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07:37:43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的作文?
还要真实!
《圆明园》观后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先前对圆明园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海淀区的那处遗址公园,记住的只有它代表着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记忆.心中更向往的是它旁边那座瑰丽豪华的帝王行宫——颐和园.直到看了《圆明园》这部史诗巨著,这一切才有所改观.
大型史诗巨制《圆明园》以绚丽的三维动画将一座恢弘壮阔的圆明园生动清晰地呈现,加入与真实演员相结合的拍摄手法,让观者仿若身临其境地欣赏着它的恢弘建筑,和它一同经历着一个帝国的兴衰荣辱、欢笑泪水.当我们观赏这部电影的时候,就仿佛欣赏着一件举世珍宝的绚丽多姿,又仿佛在历史的洪流中品味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感慨颇多、感触颇深.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片头引用了雨果对圆明园的描述,那是在一封写给法军上尉的信中.他毫不掩饰对圆明园的赞美——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他毫不掩饰对圆明园悲惨遭遇的叹惋——因为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奇迹消失了.
带着对圆明园原貌的憧憬,不禁要问:是怎样瑰丽壮阔的园林建筑才被称为奇迹呢?接下来大量的3D动画清晰生动地再现了这座惊艳绝伦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从牡丹台的雍容华贵,到九州清晏的帝王气象,到蓬岛瑶台的奇妙仙境,再到澹泊宁静的出尘脱俗.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温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园林风景令人目不暇接,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圆明园体现的淋漓尽致,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建筑史上当之无愧的奇迹.迄今为止,圆明园要想重新恢复从前几乎没有一个建筑师可以做到.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不仅在建筑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在清朝时期政治地位也十分重要.
清初康熙年间,清军入关不久,帝国正处于修养生息的阶段.满清帝王入关前过的是游牧民族的生活,入关后中原大地为他们提供了安定富足的生活,出于帝国统治者们的享受需要,一座座奢华瑰丽的皇家园林、行宫相继建立.圆明园就是这之中的佼佼者.
圆明园初建于康熙时期,雍正、乾隆年间都不断扩建.康熙帝将园子赐给胤禛时题写了“圆明”这个园名.对这个名字,雍正帝有自己的理“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康熙帝和乾隆帝缔造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其政绩自不必说.雍正帝的在位时间虽然不及父也不及子,但他的勤政是世人所共见的.这三位清史上地位极其重要的皇帝与圆明园有着密切的关系.圆明园的设计者就是当朝统治者,在这里曾经有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短暂相聚;在圆明园在惊艳绝伦的建筑背后,有着康熙对西方文化科技的好奇,有着雍正的艺术情操和治国的雄心壮志,也有着乾隆狂妄自大和对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
自雍正即位以后,圆明园就成了清朝帝王们的离宫.在长达150多年的存园历史中,先后有六位皇帝在园中处理朝政、平定天下、安食就寝、那些关于满清王朝皇室不为人知的亲缘相韧、后宫传奇、官宦相争,更是构筑了圆明园的另一道风景.
影片带我们回顾的不仅仅是从1860年战争之后的洗劫开始的屈辱历史,更是讲述了圆明园甚至大清帝国鲜为人知的辉煌历史.它给我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屈辱愤慨,也不是单纯的民族自豪感,更多的是让我在回顾历史之后学会思考.
康熙时期是明末清初改朝换代之后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帝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这与统治者个人的素质密不可分.康熙在位时期观念开放、善于学习,不仅自己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方面的知识,也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甚至亲自为皇子们讲解.但他一个人的努力并未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科技还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圆明园悲惨的命运其实在雍正,乾隆年间已经埋下了伏笔.如果雍正和乾隆能象康熙那样勇于接受新事物,与时共进,那么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也不会在咸丰年间落到那种地步.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国土面积也是从未有过的辽阔,外国以拥有中国的各种物品而自豪,世界各地都流行着中国风.可是很快这个庞大的帝国就逐渐走向下坡.在西方工业革命完成后,清帝国的统治者还以“天朝上国”自居,将西方的科技看做雕虫小技,不以为然.乾隆时期,马嘎尔尼使团来访时,清政府态度轻蔑,将使团赠送的西方先进武器搁置在库房,任灰尘遮蔽,而不是去学习改进.就这样陶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清帝国和他的统治者们直到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都还没有意识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面对英法联军的先进武器,清军士兵的英勇抗击只是徒劳无功的自杀式抗争——为了抵抗列强的侵略,也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付出代价.当强盗们在圆明园内肆意的抢劫时,我们的皇帝只能躲在避暑山庄寻求保命.当圆明园被大火焚烧了整整三天,日月无光时,我们只能暗自哭泣,眼睁睁看着侵略者掠夺园内的财宝,甚至将整座园林付之一炬,而无能为力.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就这样毁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在圆明园的悲剧发生之后,西方列强得寸进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破坏主权.后来的政府也开始有一些新的尝试,比如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尤其是洋务运动,是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改良运动,早期的魏源、林则徐等更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提倡西学中用,努力向西方学习.虽然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还是为中国迈向现代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意义不容忽视.
再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过后,当我们回首那段往事,看到的是中华民族曾经的灿烂辉煌,是一个帝国兴衰繁盛变迁的血泪辛酸,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尝试摸索.今天的我们,所处的时代宣扬和平与发展,但我们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让悲剧重演.圆明园的遗址将不仅仅使我们铭记屈辱的历史,更是激励我们奋发进取的动力.
古老的周易,恒久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我在感受过圆明园的兴衰荣辱、欢笑血泪之后最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