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想知道目前 中亚对我国战略意义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0 22:32:30
想知道目前 中亚对我国战略意义是什么?
1991年苏联解体从根本上瓦解了两极格局的国际体系,也使原先隐藏在两极体系下的地区安全问题凸现,形成了一条从巴尔干半岛经中东到阿富汗、中亚地区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热点冲突地带.冷战结束10年来,美国先后通过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在海湾和巴尔干地区建立起了以美国及其领导下的北约为主的地区安全结构,而位于这条不稳定地带最深处的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成为美国主导下的新安全结构的最后环节.因此,认识中亚在冷战后的国际战略地位,有助于理解美国的中亚战略以及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一、冷战后的中亚地缘政治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在推动中亚和欧亚经贸往来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中亚所处的特定的地理位置,又使其成为历代征服者的必经之路.频繁的战乱和民族迁徙造成了中亚地区各种文明、宗教和种族间的碰撞和冲突不断,无法形成强大统一的民族国家,却处于周围强权势力的交替控制之下.直到19世纪60~80年代,沙俄通过一系列领土扩张和兼并,最后将中亚彻底并入俄罗斯帝国.在俄罗斯帝国和原苏联统治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亚地区基本上与世隔绝.苏联解体后,由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处于欧亚大陆腹地的战略位置,中亚地区再次成为争夺地缘政治主导权的战场.“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临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战略界关注的焦点.中亚重要的战略地位一直为西方大国和地缘政治学家所重视.英国的地缘战略学家麦金德爵士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中亚是欧亚大陆的腹地或“心脏地带”,中亚的山地是海权势力很难达到的地区,是影响世界格局的枢纽地区.按照麦金德的理论,谁统治这一“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布热津斯基在分析欧亚大陆战略格局的时候,使用“欧亚大陆的巴尔干”来形容这一地区.他指出,“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在地缘政治上也是重要的,因为它们将控制一个必将出现的旨在更直接地联结欧亚大陆东西最富裕最勤劳的两端的运输网”.冷战结束后,中亚国家领导人也很快就认识到这种有利的地缘战略优势,并希望利用这一优势来吸引更多的国际关注,从而迅速恢复经济使国家走上振兴之路.与此同时,中亚的周边大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也试图以各自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影响这个新独立的权力真空地带.这种地缘态势使中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变得纷繁复杂,而中亚地区内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种族之间的矛盾和不稳定性又使该地区的安全前景更加变幻莫测.
1991年苏联解体后,国际战略分析家门都认为伊斯兰因素将对中亚地区的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决定作用,该地区各国将不可避免地引发是倒向土耳其世俗伊斯兰还是伊朗激进伊斯兰的竞争.事实上,尽管西亚和南亚的伊斯兰国家旋即开始借助各自的宗教文化优势向中亚地区扩大自己的影响.但是,这种竞争并没有对中亚地区的战略割据发生直接作用.
土耳其在冷战后的中亚格局中扮演了先头部队的角色.它不仅拥有突厥语言文化和世俗伊斯兰主义等方面的优势,而且经济比较发达,政治相对稳定,军事势力领先,又与美国等西方盟国关系紧密.在某种程度上,土耳其被看成是西方在中亚利益的代表者,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它来同俄罗斯、伊朗等国争夺中亚突厥语国家.但土耳其与中亚距离较远,与中亚地区的往来都必须经过高加索及其他西亚国家.土耳其国内也担心过分强调伊斯兰教因素可能导致其传统的亲西方政策发生变化.同时,俄罗斯则极力抵制土耳其在中亚、高加索的影响增长,防止土耳其越过里海地区直接进入中亚.对中亚国家而言,泛突顾主义与其说是文化认同,更多的则是经济因素的吸引力和作为抗衡俄罗斯的砝码.
伊朗在地理上具有优势.它位于中亚与外部世界连接的桥梁位置上,是中亚通向波斯湾、阿披伯海和印度洋的主要通道.更重要的是中亚国家并不认为伊朗是对本地区安全的威胁.伊朗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避免恶化同俄罗斯的关系.它支持北部邻国土库曼斯坦;在塔吉克斯坦有很深的种族和文化影响,在阿富汗反对塔利班.但是,伊朗经济实力不足,又受到西方孤立,同时又存在着什叶派和逊尼派之争,故也难以成为中亚国家对外发展的主要依托.
