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什么是守岁?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4 09:27:24
什么是守岁?
守岁
  [编辑本段]守岁(staying-up)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
  ,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普天下人都盼望着新年零点的到来.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编辑本段]守岁的来历
  在河北省沧州一带,年年夏历腊月,家家户户都从二十三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还要熬夜,叫做“守岁”.这个风俗,跟灶王奶奶有关.
  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慧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穷人.她偷偷地爱上了一个给人家烧火做饭的穷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就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儿,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地给穷烧火的封了个“灶王的职位”.穷烧火的成了家家户户的“灶王爷”,玉皇的小女儿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穷百姓们.玉皇本来就嫌弃穷女婿和小女儿,又听说小女儿从天上往回带东西,非常生气,就规定只准他们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官一趟,其余时间不准回天了.
  第二年,眼看快过年了,可是穷百姓们还是缺这少那的,有的连锅盖都揭不开了.灶王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腊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娘家去给穷百姓们要点吃的东西回来.可是,自己家里连点面星星也没有了,路上没干粮咋办哪?百姓们知道后,就你凑一把我凑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两张饼,给灶王奶奶带着上路了.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讲了人间苦情,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还嫌女儿带回一身穷气,让她当晚就回去.灶王奶奶气得立即就要走,转念一想,不行,两手空空回去怎么向百姓们交待呀?再说,也不能便宜了狠心的父亲.这时,正好王母娘娘也过来相留,她便顺势说:“俺不走了,明天扎把扫帚带回去扫扫穷气.”
  二十四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扎扫帚,玉皇来催她快雕.她说:“催啥哩,眼看要过年了,家里没有豆腐,明日俺要拐豆腐哩.”
  二十五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拐豆腐,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明天俺还要割肉哩!”
  二十六这天,灶王奶奶刚割了肉,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她说:“催啥哩,家里穷得连只鸡都养不起,明天俺还要杀鸡哩!”
  二十七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杀鸡,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路上带点干粮,明天俺还要发面蒸馒头哩!”
  二十八这天,灶王奶奶正蒸馒头,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过年要喝喜酒,明天俺还要去打酒哩元”
  二十九这天,灶王奶奶刚打酒回来,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儿回去.她说:“催啥哩,俺们一年到头连顿饺子都吃不上,明天俺还要包饺子哩!”
  三十这天,灶王奶奶正包饺子,玉皇大帝大动肝火,要她今日必须回去.灶王奶奶准备的东西差不多了,就没有多说话,只是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一直捱到天黑才离开天宫.这天夜里,家家户户都没有睡觉,等着灶王奶奶回来.
  人们一看灶王奶奶回来了,还带回好多过年的好东西,就都点起香火、纸码、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这时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觉,叫做“守岁”.也有叫做“熬百岁”的.这是为了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人间来.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编辑本段]守岁的历史记载
  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的描写.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到了宋朝,守岁之见遍于城乡.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述了守岁的情景.《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国等,由于受我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就连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的习俗.常言道:“黄金易得,韶光难留”,爱生命,惜光阴,这也许是普天下守岁之因吧!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就是一例.
  同样,苏轼的一首《守岁》也写出了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
  守岁
  宋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布新之际,亲朋好友,围炉而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是没有益处的.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传》里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对过去一年得失作一番总结,对我们来说难道不可以借鉴吗!
  如果“三十六旬都浪过”,尚不“偏从此夜惜年华”,那么,“守岁”也就失其意义了.
  老年人守岁四要
  应特别注重身心保健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家人欢聚极易兴奋,尤其是大年三十守岁不睡觉的习俗,往往打乱平时的生活规律,此时,老年人切莫忘乎所以,应特别注重身心保健,注意以下四要:
  一、娱乐要适度.春节电影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大年三十,亲友欢聚守岁,玩牌打麻将其乐融融,这往往打破老年人平时建立起来的生活规律,对身体健康不利,若通宵达旦的娱乐危害更大,往往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造成失眠,精神紧张,血压升高,建议老年人还是以不打破生物钟规律,按时睡眠休息为好.
  二、情绪要稳定.春节喜事多,如久别亲友相聚守岁,电视节目的逗笑,极易使人兴奋激动,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上升,导致脑溢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三、饮酒要适量.亲友相聚,饮酒守岁时,适当饮点葡萄酒、啤酒、米酒、或低度白酒,可以助兴,增加节日气氛,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老年人是有益的.但过多则对胃、肝脏、心脏、肾脏及神经系统都没有好处,对原来患有血压、心脏、肝脏、肾脏病的老年人来说危害更大.
  四、饮食要少.有些地方大年三十守岁,零点以后就开始煮水饺,吃完水饺后睡觉.此时,老年人千万不要贪嘴.因白天大多已食用了丰富的晚餐,一些油腻食物已不易消化,如果再多吃一些不易消化的水饺,对胃、胰腺都没有好处.
  圣诞节已对国家文化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每值圣诞节来临,全国各地商场、饭店、宾馆摆放起圣诞老人、圣诞树,悬挂起“庆祝圣诞”横幅,员工们戴起“小红帽”;幼儿园孩子们围绕在“圣诞树”前载歌载舞,期盼着老师分发“圣诞礼物”;学校里大红大绿的“圣诞舞会”、“圣诞联欢”的海报占据了抢眼的位置;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圣诞信息”;数以万计的“圣诞贺卡”和数以亿计的“圣诞短信”满天飞舞;人们相逢互祝以“圣诞快乐”;“平安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
  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旨在宣扬美国、日本价值观念的“西化”浪潮滚滚而来.文化侵略成为美国、日本对中国侵略的第二战场.圣诞老人挟裹着西方文化已对国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背后是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些“糖衣炮弹”对中国文化的大规模入侵,已经对中国的文化安全和文化影响力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以圣诞节为代表的西方各类文化产品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传统文化已与西方文化展开了激烈交锋.中国文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显得竞争乏力,这已引起中央高层和全社会的深度忧虑.
  问题的根源——中国年文化标志人物的缺失
  圣诞节属于节日文化范畴,中国唯一一个能与圣诞节相抗衡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尽快确定一个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已成为摆在全球华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年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已经成为民族生活、民族灵魂、民族根基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人的自然观、哲学观、伦理观、审美观.维护年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确认自己文化身份的需要,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可是我们的春节现在太缺乏文化含量.春节期间,除了喝酒、吃肉、走亲串友、铺张浪费其他就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了.究其原因,和圣诞节强大的品牌优势相比,我们缺乏一个真正能够代表中国年文化的人物.正是因为我们中国没自己的“圣诞老人”,才使洋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文化主体性的失落,将意味着民族精神和传统的丧失,意味着民族性的泯灭.所以,我们有义务弘扬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唤起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
  郑州小樱桃卡通艺术有限公司计划11月份正式推出一个新的动漫品牌——除夕爷爷,flash动画短片正在制作当中.这个人物是小樱桃系列人物中的一个角色,但平时不出现,也就是在过年的时候“上一天班”.中国人过春节,现在还没有一个具体的人物做精神寄托,不像西方的圣诞节的圣诞老人,基于此,小樱桃将打造一个中国的过年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