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5000字的作文,谁有?急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30 23:45:29
5000字的作文,谁有?急用!
日本的科学家从蚂蚁觅食中受到了启示.他们开发出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模拟觅食的蚂蚁齐心合力搬运食物,从距离最近的“食物源”顺次向“蚁巢”源源不断地输送信息.根据这种新的信息处理方法,人们很可能开发出一种新型计算模式的计算机呢.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还有很多.比如:模仿鸡蛋外形的特点,建造了拱形桥;受鸟儿飞翔的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茅草划破手指,发明了锯……大自然中林林总总的动物、植物以各自独特的生存方式,向我们暗示着一个个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有很多,其中有一种蛇叫响尾蛇,它有一种红外线的眼睛,人类通过这种蛇的眼睛,研制出一种有着响尾蛇一样眼睛的导弹,它的名字叫响尾蛇导弹,因为人类是仿照响尾蛇眼睛制造出来的,所以命名为响尾蛇导弹.响尾蛇导弹能和响尾蛇一样,能用"热眼"准确无误的跟踪敌人,直至把敌人摧毁.因为响尾蛇的"热眼"是根据敌人的温度来判断敌人的位置,飞机,战舰,坦克等这些东西,响尾蛇导弹都能准确无误的命中.法国研制的机动式低空近程全天候地空导弹.主要用于对付低空、超低空战斗机、武装直升机,以保卫机场、港口要地,也可用于对付巡航导弹.导弹长2.94米 ,弹径0.156米,弹重84.5千克,发射筒长3.02米.战斗部采用破片聚焦型,总重13.9千克,杀伤半径6~8米.动力装置为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为全程无线电指令制导,作战半径500~8500米,作战高度50~3000米.导弹具有半越野机动能力.五彩的蝴蝶锦色粲然,如重月纹凤蝶,褐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萤光翼凤蝶,其后翅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裨益.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防御设施.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惹,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小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些结构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109.28’,锐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节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令许多专家赞叹不止.人们仿其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蜜蜂复眼的每个单眼中相邻地排列着对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阳准确定位.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功了偏振光导航仪,早已广泛用于航海事业中蜻蜒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井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蜻蜒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km/小时.此外,蜻蜒的飞行行为简单,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蜻蜒依靠加重的翅痣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仿效蜻蜒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跳蚤的跳跃本领十分高强,航空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英国一飞机制造公司从其垂直起跳的方式受到启发,成功制造出了一种几乎能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现代电视技术根据昆虫单复眼的构造特点,造出了大屏幕彩电,又可将一台台小彩电荧光屏组成一个大画面,且可在同一屏幕上任意位置框出某几个特定的小画面,既可播映相同的画面,又可播映不同的画面.科学家根据昆虫复眼的结构特点研制成功的多孔径光学系统装置,更易于搜索到目标,已在国外一些重要武器系统中应用.根据某些水生昆虫的组成复眼的单眼之间相互抑制的原理,制成的侧抑制电子模型,用于各类摄影系统,拍出的照片可增强图像边缘反差和突出轮廓,还可用来提高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也可用于文字和图片识别系统的预处理工作.美国利用昆虫复眼加工信息及定向导航原理,研制了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仿昆虫复眼寻的末制导导引头的工程模型.日本利用昆虫形态及特性开发研制了六足机器人等工学机器和建筑物的新构造方式
大自然的启示
车在南横的曲折蜿蜒里.
一步就是千里,深崖断谷,天泉山涧.「美」在这里几乎不成问题.开一扇窗,撷取一片山岚,风呼朋引伴而来;穿过层峦叠嶂,杉林,河谷在阳光闪耀之处,大自然为我们开拓了新的视野.
人因哆嗦而立刻遁入寂静里,虽然无语片刻沈默,却各自思寻生命的奥义,是怎样的鬼斧神工,椎心泣血,成就了大地如此壮阔的景观,而先民胼手胝足,一凿痕一雕镂几乎是以开天辟地的精神,贯穿这步步嶮巇的山岳,诚然令人肃然.
车愈向上爬行,海拔愈高,人的适应力也就低了.头昏,耳鸣袭扰赏玩的游客;山风灌入车内,吸进一股清新冷涩的气味,人便在开窗摇窗之间,接受山的教化,自然的洗礼.而鸟是山间的主人,大清晨便出来觅食,不时见到巨嘴鸦停於枯木上,以迎宾之姿静立端坐.
因文明尚不及全面破坏,山中的一切显得自然而有神韵.不论是一草一木,一枝花一点露,总觉得生长是如此理所当然.而那些活过几世纪,随著改朝换代仍保有原貌的老树,光彩奕奕散发著生命的气息,昂扬张拔向天际伸展,每一个角度,每一个躯干转折,鲜明而有力量,如一位王者,亲临天下,指唤著他的随从,完全征服了这片天空.
我们也全然被征服了.人之模仿自然胜於利用或改造它,科学的力量虽逞一时之快,表面上看起来似操控万物,其实却反为自然所主宰,我们实在无法否定大地的力量,就像所有人一回到原野的怀抱,便要为它悸动,震慑一般.也因为如此,我们始终不能忘情於山水,总竭尽所能刻意去亲吻它的芳泽,领略它的甜蜜.
更有甚者,大口呼吸森林释放之芬多精,馋嘴似的拍摄,录影,恨不得能将这整座山林悉数搬回,制成盆景,搁於案头,镇日把玩.自然是魔,驾驭人的心灵.老子早有暗示:「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只要我们愈向它靠拢,便发觉宇宙奥秘愈是神奇,如源源不断的聚宝盆,永远等待人去探访,去揭面纱.
车过隧道,并不挺长,前后却判若两个世界.隧道口前,艳阳在天,风光绮丽,明暗有致;一出隧道,进入哑口,天气忽变,山岚缥缈,气象万千,更显阴沈诡谲.一隧道之隔,变化如此,不禁令人臣服感慨.
也只有大自然能够在瞬间拂袖轻拨,谈笑中呼风唤雨,怡然自得.相较於此,我们不是如同蜉蝣般,汲汲营营於生灭间吗?这是大地传达的语汇,也是它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