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旧唐书 列传第三十四 刘仁轨部分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19 08:14:18
旧唐书 列传第三十四 刘仁轨部分翻译
刘仁轨,汴州尉氏人.他少年时恭谨好学,遇上隋末战乱,无暇专心学习,每到一处,就在空中地上比划练字,因此博涉文史.武德初年,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瓌将上表论事,刘仁轨见到他起草的表章,就替他改了几个字,任瓌感到十分惊异,就填写空白文书授任他为息州参军,不久升任陈仓尉.本地有个折冲都尉叫鲁宁,依仗班位高,放纵无礼,历任长官不能禁止.刘仁轨专门加以劝诫晓谕,约定不可再犯,鲁宁却更加横暴,刘仁轨最终用杖刑把他处死.州官将此事上报朝廷,太宗生气地说:“是什麽县尉,竟敢杀我的折冲!”立即追召他入朝,和他交谈,惊奇他的刚正,升任他为栎阳丞.
贞观十四年,太宗将到同州设围场打猎,当时秋获尚未结束,刘仁轨上表劝阻说:“臣听说上面屋漏,下面的人知道;愚夫的计谋.可供圣人选择.所以周王向割草砍柴的人请教,商王和筑墙的傅说谋划,因此得以长久统治国家,传位无穷,功业显於宗庙,幸福流於后世.陛下天性仁爱,亲行节俭,朝夕思念,百姓在心,一人流离失所,救民之心就深切忧虑.臣听说大驾想到同州围猎,臣知四季巡视游猎,是前代帝王的常典,不过事有沿袭改革,不必一定遵循.今年好雨及时,秋天庄稼极为茂盛,田野一片金黄,庄稼才收了十分之一二,尽力收割,一个半月还不能结束,贫困无力的人家,谷子收完才准备种麦,就是按照平常的徵派,对田家已有妨碍.现在既要供奉承办打猎事宜,又要修理桥梁道路,纵使非常简略,也需动用一两万个人工,百姓正忙於收割,实在穷於应付.臣希望陛下少留一点万乘的尊严,倾听一人之言,推迟十天,待收割完毕,就会人人都有空闲,家家都得康宁.车轮慢慢起动,公私都得便利.”太宗专门降下诏书慰劳说:“卿职位虽低,竭尽忠诚奉事国家,所论之事,朕都十分赞赏.”不久拜授新安令,多次升迁任给事中.
显庆四年.出任青州刺史.五年,高宗征辽,令刘仁轨暂时统领水军,因没按期到达而获罪免官,特令他以平民的身份随军效力.当时苏定方已平定百济,留下郎将刘仁愿在百济府城镇守,又让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任熊津都督,安抚百济余部.王文度渡海病死,百济人众又在僧人道琛\旧将福信的率领下反叛,拥立旧王子扶余丰为王,率兵将刘仁愿包围在府城.诏令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接替王文度统领部队,并就地徵发新罗的军队合力救援刘仁愿,且战且进,刘仁轨军容整齐,攻无不克.道琛等人於是解除对刘仁愿的包围,退保任存城.
