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实词和虚词的语法功能及词性判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1 03:24:16
实词和虚词的语法功能及词性判断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是指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虚词.可以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副词是一种半虚半实的词.)
掌握较多的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18个高考要求的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汉语词汇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从功能上看,实词能够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充任这些成份.从意义上看,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从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或者能够成为主谓宾的中心.如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处所、时间等等,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不能成为主谓宾的中心.只起语法作用,本身没什么具体的意义,如“的、把、被、所、呢、吧”,有的表示某种逻辑概念,如“因为、而且、和、或”等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除此以外,实词和虚词还有以下一些区别:
(1)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
(2)绝大部分实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例如“有”可以组成“我有”“都有”,也可以组成“有人”“有进步”“有吗”.绝大部分虚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固定的.例如“吗”“的”总是后置的(好吗、新的),“被”“也”总是前置的(也去,被发现).
(3)实词是开放类,虚词是封闭类.所谓开放类,指是的难于在语法书里一一列举成员的大类.所谓封闭类,是指可以穷尽地列举其成员的不很大的类.[1]
判断方法:
1.字形
2.语言结构
3.借助成语
4.语法结构
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的实词的含义有以下几种方法: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2)事理检验法
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
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
(4)语法推断法
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实词的含义.
(5)互文见义法
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
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
(6)成语推断法
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看迁入是否顺畅.
释义九法:
解答文言文试题的关键在于牢固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学习,逐个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下面介绍几种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1. 从字形推词义.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形声字分声符和意符两部分,其中的意符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
2. 从通假字推字义.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顺文句的一种障碍,但我们只要根据通假字规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义来.如“兵不顿而利可全”,把“顿”理解为“劳顿”,就成了“武器不劳顿就可以取得完全的胜利”,意思显然不通,这时“顿”的意思就成了理解全句的关键了.这时,如果我们根据同音形似通假的规律,联想到表示“不锋利”意思的“钝”字,就可以将全句译为“(未经战斗)武器还很锋利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了”,句意就通畅明白了.
3. 根据词语结构推词义.
汉语的构词规律是有法可循的,循其构词法就可以推断词义了.例如“民殷富而不知存恤”中“存恤”,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组.我们只要知道“恤”有“怜悯”之意,那么,“存”与之同义并列,就具有与“恤”有联系的“安抚”之意了.又如“存亡之理”中的“存亡”是反义并列,“存”就有“生存”的意思.
4. 按互文推词义.
互文这种组合格式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这里的“殚”和“竭”是互文.如果知道“竭”的意思是“尽”,就可以推知“殚”的意思也是尽了.
5. 凭对文推词义.
在句中,如果表达的意思互为相反,其所用词语的一方对另一方就构成了反义.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们知道“终日”与“须臾”.是反义对文,这样就可以由“终日”是“整天、时间长”的意思推知“须臾”的意思是“时间短”了.
6. 凭上下文推词义.
这种方法就是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推断出要解释的词语的含义.如缪贤对赵王称赞蔺相如时说“臣窃以为其人勇士”中的“勇士”,如果解释为“勇敢”或“勇气”显然不妥,但如果联系到后面词语“有智谋”和他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的表现来推敲,就可以推知“勇士”在句中是指“有胆识的人”.
7. 随文引申推词义.
词有本义和引申义.如果我们按词的本义解释不通时,就可以从词的引申义去考虑.如“朝服衣冠,窥镜”中的“窥”的本义是从小孔或隙缝向里看,按这一本义显然解释不通,我们可以顺其本义联想而推断出是“照”的意思.
8. 填补省略成分推词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成分被省略,这无疑增加了理解句意的难度.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字意义难以落实,若在“奔”字后面补上一个“马”字,则“奔”字意义就可落实为“奔跑的马”,这样整个句子就文通字顺了.
9. 用析句法推词义.
在文言文翻译和理解中,可以利用对句法的分析来确定词类,再据词类去推求词义.这种方法,对解释跨几个类别的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虚词的作用较大.例如:“信”字在“烟涛微茫信难求”一句中,从结构上看是在状语“难”和谓语“求”的前边,可以推断其词性为副词,这样就可以解释为“确实”的意思了.
