、遗传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生殖发育毒性等方面.具体需进行哪些毒理学试验,采取个案分析的原则.
  27. 如何进行转基因食品营养学评价?
  答:转基因食品在营养学评价上需要比较的主要内容有:主要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和营养生物利用率等.主要营养因子包括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抗营养因子主要是指一些能影响人对食品中营养物质吸收和对食物消化的物质,如豆科作物中的一些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植酸等.除了成分比较外,必须分析所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在食品中的含量;按照个案分析的原则,如果是以营养改良为目标的转基因食品,还需要对其营养改良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28. 如何进行转基因食品致敏性评价?
  答:食物致敏一直是食品安全中的重要问题,过敏反应主要是人们对食物中的某些物质特别是蛋白质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包括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和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两种.过敏病人会出现口腔/面部红肿或炎症、皮疹、呕吐、腹泻、哮喘等症状,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转基因食品中由于引进了新基因,其表达的新蛋白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转基因产品致敏性是世界各国严格监控的指标.
  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致敏性评价是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进行的.主要评价方法包括基因来源、与已知过敏原的序列相似性比较、过敏患者的血清进行特异IgE 抗体结合试验、定向筛选血清学试验、模拟胃肠液消化试验和动物模型试验等,最后综合判断其潜在致敏性.如果判定为有致敏的可能,该产品就会被取消研发和上市的资格.例如,具有潜在致敏性的转巴西坚果2S清蛋白的大豆,由于在进行过敏评价时发现是一种过敏蛋白就中途停止研发.
  29. 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评价的动物实验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答:按照个案分析的原则,根据需要,目前在食品安全评价中所使用的动物实验都可用于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评价,最常用的有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亚慢性毒理学试验、过敏性动物实验等.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可选择大、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主要是针对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通常是蛋白质),按剂量分组,短时间内经口灌胃给予目标物质,在高剂量组尽可能给予更多的目标物质,观察受试物对大、小鼠是否有急性毒性作用,同时可以得到最低有作用水平或最大无作用水平,为风险性分析中的暴露量计算提供依据.
  在食品安全评价中,通常还要考虑到安全系数(不确定系数).将动物实验的结果外推到人体一般都采用100为安全系数,其中个体间的差异为10,种属间的差异也为10.以转基因抗虫水稻为例,其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是抗虫蛋白,用抗虫蛋白进行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得到抗虫蛋白的最大无作用水平为每千克体重5克,从成分分析得到每千克转基因抗虫水稻含有2.5毫克抗虫蛋白,按50千克体重者每天食用1千克大米计算,其安全系数为100 000.
  亚慢性毒理学试验可以反映出转基因食品对于生物体的中长期营养与毒理学作用,因此是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通常选择90天大鼠喂养试验.在评价方法上,在不影响动物膳食营养平衡的前提下,按照一定比例(通常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将转基因食品掺入到动物饲料中,让动物自由摄食,喂养90天.将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及正常动物饲料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观察转入基因是否对大鼠产生了不良的营养学与毒理学作用.
  过敏性动物实验主要是利用豚鼠等敏感动物建立鼻炎、哮喘等模型,通过与阴性和阳性对照物比较,来研究转基因产品等待测物的过敏原性即潜在的致敏性.通过采用统计学检验不同动物分组之间的差别,来判断转基因产品等待测物的过敏原性的有无与高低.
  30. 长期吃转基因食品会不会有问题?
  答:关于长期食用的安全性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借鉴了现行的化学食品、农药、医药的验证系统,采取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的超常量实验,可以评价长期食用的安全性问题.
  如大鼠90天喂养实验,其实验时间相当于大鼠整个生命周期的1/8,大鼠2年喂养实验是观察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慢性毒性试验.在食品安全评价中是否需要进行慢性毒性试验,要根据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结果及是否有蓄积毒性来定.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区别就是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通常是蛋白质,只要转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的差别,都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所以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蛋白质吃进去就消化掉了,不会长期保存在身体里.这和重金属污染是不一样的,重金属不能代谢掉,会逐渐累积,所以才会导致短期吃可能没问题,但长期吃可能会有问题的情况.人类食用植物源和动物源的食品已有上万年的历史,这些天然食品中同样含有各种基因,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跟其他常规食品所含有的各种基因不存在差异,都一样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食用转基因食品是不可能改变人的遗传特性的.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瑞士政府批准的第一个转牛凝乳酶基因的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奶酪,到现在已经有22年的历史;1994年,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迄今17年的历史;1996年,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大规模生产应用,迄今也有15年的历史.这些产品经过大规模长期食用,没有发现食用安全问题.