现实的发展与许多人的预期相反.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态势而不是文化宗教因素在冷战后地区格局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中亚五国均为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它与外部市场的联系主要依赖借道他国的陆路交通和能源出口的管道线路,这就更加重了中亚国家在经济和安全上对其邻国的依赖.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增长的全球化和相互依赖的时代,强大的外部力量不可避免地对决定我们的未来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所有这些情况决定了中亚国家的未来发展只能是俄罗斯、西方大国、中国和伊斯兰国家之间寻求妥协和平衡的结果.
二、独立初期中亚国家的内政外交
中亚五国是在对苏联解体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取得独立地位的,因而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其民族和国家特性.独立后,中亚国家的转轨过程体现为特殊的中亚社会政治体制.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称其为“东方式的民主”,即集权主义的国家体制在社会发展中仍起着主导作用,但民主进程也在缓慢推进.这种政治体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实现中亚政治的相对稳定,进行经济改革,有效地抵制宗教和种族分裂分子的进攻,因而被中亚国家统治阶层所接受的.另一方面,在不成熟的社会推进民主化进程的企图只能招致十分相反的结果,带来社会动荡不安,甚至外部势力的干涉,塔吉克斯坦内战就是典型例子.
相对稳定的集权政治制度是中亚国家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第一步.它既来源于前苏联时期的传统体制,也是独立之初保持国家稳定的现实需要.这一选择明显降低了伊斯兰因素对中亚政治的影响力,客观上限制了伊朗和土耳其在中亚地区的宗教文化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中亚国家当前的政治体制还相当脆弱,一直面临着伊斯兰原教自主义的挑战.这种状况在塔吉克斯坦表现最为明显.独立之初,塔吉克斯坦就爆发了内战,造成国内政治动荡不安,也极大地威胁了中亚的地区安全.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在阿富汗塔利班运动发展和车臣民族分袭主义的影响下,中亚的泛伊斯兰势力迅速走向极端主义,并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结合,暴力恐怖活动日益猖狂.1997年底,以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为首的宗教极端势力在乌兹别克斯坦制造了3起残杀警备人员的恶性事件.1999年7至8月,近千名伊斯兰武装分子窜入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巴特肯地区,图谋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交界处建立一个“伊斯兰政权”,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劫持人质和武装割据事件.中亚国家在对付恐怖活动和极端原教自主义方面与俄罗斯有着共同的利益,这种形势造成俄罗斯影响力在本地区继续保留.
与极端宗教势力的威胁相比,稳定国内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亚各国领导人要面对的又一严重课题.独立之初,尽管各国政治相对稳定,但是经济情况却一直恶化并处于危机状态.中亚五国也先后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和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以期振兴本国经济.但由于受原苏联“专业分工体制”的影响,中亚各国的工业企业多以生产原材料、能源和军工企业为主,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而且具有垄断性强和国有化程度高的特点,使经济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失业人口增加,犯罪和腐败现象滋生,加剧了社会矛盾.在此地缘经济背景下,中亚五国不得不继续保持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其他国家原有的经济关系,从而在对外关系方面保持与俄罗斯的传统联系的惯性,成为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的又一特点.
尽管独立给中亚五国对外关系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由于长期附属于苏联,新独立国家缺乏政治和外交经验难以从容应对独立后出现的复杂的国际政治局面.中亚各国虽然获得了法律上的独立,但仍对俄罗斯和独联体还有很深的依赖,他们希望保留在独联体的地缘政治空间内.而俄罗斯也不希望中亚真正脱离原苏联的战略空间.在90年代初中期,双方表现出强化各领域合作的愿望.当时许多俄罗斯和西方的分析家都认为,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可能形成战略联盟,俄罗斯迟早将建立起对中亚地区的安全控制,或者将这种安全同盟转变成俄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和经济联盟.