不久福信杀死道琛,吞并了他的兵马,招集引诱叛亡之人,势力更为壮大.刘仁轨於是和刘仁愿会军休息.当时苏定方奉诏征伐高丽,进兵包围了平壤,没能攻下而撤回.高宗传诏书给刘仁轨说:“平壤军队撤回,卿的一城不能单独固守,应开拔到新罗,共同驻守.如果金法敏需要卿等人留下镇守,就暂且驻在那裏;如果不需要,即应渡海返回.”将士都想西归,刘仁轨说:“《春秋》之义,大夫出境,遇上可以安定社稷、便利国家的事情,可以独断而行.何况在沧海之外,靠近豺狼之地呢!况且人臣进思尽忠,死无二心,公家的利益,知无不为.主上想吞并消灭高丽,先平定百济,留兵镇守,控制其心腹要地.虽然妖孽充斥,但我们防备很严,应砺兵秣马,攻其不意,他们既无防备,何攻不克?战斗取得胜利,士兵自会安心.然后分兵占据险要,打开局势,飞速传递表章报告皇上,再请增加军队战船.朝廷知道成功在望,定会出师任将,援军的消息一到,顽敌自会灭亡.非但不会放弃已取得的战果,实际上也确能永远平定海外.现在攻打平壤的军队已经返回,熊津的驻军又已撤出,那麽百济余众,很快就会重振旗鼓,高丽这块亡命之徒的藏身之地,何时才能平定?况且如今以一城之地,处贼中心,如果撤兵时措施不当,就会变成逃亡的残兵败将;拔兵进入新罗,不过是坐客,倘若不如意,追悔莫及.何况福信凶狠横暴,非常残忍,扶余丰猜忌多疑,貌合神离,张翼的鸱鸟共处,势必互相残杀.只应坚守观察变化,乘机进取,不可轻动.”众人听从.当时扶余丰和福信等因为真岘城临江地势高险,又处要冲,故加兵防守.刘仁轨带领新罗的军队,乘夜逼近城池,攀着棘草从四面登上,到天明时就占据了城池,於是打通了新罗运粮的道路.:
不久扶余丰发动突袭杀死福信,又派使者到高丽和倭国请求援兵,来抵挡官军.下诏令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军渡海做后援.孙仁师和刘仁轨等会合之后,军队士气大振.於是众将聚集到一起商讨军事,有人说:“加林城是水陆要冲,请先进攻它.”刘仁轨说:“加林城险要坚固,急攻就会损伤战士,固守就会旷日持久,不如先攻周留城.周留,是贼寇的巢穴,群凶聚集之地,铲除罪恶要从根本,必须先拔掉根源.如果攻克周留,那麽其他各城自会投降.”於是孙仁师、刘仁愿和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进兵.刘仁轨就另外带领杜爽、扶余隆率水军和粮船,从熊津江开往白江,会合陆军同时进攻周留城.刘仁轨在白江口遇到倭兵,四战四胜,烧毁倭船四百艘,烟火冲天,映红了海水,贼众大败.扶余丰脱身逃走,缴获了他的宝剑.伪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等率士人子女和倭众及耽罗国使者,一时全部投降.百济诸城,又都归顺了.贼寇主帅迟受信占据任存城不肯投降.
起初,百济首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自从苏定方的军队返回以后,招集亡散之人,分别据险响应福信,到此时率众投降.刘仁轨用恩信进行开导,让他们带领自己的子弟进攻任存城,还打算分兵援助他们.孙仁师说:“沙吒相如等人禽兽之心难以相信,如果交给他们兵器,就等於帮助敌兵.”刘仁轨说:“我看沙吒相如、黑齿常之都忠勇有谋,是感恩之士,知道跟从我们就会成功,背叛我们就会灭亡,利用时机建立功业,就在今天,不必怀疑.”於是送给他们粮食和兵器,分兵跟随他们,果然攻克任存城.迟受信抛下妻子儿女逃跑投奔高丽,於是百济的余众都被平定,孙仁师和刘仁愿整军回国,诏令刘仁轨带兵留下镇守.
起初,百济经过福信之乱,全境凋零残破,死尸遍地.刘仁轨开始传令收殓骸骨,埋葬吊祭.整理登记户口,设置官长,开通道路,整修村落,建筑桥梁,修补堤堰,恢复池塘,鼓励耕种,救济贫苦,供养孤儿老人.颁布宗庙忌讳,建立皇帝社稷坛.百济余众,各安其业.於是逐渐经营屯田,储粮养兵,以便筹划谋取高丽.刘仁愿回到京城之后,皇上问他说:“卿在海东之时,前后奏请,都合事宜,并且很有文理,卿本是武将,为何有如此文笔?”刘仁愿回答说:“那是刘仁轨的文词,非臣所及.”皇上非常赞赏,於是破格给刘仁轨加六阶,正式授任带方州刺史,并在京城赐给住宅一处,厚赏他的妻子儿女,派使者带诏书慰劳鼓励他.
