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联系实际谈谈,对当前社会道德状况的看法和认识,你认为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19 12:54:09
联系实际谈谈,对当前社会道德状况的看法和认识,你认为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
论大学生品德培养方法
  如何成才?这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热点问题.然而,大学生们在追求成才的过程中往往忽视自己品德的完善.殊不知品德乃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试想,如果一个大学生品德败坏,即使他才华出众,又有哪个单位能录用他呢?所以品德修养实在是大学生成才诸因素之首,而树立优良道德风尚无疑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那么,应当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品德培养呢?众所周知,品德培养方法包括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道德教育是社会对个人的品德培养,是社会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德,从而使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方法.社会对个人品德的培养,说到底,也就是人们相互间的品德培养,是他人对自己和自己对他人的品德培养.因此,道德教育是品德培养的外在方法,外在因素.反之,道德修养是个人的自我品德培养,是自己对自己的品德培养,是个人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品德从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方法.因此,道德修养是品德培养的内在方法,内在因素.针对大学生而言,道德教育可以分为言教、奖惩、身教、榜样四种方法;道德修养可以分为学习、立志、躬行、自省四种方法.
  一、道德教育方法
  因为道德认识是品德的指导因素、首要成分,所以大学道德教育的首要方法是言教.
  1.言教.所谓言教是指教育者主要通过语言向受教育者传授道德知识的道德教育方法.言教的目的一方面主要是为了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际行为事实如何和社会创造道德的目的以及人际行为应该如何,从而使他们懂得什么行为是道德的,什么行为是不道德的,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使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是否道德;最终使他们树立道德信念.学校可通过讲授有关道德方面的课程进行言教,教师可通过撰写论文、著书立说等方式进行言教.由此看来,言教是提高道德认识的道德教育方法,是品德形成和教育的前提与指导.然而,真正讲来,言教只能使大学生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而不能使他们想做、愿做、欲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使大学生愿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教育方法,是奖惩.
  2.奖惩.奖惩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道德的行为给以奖励、不道德行为给以惩罚的教育方法.它可以分为物质奖惩、社会奖惩、精神奖惩.奖惩的作用,在于使大学生看到:他遵守道德、受道德限制,可得到更大快乐——长远的、恒久的、真正的快乐,于是大学生们便会产生遵守道德的需要、欲望、愿望.所以,奖惩是使道德由社会外在规范成为学生自身内在需要、欲望、愿望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学生的道德需要、道德欲望、道德愿望的教育方法,是陶冶学生道德感情的教育方法.不过,奖惩只能使大学生愿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而不能保证他实行道德、实际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保证大学生实行道德,从而实际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教育方法是身教.
  3.身教.身教是教育者通过自己躬行道德而使受教育者实行道德的道德教育方法.在大学,引导学生实行道德应主要通过身教达到.因为“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高校如果不仅对学生实行言教、奖惩,而且还进行身教,那么,我们不但要求学生实行道德,而且要求我们自己(学校领导、教师、全体职工)也实行道德.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同感,认为学校公正、言行一致:让别人做的事自己首先做.于是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实行道德.反之亦然.可见,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所以,身教是引导学生实行道德的教育方法,是引导学生确定道德行为动机、执行道德行为动机的教育方法,也就是锻炼学生道德意志的教育方法.只有言教、奖惩、身教,虽可以使学生实际成为有道德的人,但这些教育方法却都是片面的,不能给受教育者以完整的影响.完整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模仿、学习某些品德高尚者品德的道德教育方法,即“人只能用人来建树”,这种以人教人的方法就叫榜样.
  4.榜样.榜样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模仿学习某些品德高尚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综合道德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人的模仿本性.众所周知,每个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现实和历史中的某些人为榜样而模仿他们.从此出发,学校便可树立某些品德高尚者为道德榜样,引导广大学生模仿,逐渐使学生的品德与榜样的品德接近、相似、相同.榜样对于大学生的品德培养具有巨大作用,因为人的模仿本性决定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进言之,榜样与学生相似的方面愈多,这个榜样的作用便会越大.所以,一方面,我们所树立的道德榜样,必须是可遇可求的真实的人,而不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化的人;另一方面,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树立他们自己的道德榜样.
  总观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可以得出结论:言教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应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是提高他们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奖惩使大学生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是陶冶其道德感情的教育方法;身教使学生实际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是锻炼其道德意志的教育方法;榜样使学生接近榜样的品德,是品德教育的综合方法.
  二、道德修养方法
  一个学生在他能够进行道德修养之前,必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进行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解决.
