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3/29 02:22:51
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作者: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题解
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作于上元二年(761)秋八月.安史之乱中,杜甫历经坎坷,被俘复逃离,为官又弃官,“三年饥走荒山道”,辗转来到成都.上元二年春天,知命之年的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草堂,总算有了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并靠故交严武的接济,过上了稍稍安定的生活.不料到了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弄得屋漏床湿.仕途多蹇、衰老贫困的诗人感慨万千,写就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的这首诗正是这样.面对苦难的处境,杜甫不止于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免受其苦.并且表达出宁苦己以利人的高尚情怀.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境界,激励和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宋代诗人郑思肖《杜子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就写道:“雨卷风掀地欲沉,浣花溪路似难寻.数间茅屋苦饶舌,说杀少陵忧国心.”
句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的秋空,辽远高阔,谁料想忽然刮起一阵狂风,怒吼着,霎时间把我茅屋上的三层茅草都给掀掉了.茅草飞越了江水,散落在江对岸,有的高挂在林梢,有的沉落在塘坳.
起句交代时间,然后用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句句押韵,给开篇就带来一股气势.“风怒号”三字,写出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卷”有连底刮跑的意思,不仅富有动感,而且满含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起茅屋,刚刚定居,秋风却好像故意和他作对,使他不得安居,这怎能不令诗人万分焦急?“挂罥”,悬挂,缠绕.“坳”,低洼之处.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我年老无力,竟忍心当面作起了盗贼,公然抱起茅草,躲入竹林里.我唇焦口燥,不能再继续呼喊了,回家来扶着拐杖,空自叹息.这里又从天地写到人.前三句写群童大摇大摆地当面“行抢”,后二句写自己的无可奈何.前后一对照,群童顽皮无赖、诗人体衰无力的神态跃然纸上.“忍能”句表现的是诗人焦躁愤慨的心情,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用诗人《又呈吴郎》诗中的话说,即“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过了一会儿,狂风停息,黑云如墨,秋空阴沉迷蒙,一下子就昏暗了.盖了多年的布被冷硬如铁,娇儿的睡相不好,被里被他双脚乱蹬,都蹬破裂了.正当诗人无奈和叹息时,天色又变了,这是风雨的前兆.“俄顷”两句,以饱蘸浓墨之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的心境.“布衾”两句,写生活的窘困,被子用了多年,又破裂了,已不足以御寒,隐含着诗人难以为家的隐痛和不安.“俄倾”,不久,顷刻之间.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漏雨,床头被淋湿了,屋子里没有干的地方;而雨仍密密麻麻,不肯停歇.自从变乱以来,我就很少睡眠;在这样漫长的夜晚,湿漉漉的,如何才能捱到天亮?这一段虽是些琐事的絮叨,却能让人清晰地想见诗人独坐床上、仰天长叹的凄苦情景.“自经”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丧乱”,指安史之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让普天下贫寒的人们都得到庇护,个个欢乐开怀;无论风雨如何吹打,房屋都安稳如山!这几句推己及人,想到百姓的困苦,提出使贫寒者“俱欢颜”的理想.诗句情感愉快,境界阔大,声音宏亮,铿锵有力,从诗人自己痛苦生活的体验中,迸发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的心灵.“安得”句,是欲得而不能的一种想象.“大庇”,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寒士”,本指贫穷的读书人,这里泛指所有贫寒的人们.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唉,什么时候,我眼前能突然见到这样的房屋?到那时,即便惟独我的房子破漏,让我受冻甚至冻死,我也心甘情愿!诗人从安居推及人情,大有民胞物与之意.他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穷苦者的温暖.对比白居易《新制布裘》诗的“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那只是推身利以利人,尚不及杜甫的“宁苦身以利人”.诗人博大的胸襟、崇高的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诗人欲以“吾庐独破”为代价,幻化出“广厦千万间”,这与其说是诗人“不爱一身而爱天下”,倒不如说是诗人激愤郁结之情的体现.
评解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两韵一转,多次变换,有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这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说:“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
全篇可分为四段.从开头至“塘坳”为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从“南村”至“叹息”为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从“俄顷”至“何由彻”为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从“安得”至最后为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