  31. 虫子都不吃的抗虫转基因水稻,人能吃吗?
  答: 可以放心食用.抗虫转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是一种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只能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麻痹,造成害虫死亡.只有鳞翅目害虫的肠道上含有这种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人类肠道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人类发现Bt蛋白的来源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已有100年,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安全使用记录已有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转Bt基因玉米、转Bt基因棉花等作物已超过15年.至今没有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蛋白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也没有与生产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产品有关的职业性过敏反应的记录.
  32. 美国人吃转基因食品吗?
  答:美国是转基因技术研发的大国,也是转基因食品生产和应用的大国.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超过3 000个种类和品牌,加上凝乳酶等转基因微生物来源的食品,美国市场销售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则超过5 000种.美国对转基因食品没有强制性标识要求.许多品牌的色拉油、面包、饼干、薯片、蛋糕、巧克力、番茄酱、鲜食番木瓜、酸奶、奶酪等或多或少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可以说,美国是吃转基因食品种类最多、时间最长的国家.
  33. 为什么不用人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实验?
  答:在各国食品安全和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中均没有用人进行实验的要求.那是因为科学发展至今,研究出了一系列世界公认的实验模型、模拟实验、动物实验,完全可以代替人体实验.对于人和动物的差别,有一些设计可以弥补,比如剂量、极限条件等.动物实验的优势是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按需要进行组织器官样品的收集,可以对受试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作用的靶器官、作用的机理和剂量反应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另外,对用于实验的动物,可以保证其遗传背景、健康状况(如无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一致性,加之标准的饲养条件下,更有利于获得可重复性实验结果,而可重复性是评价实验结果具有科学性的重要特征.药物与食品的不同在于药物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多为结构清楚的化学物质,药物之所以要做人体实验,只是因为通过人体实验,发现药物对人体有确定的、特殊的影响,如疗效或副作用,进行临床实验确定这种作用的同时,往往还要与已知有效药物的疗效或副作用进行比较等.
  34. 人吃了转基因食品后会改变自身的基因吗?
  答:产生这种担心的原因还是对转基因食品的本质不够了解.通俗地讲,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某些生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使其在生产能力、营养品质等方面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所有生物体均由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含有控制和保持其物种特性的成千上万种基因.千百年来,人类繁衍生息,然而人们常吃的即使是最传统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从来没有人担心食物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基因是细胞中携带的一种大分子物质(DNA)片段,所有生物不同基因的差异仅在组成这一DNA片段的4种核苷酸排列顺序,所有基因,一旦进入人的消化系统都将被分解成生物界通用的4种核苷酸,才能被我们的细胞吸收利用.“外源基因”是遗传学中相对某一自然物种而言;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仅是在转基因动植物生长发育中,赋予它们更符合在生产和食品营养特性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我国的饮食习惯中,多数食物是要充分加热烹调的,在高温条件下食物中几乎所有DNA已经降解成零碎的小片段,不能携带任何完整的遗传信息,被降解的进一步在体内被消化吸收,未被降解的部分DNA随粪便排出体外.另外剩余的极少量的DNA不排除进入机体血液循环的可能,但是机体严密的防御系统会灵敏地识别和捕获这些外来DNA并清除掉.而且基因的转移是需要非常苛刻的条件的,在自然情况下,很少能发生完整序列的有效转移.几千年的实践表明,没有发现一例通过食物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
  35. 为什么说食用转基因抗虫水稻是安全的?
  答: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对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性评价结果,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等单位检测验证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同样安全,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一是从科学机理看,转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是一种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只能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麻痹,造成害虫死亡.只有鳞翅目害虫的肠道上含有这种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人类肠道上皮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对于哺乳类动物来说不是毒蛋白,而是普通的蛋白.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二是从营养学评价结果看,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在主要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含量以及抗营养因子等方面,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
  三是从毒理学评价结果看,转基因水稻的大鼠90天喂养试验、短期喂养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三代繁殖试验、慢性毒性试验以及Bt蛋白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实验动物未见不良影响.
  四是从致敏性评价结果看,Bt蛋白与已知致敏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Bt蛋白与已知致敏原蛋白无序列相似性.cry1Ab/cry1Ac蛋白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该蛋白易被分解,不具消化稳定性.
  五是从应用历史看,人类发现Bt蛋白的来源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已有100年,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已安全使用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转Bt基因玉米、转Bt基因棉花等作物已超过15年,至今没有发现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蛋白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