刘仁轨又上表说:
臣蒙陛下开恩奖拔,不计小过加以录用,授任刺史,又封统帅.才能低劣而职权重大,忧虑更深责任更重,常想报效皇恩,希望能酬答万分之一,然而我才智浅薄能力低下,虚耗岁月而无所成就.长期在海外,经常参与征伐,军旅之事,确有所闻,详细写下密封奏上,希望陛下详察.臣看到现役兵士,大多手脚笨重行动迟缓,很少有勇敢强健精神奋发的,加上还有老弱,他们衣衫单薄不胜寒冷,一心盼望西归,无心建功立业.臣问道:“过去在本土,见百姓人人响应招募,争相从军出征,甚至有人不用官府提供物资,请求自备衣粮,报名参加义征.为什麽如今徵兵,如此懦弱呢?”他们都回答臣说:“今日的官府,和往日不同,人心又有差别.贞观、永徽年间,东西征战,为王事而献身的人,朝廷都派使者吊祭,追赠官职,也有把死者的官爵转授给他的子弟之事.从显庆五年以后,征战身死,再无人过问.从前士兵渡辽海作战,就可得到一个转勋官;从显庆五年以后,屡次渡海出征,都不被记录.州县徵发调遣兵士,年轻力壮,家有钱财,奔走於官府的人,东躲西丅藏都得脱身;无钱买通官府的人,即使是年老体弱,也被强行徵来.显庆五年,攻陷百济之功,及进军平壤苦战之功,当时军中将领号令士兵,都说要给高官重赏,千方百计地招收徵募,好话说尽.等到渡海回到西岸,惟闻枷锁审讯囚禁,剥夺赏赐取消功勋,州县追逼交租,想要安居都不能够,公私疲困破败,不可尽言.从西海岸出发的时候,已有人自残而逃避征战,并非只是到了海外才有人逃跑.又因为征战,蒙恩授给勋级,作为荣耀;然而连年征战,只是选取勋官,其余依然牵牛拉车辛勤劳苦,和丅平民百姓没有什麽区别.百姓不愿出征,就是由於这个原因.”陛下再度发动征战,平定百济,留兵镇守,筹划谋取高丽,百姓已有这种议论,怎能成就功业?我听说琴瑟不调,要调整琴弦,施行政教,要因时制宜.如不重赏明罚,怎能取得成功?臣又问:“现役兵士,过去留下镇守已经五年,依然能维持吃穿;你们才过了一年,衣衫为何如此单薄?”他们都回答说:“从家出来之时,只让准备一年的装束,自从离家,已经两年.在朝阳瓮津,又被派去往来运粮,渡海遭遇风暴,很多东西都漂失了.”臣检查现役兵士,凡是衣衫单薄,无法过冬的人,发给大军回国时所留下的衣裳,暂且凑合一冬,来年秋末,再无法可想.陛下如想消灭高丽,就不应放弃百济土地.扶余丰在北面,扶余勇在南面,百济、高丽,长期以来互相援助,倭人虽远,也相互呼应,如果没有大唐兵马,他们还会成为一个国家.既然需要镇丅压,又要设置屯田,所有事务必须依靠士兵同心同德.兵士既有这种议论,就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应偿还他们渡海的官勋和丅平定百济进军平壤的功绩.除此之外,另加褒奖赏赐,公布诏书慰劳,来振作兵士的士气.如果依照目前的做法,臣担心士气低落,无法取得成功.臣又见晋时平定吴国,史籍详细记载.朝内有武帝、张华,朝外有羊祜、杜预,筹谋策划,商讨决策,王浚等人,制胜於万里之外.楼船战舰,已到了石头城,贾充、王浑之辈,还想杀死张华来向天下谢罪.武帝宣布说:“平吴的计策,出自朕的意思,张华不过是赞同朕的意见罢了,并非出自他的本心.”是非混淆,竟然如此颠倒.平定吴国以后,还想重治王浚之罪,幸亏武帝保护,才得保全性命.不遇武帝圣明,王浚的脑袋就保不住了.臣每读此书,总要抚胸长叹.陛下既已获取百济,准备攻占高丽,必须内外同心,上下一齐努力,举措没有遗漏,才能成功.百姓既有这种议论,更应改变措施.臣担心这是逆耳的事情,无人给陛下直说.眼见自己老病相加,风烛残年还能活上几年?一旦突然身死,含恨九泉,所以披露肝胆,冒死奏闻.
皇上深受触动就采纳了他的意见,又派刘仁愿率兵渡海,与原来镇守的军队换防,并授扶余隆任熊津都督,让他招集余众.扶余勇,是扶余隆之弟,当时逃亡在倭国,与扶余丰相互呼应,所以刘仁轨上表陈述.这时刘仁轨渡海西回.起初,刘仁轨将要前往带方州时,对人说:“上天就要让我这老头儿富贵了!”向州官求要朝廷颁发的一卷历日,和唐宗室七代祖庙的名讳,人们不明白他的用意,他回答说:“我计划削平辽海后,颁布国家历法,让夷俗遵从奉行.”到此时都应验了他的话.
