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矛盾普遍性统一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和谐社会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4/29 22:01:28
矛盾普遍性统一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和谐社会意义
一. 辨证矛盾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成分、属性、方面、趋势等之间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客观性是指:
第一,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主观随意的制造本来不存在的矛盾,也不能主观随意的消灭本来就存在着的矛盾.
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以及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怎样相互对立、又怎样相互统一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随意的构想矛盾着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对立、统一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它们相互连结,不可分割.
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性质.有以下两中情形:
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连结、相互依存,公居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事物矛盾着的对立面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把对立双方联结为一个统一体,提供了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了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进行量变积累并把量变积累的成果巩固起来的条件.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提供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桥梁,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第四,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矛盾双方对立和斗争的对象、内容、范围、性质和形式.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事物发展的量变阶段,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各自发展和壮大自己,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事物的质变进行量变的积累.
第二,在事物发展的质变阶段,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从而引起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相互转化,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主要有以下几中形式:
第一,从物质运动形式看,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同一物质运动形式的不同发展过程、同一发展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都有其特殊性.
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决定事物基本性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则是不一定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也不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
第二,从事物包含的矛盾以及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所包含的矛盾群体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是指居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第三,从解决矛盾的方式上看,不同性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性质的方式解决,即使是同一矛盾没,由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或条件不同,解决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四.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毛主席指出:“共性个性、相对绝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里所谓的“共性个性、相对绝对的道理”,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事物矛盾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是相互区别的.
第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
第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学说,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第二,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掌握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的认识事物的矛盾,认识世界的关键.
第三,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掌握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成功的解决矛盾、改造世界的关键.
第四,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重要思想原则的哲学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党同志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脚踏实地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胡锦涛: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
2005年02月19日 21:24 【文章字体:大 中 小】
据中新社北京二月十九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今天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
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今天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胡锦涛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