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巴金的《家》的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0 05:02:12
巴金的《家》的读后感
家,是身心的归宿.一看到“家”,便不禁和亲情联系到了一块,温馨而真切.“家”这字总让人遐想,一种对互亲之情的期盼.然而巴金所描述的家却是羁绊,是对激情的禁锢.
  这也难怪,当时处于“五四”运动后动荡社会的背景下一个四世同堂的官僚地主大家庭搞公管,有着封建专制思想的阻碍和新文化思想的抗争,是黑暗腐朽的封建礼教制度和黎明时科学民主大旗的较量因而这个家是动荡的,必然会制造很多悲剧.
  高老太爷是最可恨的,独断专横凶残暴虐,完全十分封建道德的化身.他囚禁觉慧,打儿子斥媳妇,丫头随意送人,面对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他无能为力,临终前的饶恕和教诲,却也是其丰富性格的表现.
  与此鲜明的对比,是那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勇敢的抗争果让人钦佩:反抗封建专制,蔑视长辈权威;打破封建等级观念,大胆爱上婢女鸣凤;支持觉民逃婚,抗拒不合理的婚姻;敢于顶撞三叔陈姨太,揭穿其“捉鬼”的丑剧;他冲出家庭,大声呼喊:我是要做一个叛徒.鲜明贯彻了反抗,叛逆,追求的“五四”精神,固然有“五四”青年的历史局限和弱点,但其间觉得放封建态度促使他离家出走,争取自由的斗争.觉慧是真正的五四新人,是铁铮铮的勇汉.
  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重性格”觉新.他一方面是高公馆的大少爷,一方面又是社会上有个性的思想解放青年.他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委曲求全,向封建势力妥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也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宗法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而决心的思想中,儒家思想孝为第一准则,释道作为补充,以忍为主,因而他心理上也取得了平衡.但社会中却许多这样懦弱的青年,复杂矛盾不利于社会进步.
  而至于觉民,琴等其他青年一代叛逆者和冯乐山,高老太爷等老一代封建卫道者的斗争冲突,以及梅芳瑞珏鸣凤等青年女子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强烈解释了这个金箍家庭的矛盾.作者以此宣泄积郁的悲愤,探索青春的价值意义.
  这个封建爪牙下的家庭,宗法立交阴影下的人们,却抽打出了一个反抗陈旧道德的新思想文明.那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了,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探索了.像觉慧,静悄悄地登上了驶向上海的航船.
  我本以为巴金所叙述的家应是一家人团结奋进的局面,或是和乐融融的场景,但这样也着实有些平淡.我相信在所有人心目中,家应是最美的地方.或许时代背景不同,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一片黑暗,人们思想灵魂麻痹.闭关自守,中就赶不上时代文明的脚步.
  而放眼今日,家在新时代时期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当今是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社会,家也变得更舒适漂亮,没有封建与文明的抗争,理应是真正的身心归宿.
  尽管如此,但随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有更高的追求,家反而变得冷清孤独来了.父母虽不像高老太爷独横,却也在两代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代沟,因而家庭很多时候变得凄清.现在很多人都是独自居住,逐步放弃了安土重迁的思想.这也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
  何况,现代的家庭悲剧也并不少,他们也可直接反映社会方面的问题.而且现在的家庭好像都很自私,也有些虚伪,这也不奇怪,毕竟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
  在此想想自己的家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受改革开放春风的影响一下子富了起来,生活更完善,这本应快乐.但我却感觉家没有以前那么快乐温馨了.物质方面进步了精神方面却退步了.我怀念小时候在父母怀里的情景,心里很温暖.而随年龄的增长,我和父母逐渐形成了一层隔膜,我更多不愿与他们交流,家庭幸福感也随之下降.
  这虽是正常的,却不是好现象.家,需要一起守候.我们都应对自己的家庭尽自己的责任.
  人们常常将国与家联系到一块,有句话说得好: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国就是个大家庭.我又不得不想起那些大“家”,像什么政治家、经济家、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军事家等等.这一切都和家挂钩,可见“家”的重要.
  现代意义上的家,可上升至全球了.信息化的时代利用网络把各地系在了一起,地球便是所有生物的家.家,是生命的根基,不会成为随风的浮草.
  可能想远了、、、
  回过头来再想想巴金先生的“家”,小说人物形象刻画丰满深刻,情节跌宕有致.在这个“家”里,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颂赞了年青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以家庭的命运与社会的兴衰有机结合.小说纵然为一个悲剧故事,然而作者说过: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他自己的生活道路.
  百感交集,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家,就是一个奇幻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