麟德二年,皇帝到泰山封禅,刘仁轨带领新罗和百济、耽罗、倭四国酋长前往参加盛会,高宗十分高兴,提升他任大司宪.乾封元年,迁任右相,兼任检校太子左中护,累计前后战功,封乐城县男.三年,任熊津道安抚大使,兼任湏江道总管,协助司空李绩讨伐平定高丽.总章二年,军队返回,他因病辞职,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允许他退休.咸亨元年,又授他任陇州刺史.三年,徵入朝拜授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五年,任鸡林道大总管,东讨新罗.刘仁轨率兵直接渡过瓠卢河,攻克新罗北方大镇七重城.因功进爵为公,子侄三人同时授任上柱国,本州同乡感到荣耀,将他们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上元二年,拜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任太子宾客,依旧监修国史.
仪凤二年,由於吐蕃入侵,朝廷任命刘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刘仁轨每次上奏事务,大都受到中书令李敬玄的阻挠,因此和李敬玄不和.刘仁轨深知李敬玄本非边将之才,想藉此中伤他,上书说西蕃镇守之事非李敬玄不可,高宗立即命李敬玄接替他.李敬玄到了洮河军,不久就被吐蕃打败.永隆二年,兼任太子太傅.没过多久,因年老请求退休,允许他解除尚书左仆射,以太子太傅之职依旧参与政事.永淳元年,高宗到东都,皇太子在京城代行主持国事,派刘仁轨和侍中裴炎、中书令薛元超留下辅佐太子.二年,太子前往东都,又命皇太孙李重照在京城留守,并命刘仁轨担任副留守.
则天临朝听政,加授特进,又拜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专门主持留守事.刘仁轨又上疏以年老体弱为由而推辞,请求罢丅免留守之任,乘机陈述吕后乱政败亡之事,来进行规劝谏阻.则天派武承嗣带着诏书到京城慰问他并说明道:“今日因皇帝正在守丧不能开口发布政令,我暂时代替他处置政事.劳卿从远处劝诫,又上表声称年老多病要辞职,内多责备抱怨,使我忧虑不安进退无据.你又说‘吕后被后代耻笑,吕禄、吕产给汉朝带来灾难’,比喻实在深刻,使我欣慰和惭愧交集.公忠贞的操守,终始不变;劲直的气节,古今罕比.开始时听到这种话,怎能不感到迷惘;静而深思,足为借鉴.而且宰相之位,是百官的楷模,何况公是先朝旧臣,为远近所注目.希望以匡正补救国事为怀,不要以年迈为由请求退休.”不久进封郡公.垂拱元年,遵从新令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不久去世,终年八十四岁,则天停止朝会三天,命在京官员依次到他家中吊祭,赠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给他家实封三百户.刘仁轨虽然位居宰相,从不骄傲自大,每次会见贫贱时的旧友,不改平民时的样子.刚任陈仓尉时,观相人袁天纲对他说:“你最终会位居宰相,年纪近九十.”后来果然应了他的预言.刘仁轨亲身经历了隋末的乱世,辑录所见所闻,写了《行年记》流行於世.
子名浚,官至太子中舍人.垂拱二年,受酷吏陷害,被杀死,妻子儿女被没入官府.中宗即位,因刘仁轨是东宫旧臣,追赠刘浚为太尉.
刘浚子名冕,开元年间,任秘书省少监,上表请求为刘仁轨立碑,谥号叫文献.
史臣韦述说道:世称刘乐城和戴至德同任宰相.刘则美言待人,来博取众人的赞誉;戴则正色对下,将美德推给君主.所以刘乐城的善绩至今不泯,而戴氏的功业却默默无闻.唉!高名美声,或因注重修饰而得以流传长久;深仁至行,或因不爱炫耀而失传.难道只有刘、戴是这样,其实是自古就有了.所以孔子说:“众人称誉的,一定要明察;众人厌恶的,也一定要明察.”不是圣智之人,很少不受迷惑.况且刘公为泄私忿,陷害别人去做力所不能的事情,致使军队覆败给国家带来耻辱,忠恕之道,难道是这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