上面谈的几种释义方法,在解题中可以根据题干和题肢的具体要求采用某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从不同的几个侧面加以反复推断,以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附录1:常见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包括有:族 治 遗 许 亡 涕 书 适 使 少 怜 患 疾 多 复 城 堪 坐 图 国 固 善 名 右 发 去 及 即 却 卒 再 兵 兴 内 修 信 诚 伯 爱 奇 从 劝 传 迨 临 乘 举 池 病 如 弥 归当 徒 徐 得 孰 安 宜 察 尽 就 属 左 幸 度 引 微 故 求 悉 恶 或 数 方 是 殆 期 朝 望 本 曾 末 易 涉 狱 率 王 行 被 见 要 造 通 盖 相 短 知 私 稍 穷 类 素 绝 置 胜 阳 闻 间 长 鄙 道 逾 进 迁 达 过 辞 走 贼 质 贻 负 谢 诸 请 说 识 解 莫 致 胡 阴 非 顾
附录2:实词用法举例
毒:①“若毒之乎?”
②“呼嘘毒疠”.
③“孰知赋敛之毒……”
生: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谨食之”.
——选自《捕蛇者说》
虚词:是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详细解释
1. 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参见“虚字 ”.“副词,这一术语译自英语的adverb,即附于动词、形容词及其他副词的词类.马建忠仿效西洋语法所写的《马氏文通》,立‘状字’一类,‘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相当于英语的adverb.《马氏文通》以后的语法著作里,改状字为副词,一直沿用到现在.”(张静《论现代汉语副词的范围》商务1983,第10页) 词在汉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古往今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副词的运用.
2. 空话;假话.《商君书·慎法》:“彼言说之势,愚智同学之;士学於言说之人,则民释实事而诵虚词,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 唐蒋防《霍小玉传》:“ 玉 自生逾期,数访音信.虚词诡说,日日不同.”《红楼梦》第六八回:“那察院深知原委,收了赃银,次日回堂,只说张华无赖,因拖欠了 贾 府银两,妄捏虚词,诬赖良人.”孙犁《秀露集·读》:“历史最正直公平,不需要虚词,更厌弃伪词.”
现代虚词
词按照语法功能的区别,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虚词就是 与“实词”相对的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汉语是虚词特别丰富的语言,这是由汉语特性决定的.汉语的虚词是封闭的,包括极不常用的不过1000个左右,掌握汉语几百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说是学好汉语的关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实词是开放性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实词五万多条,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收了九万多条,就一般常用的词来说,大约也在二万五千左右.虚词的数目则要少得多,就现代汉语里的虚词来说,大约在八百左右,常用的也只有三百五十个左右.
虚词数量虽少,但重要性从总体上说不亚于实词,就个体说比实词还要重要.有人把实词比作人体的血肉、骨头、毛发,把虚词比作人体的经络.这比喻当然也不一定恰当,但这主要在说明虚词数量虽少却非常重要.因为虚词的运用往往会牵涉到整个句子的结构,影响到整个句子的意思.我们要是把某些个实词(如“桌子”“馒头”“电灯”)取消掉,对我们说话当然会有些影响,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至少不会影响到正常交际.可是我们如果把现代汉语里的“的、了、吧、不、也、吗、呢”去掉了,那影响可就大了,就会影响到正常交际,在汉语中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虚词在数量上要比实词少得多,而重要性不亚于实词,甚至大于实词,因此虚词在交际中的使用频率比实词要高得多.像“的”“了”,它们的使用频率竟高达3~5%,这是任何一个实词没法相比的.虚词在各种语言里都占极重要的地位,而在汉语中尤其显得重要.汉语就其语法来说是属于分析型的,它“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既没有俄语、法语、英语里那种形态标志和曲折变化,也没有日语、朝鲜语里那种粘附形式.这样,虚词在汉语中担负着更为繁重的语法任务,起着更为重要的语法作用.因此,我们汉族人要提高文化水平和语文修养,外族人要学习汉语,不能不重视虚词的运用.
实词用得好固然不容易,虚词要用得好,则更难.可能就因为这个缘故,一般讲炼字、炼词时,只讲炼实字、实词,不大讲炼虚字、虚词.其实,炼虚字、虚词是写作中很值得注意的一件事.一个虚词用得好,不仅能使它所在的句子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而且往往会把整段、乃至整篇文字都搞活了,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历来被看作是讲究修辞的范例.好在哪儿?一般都着眼那个“绿”字.据说王安石在草稿上最初用了个“到”字,后又改为“过”,又改为“入”,又改为“满”,改了十几次,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洪迈《容斋续笔》).这个“绿”字用得确实好.用“到、过、入、满”等也不能说不准确,但“绿”所表示的意思要丰富得多.它既包含了“到、过、入、满”等字的意思,同时又比它们更新鲜、更生动.因此,这个“绿”字确实可以称得上炼词的范例.但是,这一诗句中的虚词“又”,也用得非常好,而一般人却忽略了.
古虚虚词
文言虚词[1] 共18个
[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 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