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中国社会更需要德治还是法治 我方观点是德治 (详细的才有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5 16:12:02
中国社会更需要德治还是法治 我方观点是德治 (详细的才有分)
法治为本,德治为用 有人认为“德治其本,法治其标,标本同治”,本人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我想江主席、胡主席同志也不会赞同该观点.我认为治理国家,法治为本,德治为用. 邓主席讲过,治理国家,依靠某个人不行,还是制度靠得住些.“依法治国”就是以邓主席同志等一批中国共产党人以数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治国方略,是基本国策,在此基础上江主席提出“以德治国”新的治国方略.分清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很有必要. 依法治国,“依”者依据也,讲法是治国的依据,是根本,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以德治国,“以”者用也,讲是用德的规范作为治国的工具.没有法治做根本和前提,以德治国就会落入人治的巢臼.其实“以法治国”是早于“依法治国”的一个提法,两者一字之差,意义相去甚远,中国共产党人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终于形成了目前“依法治国”最新认识,这也是法治理念在中国最新发展. 法治就是制度之治、规则之治,文明社会的管理、运行必须以科学的规则(法律)为依归,这是根本,德治是其有效的、必要的补充手段.譬如足球比赛,离开规则和裁判,无论对参赛队员进行如何好的德的教育,也无论队员们的思想品德如何的高尚,比赛是无法进行的.治理国家当然比足球比赛复杂得多,但以小见大,其间的道理还是相通的. 法治为根本,因为法本身固有的特性.一个主权国家只有一个标准的法律规范,法具有统一性、确定性、稳定性、有界性,只有具有上述属性才可以作为根本.而德不同,德的标准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知识分子与普通农民的德的标准不一样,基督教徒、回教徒、佛教徒与无神论者的德的标准也不一样,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德的标准更不一样.所以道德规范作为非正式制度约束,它是促成人治或者法治的治国模式的手段,其本身不能作为单独的或者主导的治国方式. 我国封建社会的儒家学说是“德本”思想的典型.儒家宣扬,德主刑辅,德本刑用,君主要施德行仁,“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盛唐的李世民认为:古来的帝王,凡是施仁政的,国家能长治久安;凡是以法律治国的,难以长久.唐太宗结论是德治胜于法治.历史却开了唐太宗一个玩笑,大唐的鼎盛持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唐较为先进、合理、完备的封建法制. 江主席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的定位法治与德治的地位和功能,才能更好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