  1.学习.学习是获取道德知识的道德修养方法.学习的形式很多,如读书、听课、学习道德榜样、参观调查、社会实践、反思社会生活等.对于一个大学生,他的道德知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感性知识,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其二是理性知识,主要来源于伦理书籍和课堂教育.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道德知识,分别说来,学习一方面主要是为了达到正确认识人际行为事实如何和社会创造道德的目的以及人际行为应该如何,从而懂得什么行为是道德的,什么行为是不道德的,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另一方面则主要是为了达到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是否道德;最终树立道德信念.
  所以,学习是提高道德认识的道德修养方法,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前提与指导,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他便会进而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这就是立志.
  2.立志.志是愿望,立是树立,立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的道德修养方法.愿望是行为的动力和开端.一个学生只有产生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他才会自觉地做出合乎道德的行为,从而,他的品德才会形成.所以,立志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开端和动力.立志是学习的结果.一个学生反思社会生活,阅读伦理书籍,接受道德传授,他便会逐渐懂得:人生在世,确实必须遵守道德;于是他便会逐渐爱美德、欲求美德,终于使美德由手段变成目的.而当他把美德做为手段或目的时,他便有了自己遵守道德、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需要、欲望、愿望、理想.这便是立志.所以,立志过程,便是学生通过道德认识而使道德由社会外在规范(他律)化为自己内在需要、欲望、愿望、理想(自律)的过程.
  立志方法也就是学生如何使道德由社会外在规范变为自己内在欲求的修养方法,是如何使道德由他律变为自律的修养方法,也是激发道德需要、唤醒道德欲望、树立道德愿望、确定道德理想的修养方法,说到底,也就是陶冶道德感情的修养方法.一个学生通过立志,有了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他便会去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实现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这就是躬行.
  3.躬行.躬行即实习道德、实行道德、实践道德,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的道德修养方法.一个学生如果仅仅学习、立志而不躬行,那么,他便只可能知道为什么应该具有高尚品德和树立具有高尚品德的愿望,而决不可能真的具有高尚品德;他便只可能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和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而决不可能真的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因为品德属于个体的行为心理,是个体进行伦理行为的心理特征;所以,只有通过躬行、只有在行为中,品德才能形成.躬行是品德形成的唯一途径、过程,而立志不过是品德形成的开端,学习不过是品德形成的指导.躬行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不但自己知道,而且他人也知道的情况下,即在自己与他人共处,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一是在他人不知自己独知的情况下,即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旧按照道德规范做事,后者便叫做慎独;慎独是在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仍旧按照道德规范做事的修养方法.
  不难看出,学生难于做到的,不是在与他人共处有监督的情况下,而是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一个学生如果能做到慎独,那么,他在任何情况下便都能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了.所以,慎独是最难做到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
  躬行、慎独与学习、立志不同.一个学生在学校,他总是通过各种途径在学习,同样,一个学生如果坚定地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志向,那么,不到实现之日,他的志向也总要存在下去:学习与志向是恒久存在的.反之,躬行、慎独则可能时有时无,时断时续,可能是偶尔的,也可能是恒久的.
  偶尔的、时有时无、时断时续的躬行和慎独,所表现的是偶尔的多变的心理;只有恒久的经常的习惯的躬行、慎独,所表现的才是稳固的心理.品德是稳定的心理特征.所以,品德虽然只有在躬行、慎独中形成,但偶尔的躬行、慎独还不能形成品德,只有经常的、长期的、一系列的从而成为习惯的躬行、慎独,才能形成品德.
  只有学习、立志、躬行,一个学生虽可能实际成为合乎道德的人,但却不可能知道自己实际上是不是一个合乎道德的人.这样,他的修养便没有依据,便是无的放矢.修养必须依据于自己的品德实际,必须依据于自省.
  4.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查的道德修养方法,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所表现的品德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查,也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及其所表现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道德价值之自我检查.所以,自省即自己与自己打官司:原告是自己所理解的社会道德规范;被告是自己的品行,也就是自己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及其所表现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法官是自己的良心.这样,自省便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之实际情况;知道自己实际上是不是合乎道德的人;知道自己有哪些不道德的恶的品行,有哪些道德的善的品行.这样,修养便有了依据,便可有的放矢地去恶从善、改过迁善,从而自觉地实际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
  所以,自省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依据,是涉及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综合修养方法.不过,一个人的自省与躬行一样,既可能心血来潮偶尔为之,也可能经常进行持之以恒.能够形成品德的是后者而非前者.合观大学生道德修养方法,可以得出结论:从逻辑上看,最先有的是学习,因为学习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前提与指导;尔后有立志,立志是使自己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开端;尔后是躬行,躬行使自己实际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途径和过程;最后是自省,自省使自己知道自己实际上是不是一个合乎道德的人,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依据和终点.自省既是修养的相对终点,又是修养新的起点.如此循环往复,成为习惯,品德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