在苏联解体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俄罗斯确实继续维持对中亚国家的主导作用.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战略目标是防止其他大国对该地区的渗透,保护居住在中亚国家的俄罗斯人,防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扩散并对俄安全造成威胁.俄罗斯不仅是中亚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尤其对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更希望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加深合作.1992年5月哈俄签署友好合作条约,并将这种合作扩展到军事领域,规定两国中的任何一方遭到攻击将得到另一方的援助.包括俄罗斯、亚美尼亚和中亚的乌、吉和哈三国在内的塔什干集体安全协定.俄罗斯军队帮助在塔吉克斯坦建立非伊斯兰的政权,俄罗斯的维持和平使命使其能够确保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俄罗斯借助于塔什干协定在创建中亚国家武装力量方面并未取得进展,相反“共同防御空间”保留对前苏联时期建立的许多军事基地的继承和控制权利.
由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极为曲折,俄罗斯经济在90年代一直未能走出低谷,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持续不断.财政短缺使俄罗斯无法履行与中亚各国签订的经济技术、军事安全等协定,使其至多成为一种外交姿态:而俄国内各种利益集团的外交决策纷争造成对外战略方向上的自相矛盾,客观上加速了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下降.俄罗斯无法维持与中亚各国的多边协定,甚至连保持最基本的双边关系也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行.
在此情况下,俄罗斯主导下的独联体内部合作已经是有名无实.哈萨克斯坦领导人在独联体首脑会议上明确表示出对俄罗斯作用的失望.出于对大俄罗斯主义的戒备心理,中亚各国纷纷表现出摆脱俄罗斯控制,寻求多边平衡外交的倾向.
这种倾向表现为中亚国家内部加快地区间经济合作的一体化进程.中亚区域合作一方面是对俄罗斯维持地区维持主导地位的一种反应,另一方面也是中亚国家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反映.在90年代初,中亚五国领导人就提出加强一体化的建议.1993年塔什干会议阐明了中亚国家一体化的目的,他们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咸海问题、塔吉克斯坦危机以及建立共同的信息情报空间等问题.始于地区安全合作一体化进程逐渐扩展到经济合作领域.1994年1月成立了旨在加深独联体内部的经济一体化的哈乌吉三国经济联盟.乌哈签订的共同经济空间协定在保证两国间货物、资本、人员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以及协调信用、支付手段、预算、税收、价格、关税和货币政策方面发挥了作用.
三、大国与中亚新安全机制
90年代中期以来,中亚地缘政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亚国家越来越偏离与独联体保持密切联系的轨道,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美国加强对中亚地区的经济和军事渗透;中亚地区多边外交和地区安全机制更加多样化,中亚各国(除塔吉克斯坦战乱外)开始在独联体外寻求国家关系和安全机制,与其他地区大国如伊朗、士耳其、中国等国的关系不断发展.中亚独立后的权力真空和俄罗斯影响减弱促使各种外部势力急于打入中亚以确定各自利益范围.中亚五国则有意利用这个机会发展与各国关系.他们希望能在本地区或者建立起类似欧盟或东盟式的地区安全组织,或者选择一种类似中东和南亚那样的冲突型国家关系.此时中国旨在加强西北边境安全和中亚稳定的上海五国机制为中亚实行平衡务实外交提供了契机,而美国推出的新中亚战略也恰好符合了中亚各国引进新型外交关系和安全机制的愿望.
中国与中亚国家保持友好关系符合本地区各国人民的利益.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需要持久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与中亚有着3000多公里长的共同边界,跨界民族问题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中国西北边陲的社会政治生活影响逐渐扩大.独立之初中亚国家就积极发展对华关系.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日益增长,中亚各国希望中国能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起始于1996年“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机制的上海合作组织,就是这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尝试.“上海五国”会晤机制,从解决边界历史遗留问题为起始,致力于建立边境地区军事领域互信和维护共同安全.经过5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由解决争端到逐步形成合作的安全机制.乌、塔、吉、哈在独立后不久就面临恐怖和分裂活动的严重威胁.而且这种威胁不断蔓延,危及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车臣问题和“东土耳其斯坦”的问题都与中亚地区的恐怖组织有联系.在此背景下,五国为维护地区稳定,加强了针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安全合作.
