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数学 > 作业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数学作业 时间:2024/04/26 05:41:27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教师是这一阵地的指挥员,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地获取知识,教师的学法指导至关重要.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的活动效果受其学科兴趣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些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学生不爱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和创造.教师提问题力求新颖,具有一定的梯度,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渴求找出其中的奥秘,积极地思维在学习探索过程中,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我在教“圆的面积”这一课时,先提问学生怎样把自己手中的圆形纸片等分成16份,这时有的学生将纸片对折4等份,有的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圆周角的知识,用量角器等分,然后要求学生用剪刀分别剪开.教师接着问:“谁能把圆纸片分成的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一问题又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许多学生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巡回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按要求拼好.紧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圆纸片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它们面积怎样计算?”这时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头脑里会积极思考、探索.这时,再通过分组讨论和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不但在愉快的活动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锻炼了思维品质,发展了智力,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
在学习新知识前,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认识水平有限,往往是一片茫然.这就要教师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维空间.
在传授知识的重点处,教师应针对重点,设计思考线路,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算理,掌握方法,抓住重点.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减法,计算时,教材展示的是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法则,是教学的重点,可设计如下有梯度的思考题:
1、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
2、和的分母不同,怎样才能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3、通分后算出差,并试归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法则?
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理清了解题思路,较好地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法则.
在教授知识的难点处,由于这方面的内容知识内涵丰富,综合性强,学生缺乏这种知识的感性经验,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有结构的感性材料,指导学生操作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以其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例如:在教授乘法的意义一课时,学生对乘法的概念较抽象,教师可以列举相同加数连加让学生计算,孕伏思维,形成表象,从而抽象概括出乘法的意义.
在教授知识的关键处,教师应遵循学生的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着重抓住新旧知识的主要关系,创设新旧知识的切合点,诱导学生充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例如教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思考,除数中有小数点怎么办?让学生讨论,掌握计算方法.
三、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是学生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教师应该重点训练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即思维的全面性、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通过正确的思维途径,达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解决知识相关的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等亲身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一定的思维能力.如教学时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先出示:1.找出5的倍数;2.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3.说说什么样的数能被5整除.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分析学生很容易地概括出规律,即尾数为0和5的数都能被5整除.最终教学结果令人满意,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想学、学会到会学的方法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新时代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要求他们想学和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会学的能力.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几乎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有例题进行训练或推导,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都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去完成的;有的例题有“想一想”的内容,需要学生动脑思考;有的法则、概念等用红色字表示,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和运用;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难点的突破口,要让学生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和归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圆柱表面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推导,就能长期巩固这一公式.这也是数学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内在紧密联系,让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迁移而来的.只有通过数学解题思路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对例题的计算和推导,才能培养学生从想学、学会到会学的能力.
五、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是学法指导的基本方法,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常规性工作.教师根据教材的编排,培养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如何做作业,如何巩固新课等等,针对每个环节教师给予学法指导,如:预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底边和相对应的高,这一难点若被攻破,就能达到预定的预习效果.同时在学法指导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阶段性学习目标,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中比较注重机械性和生硬性记忆学习方法,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对知识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将严重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挥.而新课标下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学习要有现实意义,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应用,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连贯性理解,这些都要求我们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要向 “内化”式的学习方式转变,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新时代下课改的要求.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指导学生的学法,诱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去揭示知识的奥秘,提高课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