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古代桥有什么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16:05:23
古代桥有什么特点
古代桥梁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桥,桥长达183米.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 
  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各孔跨径为24.4米.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
  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   
  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英国在公元1176~1209年建成的泰晤士河桥为19孔跨径约 7米尖拱桥.西班牙在13世纪建了不少拱桥,如托莱多的圣玛丁桥.拱桥除圆拱、割圆拱外,还有椭圆拱和坦拱.公元1542~1632年法国建造的皮埃尔桥为七孔不等跨椭圆拱,最大跨径约32米.当时椭圆拱曾盛行一时.1567~1569在佛罗伦萨的圣特里尼塔建了三跨坦拱桥,其矢高同跨度比为1∶7.11~17世纪建造的桥,有的在桥面两侧设商店,如意大利威尼斯的里亚尔托桥.   
  石梁桥是石桥的又一形式.中国陕西省西安附近的灞桥原为石梁桥,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公元11~12世纪南宋泉州地区先后建造了几十座较大型石梁桥,其中有洛阳桥、安平桥.安平桥(五里桥)原长2500米,362孔,现长2070米,332孔.英国达特穆尔现存的石板桥,有的已有2000多年.   
  木桥 
  早期木桥多为梁桥,如秦代在渭水上建的渭桥,即为多跨梁式桥.木梁桥跨径不大,伸臂木桥可以加大跨径.中国 3世纪在甘肃安西与新疆吐鲁番交界处建有伸臂木桥,“长一百五十步”.公元405~418年在甘肃临夏附近河宽达40丈处建悬臂木桥,桥高达50丈.八字撑木桥和拱式撑架木桥亦可以加大跨径.16世纪意大利的巴萨诺桥为八字撑木桥.
  木拱桥
  出现较早,公元104年在匈牙利多瑙河建成的特拉杨木拱桥,共有21孔,每孔跨径为36米.中国在河南开封修建的虹桥,净跨约为20米,亦为木拱桥,建于公元1032年.日本在岩国锦川河修建的锦带桥为五孔木拱桥,建于公元300年左右,是中国僧戴曼公独立禅 桥
  师帮助修建的.   
  中国西南地区有用竹篾缆造的竹索桥.著名的竹索桥是四川灌县珠浦桥,桥为8孔,最大跨径约60米,总长330余米,建于宋代以前.   
  古代桥梁基础,在罗马时代开始采用围堰法施工,即打木板桩成围堰,抽水后在其中修筑桥梁基础和桥墩.1209年建成的英国泰晤士河拱桥,其基础就是用围堰法修筑,但是,那时只能用人工打桩和抽水,基础较浅.中国11世纪初,著名的洛阳桥在桥址江中先遍抛石块,其上养殖牡蛎二三年后胶固而成筏形基础,是一个创举.
  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时,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间,出现了架设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浮桥.
  建于1706年的沪定铁索桥跨长约100m,宽约2.8M,由13条锚固于两岸的铁链组成,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经渡此桥,由此更加闻名.
  灌县的安澜竹索桥建于1803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竹索桥,全长34O余米,分8孔,最大跨径约61m,全桥由细竹蔑编粗五寸的24根竹索组成,其中桥面索和扶挡索各半.
  在秦汉时期,我国已广泛修建石粱桥.世界上现在是保存着的最长、工程最艰巨的石粱桥,就是我国于1053一1059年在福建泉州建造的万安桥,也称洛阳桥,此桥长达800米,共47孔,位于"波涛汹涌,水深不可址"的海口江面上.此桥以磐石铺遍桥位底,是近代筏形基础的开端,并且独具匠心地用养殖海生牡蛎的方法胶固桥基使成整体,此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造桥方法,近千年前就能在这种艰难复杂的水文条件下建成如此的长桥,实是中华桥梁史上一次勇敢的突破.
  1240年建造的福建潭州虎渡桥,也是最令人惊奇的一座粱式大桥,此桥总长约335m,某些石粱长达23.7m,沿宽度用三根石粱组成,每根宽1.7m,高1.9m,重达200多吨,该桥一直保存至今"历史记载,这些巨大石梁桥是利用潮水涨落浮运建设的,足见我国古代加工和安装桥梁的技术何等高超.
  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宽9m,拱失高度7.23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