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怎么解释生活中的恋姐 恋父恋母情结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3/29 19:27:15
怎么解释生活中的恋姐 恋父恋母情结
而这两种“情结”都是不正常的,对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每一个人,当他还处于婴幼儿期的时候,都会对抚养自己的最亲近的人,如爸爸、妈妈产生依恋,这种依恋表现在喜欢与最亲近的人在一起,并因此会感到安全、舒适和愉快.在遇到不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环境时,会感到紧张、不安和害怕,这时候,就要找爸爸或妈妈寻求保护,这些现象是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对自身的性别角色认知后,女孩就有学妈妈、男孩就有学爸爸的角色意识,或者男孩在感情上嫉妒爸爸,偏爱妈妈,女孩嫉妒妈妈,而偏爱爸爸.这种情结的出现是性别角色的一种典型反映,几乎每个孩子小时候都要经历这种情感体验.如果过了 6 周岁或年龄较大时,仍没有摆脱恋父或恋母情结,就有可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健全,甚至有可能出现性变态.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的孩子,在他们成年后,其人际交往、独立生活,乃至他们的婚恋及成家后的家庭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家长应引起重视,避免孩子产生异常情结.策略:为了防止孩子出现“恋父”或“恋母”情结,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1、父母对子女的亲密接触要把握好分寸,避免有意或无意接触儿童期以后的异性子女身体的敏感部位,如需查看子女的身体,应由同一性别的家长实施.2、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意识萌发,容易将家中异性的父母作为释放性压力的对象,形成恋父恋母情结;青春期的孩子还可能出现恋师情结,即对异性老师产生爱慕之情,但那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情感初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阅历的丰富,这种情绪会渐渐地淡化.这个时期,大人们要做好适当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愉快地度过青春期.3、父母不应以异性子女对自己情有独钟为荣,而应启发子女对父母尊重和热爱.如果儿童期以后的儿子对母亲,或者女儿对父亲有过分亲昵甚至涉及明显“性”内容的举动时,父母应善意制止.正如俗话所说“儿大避母”、“女大避父”.4、特别是单亲家庭中,如果父亲带着女儿,或母亲带着儿子,更容易使孩子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因此,单亲家庭的家长,平时要让孩子多与同性的亲友接触、生活,并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