1998年7月,“上海五国”元首在《阿拉木图声明》中明确指出,“上海五国”成员将共同打击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势力、恐怖活动、偷运武器及走私和贩毒等本地区的国际公害.1999年8月,“上海五国”元首比什凯克峰会确定由五国执法机关和国家安全部门领导人组成“比什凯克小组”负责协调行动,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势力.会议还决定在比什凯克成立“地区反恐怖中心”,各成员国互通情报,部署军力,围堵和清剿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2000年7月在杜尚别会晤中,五国元首一致强调,要联合打击国际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2001年“上海五国”扩大为六国,并正式改名为“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公约”中明确为打击威胁各国领土完整和安全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而进行有效的合作.公约还规定了有关合作的具体方式和程序.
与此同时,中亚各国也积极加强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政治经济联系.由于中亚地区传统上一直由苏联控制,美国和西方难以插足.苏联解体之初,美国担心其渗透中亚可能会加剧同该地区的其他大国俄罗斯、中国及伊斯兰世界的矛盾.美国对中亚并不拥有核心国家利益,没有必要在该地区直接负起安全责任和填补地缘政治的真空.但是,从1994年开始,美国开始从能源和战略角度认识到中亚的战略重要性.1995年,美国国防部长佩里访问哈萨克斯坦,并称哈对美国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据美国能源部的估计,里海地区最终可开采的石油储藏量约为2OOO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6%.中亚成为国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其他战略资源藏量最为丰富的地带之一.美国在完成了北约第一阶段东扩计划后,进一步在中亚地区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牵制中国、防范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控制中东和里海能源的战略意图越来越明显,并且在外交策略上进行了适当调整.
1997年7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决议,宣布中亚和外高加索是美的“重要利益地区”,并以此制定了新中亚战略,强化对中亚地区的渗透力度.美国的新中亚战略目标是:支持该地区有关国家对俄罗斯的独立倾向,打破俄罗斯对中亚地区安全事务的垄断,扩大美国在该地区安全方面的发言权;积极参与解决中亚地区热点冲突是美国对中亚地区政策的首要任务,大规模投入中亚能源开发,控制中亚能源输出的管道走向,使该地区成为美国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遏制伊朗等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逐步使该地区各国成为美国的战略伙伴.
在新中亚战略框架下,美国与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迅速展开.政治上,美国与中亚各国首脑频繁互访,交流层次提高,试图在中亚各国极力扶植亲美势力.经济上,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手段,力促各国接受西方模式实行私有化改革.90年代中期后,美国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西方援助国.美国利用参与能源开发、帮助建立市场经济和扩大投资等手段,逐步控制一些国家的经济命脉,进而控制中亚地区的油气生产与运输.目前,美国己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投资者.美国还竭力开辟里海能源运输的新通道,以求打破中亚的能源输出线为俄罗斯所控制的局面.军事上,早在1994年,美国通过北约“和平伙伴计划”将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士库曼斯坦四国纳入北约的外围安全体系.美国还不断向中亚各国提供武器装备技术和资金,协助修订其国家安全构想,制订国防规划,为其军队建设和改革出谋划策,并多次进行联合军事演习.2000年以来,美国对哈萨克斯坦提供的各类军事援助达1000万美元,对吉尔吉斯斯坦提供100万美元,对乌兹别克斯坦提供的军事援助则达到近1亿美元.最近的反恐怖战争证明美国的新中亚战略已发生作用.美国目前已经成为中亚国家最大的经济援助国和投资国,在军事和安全领域成为中亚国家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之一.中亚地区的大国力量对比正在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但是,2OOO年普京出任俄总统后宣布,俄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是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并与中亚国家举行了数次针对恐怖主义分子的联合军事演习.独联体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也展开了积极的合作,各国政府加强磋商,协调立场,2000年4月21日,哈、吉、乌、塔四国总统在塔什干签署了保障本地区和平条约,为中亚国家集中力量消除地区安全威胁提供了可能,被视为中亚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迈出的最实际的一步.2001年5月25日,俄罗斯、自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6个独联体国家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举行首脑会议,决定组建中亚联合快速反应部队.在最近反恐怖战争中,俄罗斯的一系列主动行动表明,它不会轻易放弃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影响,美俄在中亚地区的新一轮战略角逐正在悄悄展开.
