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作文思路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0 10:21:4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寒冷的冬天,在路旁水泥台阶上,一个头发蓬乱,衣服肮脏的流浪汉,就着一小瓶散装白酒津津有味地吃着盒饭。他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位行人路过他身边,感到心里很难受,就掏出十元钱给他。他很吃惊地看了看施舍者,仿佛从梦中惊醒过来一般。他停止了吃饭,放下酒瓶,怔怔地盯着那十元钱。 请你从这则材料生发联想,确定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也可以把材料作开头,续写一个故事。 我的感觉是:流浪汉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仿佛暂时脱离了现实,沉浸于一种自我暗示的环境享受宁静。路人好心的施舍反而将他拉回了现实,梦醒了,令他感到痛苦和迷茫。他清楚地意识到他仍是一个被施舍者,他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其实就算没有路人,他也总要醒的,梦终究是梦,现实终究是现实。路人的作用不过是令他更早地醒来,而对他沉重的打击其实对他而言反而是好事,就看他怎样去面对。 至于怎么写我还没想好。
解题思路: 材料的寓意比较多元,如关注弱势群体,慈善事业需要完善的机制,关爱要从理解和尊重对方开始,人心比钱财更加重要,快乐源于自我满足,
解题过程:
材料叙述了一个衣衫不整的流浪汉正沉浸在“一瓶散装白酒”“盒饭”的小世界中时,引起一位行人的同情,行人掏出十元钱给他,这十元钱使流浪汉突然“从梦中惊醒过来”,“停止了吃饭,放下酒瓶,怔怔地盯着那十元钱”。材料所叙的主人公是流浪汉,他“小世界”的价值观,遭到了十元钱的当头棒喝,那么他的“梦中惊醒”,“停止”吃饭,“放下酒瓶”,“怔怔地盯着”等,到底寓含着怎样的命题意图呢?
这是审题的关键。很明显,材料的寓意比较多元,如关注弱势群体,慈善事业需要完善的机制,关爱要从理解和尊重对方开始,人心比钱财更加重要,快乐源于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可以获得片刻满足,让对方意识到屈辱和不幸是同情吗?甚至物质可以贫乏,但精神不能“流浪”,人要证明自己更高的价值来获取真正的尊严。等等均可。
这是一个多角度的作文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作文中心。
1、从流浪汉的角度:
流浪汉虽然令人同情,但材料中的流浪汉似乎并不如此。注意“津津有味”一词和“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句。看得出,流浪汉很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并不感到沮丧。
这个角度令我们联想到了许多版本的“寻找快乐”的故事。如:
故事之一小说《衬衫》中记述:国王因为衣食无忧,家国太平,所有的梦想都能够顺利实现,所有的愿望都能够不废任何的思量就变为现实,觉得很没意思,于是渐渐的郁郁寡欢,精神萎靡,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所有的名医都无能为力,一位外国的医学博士给他开了一剂良方。要他去找一件很快乐的人的衬衣穿上,因为快乐微粒能够通过汗液附着在衬衫上,快乐微粒也会通过国王的汗腺,渗入国王的体内,久而久之,国王体内的快乐微粒增加,就会变得越来越快乐了。于是国王派出侍卫到处寻访拥有快乐衬衫的人,先后找到了宰相、将军、首辅大臣等,结果他们都感到不是很快乐,因为伴君如伴虎,他们整日的担惊受怕,因此也就没有一件快乐的衬衫。侍卫们踏遍群山峻岭,继续寻找,一日,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笛声,笛声欢快、节奏婉转,想必吹笛子的人一定内心充满了快乐,于是他们顺着笛声找去,只见在一棵大树下,一位农夫光着臂膀在吹奏,侍卫前去询问:“你快乐吗?”农夫回答:“是的,我很快乐,如果心中不快乐,吹出的笛声又怎么会快乐呢?”侍卫像发现了财宝,惊喜地说:“快把你的衬衫给我们,你将因此获得一座城池。”农夫呆呆地望着侍卫,“怎么?用一件衬衣换一座城你不愿意?”农夫的表情顿时变得很忧郁,哭丧着脸说:“如果我有件衬衣就好了,可恨的地主,我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来不仅没拿到工钱,还说我欠了他的钱,因此我连买件衬衣的愿望都没实现。”侍卫听后哑然不语……
故事二:一位花天酒地的国王总是郁郁寡欢,便亲自外出寻觅快乐。当他看到一位穷苦的农夫正放声唱歌时,就问:“你快乐吗?”农夫回答:“当然快乐。”国王颇感费解:“你这么穷,也能有快乐?”农夫回答:“我也曾因为没有饭吃而苦恼而苦闷沮丧,等我遇到一个没有手的人以后,才发现我比他快乐得多,我可以用双手去播种、耕耘。”,农夫又说:“我曾经因为脚上没有鞋穿而沮丧,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大臣顿悟,原来快乐如此简单。
通过联想,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出这个材料的内涵中心:快乐与财富无关(有财富并不等于有快乐/心中有快乐,贫穷的生活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从这个角度出发,联系现实,作文可以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寻找生活中的快乐;也可以谈安贫乐道。
2、从行人的角度:
行人出于同情,施舍了十元钱。行人的同情心值得肯定,但行人肯定不知道这个流浪汉的内心快乐。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施舍行为给这个流浪汉带来了什么。
这个角度阐述的道理是:施舍与尊重他人的关系。任何施舍、同情、帮助的行为首先必须尊重他人的人格与心理感受,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你的同情在他人看来却是一种污辱。
从这个角度出了,我们可以谈如何真心帮助他人的;可以评论现实上的扶贫帮困行为,批评电视报刊对领导、政府济贫行为的全面曝光与宣传(因为这种宣传客观上是不尊重贫者的人格与隐私的)。
3、从材料结尾的角度:
材料结尾说“他很吃惊地看了看施舍者,仿佛从梦中惊醒过来一般。他停止了吃饭,放下酒瓶,怔怔地盯着那十元钱。”行人的施舍引起了流浪汉的反应(或称之为思考)。这个结尾为“续写一个故事”作了必要的准备。
从这个角度,我们该思考:流浪汉会有什么反应?愤怒行人的行为?反省自己的不思进取,满足于自己暂时的有酒喝有饭吃?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怎么走?
按此思路进行续写,只要故事的发展合乎逻辑,也是符合作文要求的。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