四、“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对中亚的影响
在“9.11”事件发生以前,美国战略界就密切关注俄罗斯重新恢复在中亚的影响力,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对中亚地区安全的潜在作用.他们已认识到,尽管美国极力加强对该地区的渗透力度,但由于距离遥远和其他力量的牵制而暂时无法成为中亚地区的主导力量.“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在中亚加强军事存在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美国通过对阿富汗塔利班和拉登恐怖组织的直接军事打击,美国借用中亚等国的机场和战略要地,共享军事情报,派驻地面部队等等,美军第一次直接踏上了中亚的土地.尽管目前尚不可确定美军是否长期在中亚驻扎,但可以肯定的是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将在中亚施加的各种直接和深入的影响力.反恐怖战争加快和扩大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从而加强对各国社会发展的深层影响,实现对整个中亚地区对外安全战略走向的控制.
同样,俄罗斯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也因反恐怖而发生微妙变化.从表面上来看,“9.11”事件后俄罗斯同中亚国家在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方面联系加强.但随着中亚各国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以换取美国的经济援助,他们与美国和西方的联系显然将会更加密切.从长期来看,这将不可避免地削弱俄罗斯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9.11”事件后不久,俄罗斯试图阻止美国使用中亚基地展开军事行动,但未获成功.乌兹别克斯坦率先支持美国领导的反恐怖斗争,对与美国合作最为热心,可能以允许美国部队进驻为契机,趁机摆脱俄罗斯的军事控制.塔吉克斯坦的政权基础十分脆弱,拉赫莫诺夫政府一直在与受到塔利班支持的反政府势力发生武装冲突.虽然塔吉克斯坦也允许美国军用飞机使用本国领空和基地,但不允许美国山地部队部署到本国.目前塔吉克斯坦仍将处于俄罗斯的强大影响之下.哈萨克斯坦总统紧随其后.尽管哈萨克斯坦并不与阿富汗接壤,但其南部边界与阿边界非常接近.而且哈总统是中亚国家中率先表态向美国提供合作的.吉尔吉斯由于国内脆弱的形势,总统阿卡耶夫在公开声明中言词谨慎.土库曼斯坦在恐怖事件发生后,土总统尼亚佐夫表明将允许美军限于人道救援目的的运输机使用本国的基地和领空.
“9.11”事件和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使俄美关系出现了新变化.尽管目前还不清楚这一变化的实质及其对国际关系格局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但美俄合作在中亚和阿富汗打击国际恐怖势力,美国在车臣问题、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方面的积极变化,以及双方在反导条约谈判方面的妥协都给俄罗斯提供了冷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发展空间.俄美在战后阿富汗政权重组方面是否能够真正合作,是对两国关系改善的最主要的考验之一.从长远看,美俄在中亚的合作和争夺仍将是影响该地区稳定的主要因素.事实上,阿富汗战争和战后阿新政权的建立是传统上大国对该地区争夺的继续.谁将控制阿富汗对中亚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这将给中亚地区带来百年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重组.因此,阿富汗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亚地区的安全格局,对南亚、西亚、中东、俄罗斯乃至中国的安全战略将带来十分深刻的变化.
综上所述,目前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将不可避免地使整个中亚地区安全格局出现深刻的变化.美国势力在该地区军事存在的出现和加强,将极大地破坏中亚原有的地区战略力量均势,各大国在中亚地区的角逐将更加激烈.而中亚各国继续推行的多边平衡务实外交战略可能因此受到一些影响,中亚国家与本地区其他力量发展合作的空间也将大大缩小.该地区深刻的民族、宗教矛盾也将使中亚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充满不确定因素,加之外部大国的介入和争夺,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依然相当脆弱.
参考资料:http://www.51kj.com.cn/news/20061201/n1001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