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明朝亡于万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5 03:05:53
明朝亡于万历?
明朝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
《明史》神宗的本纪结尾言: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这个明朝享国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实为寓贬于褒,是说他神龙见首不见尾,隐居深宫数十年,不见朝臣,不理朝政,致使到万历末年,国家的官吏已经缺了一半.他又是个死要钱的皇帝,放出太监四处扰民搜刮(如开矿事),民间连养只鸡也要缴税.对这样一个皇帝,实在没什么好说的,说明朝亡在他手上,崇祯来背了黑锅并不过分,且看神宗的本纪,到了万历30年之后,年年不是“日有食之”就是“京师地震”,或者干旱或者水涝.其中万历31年农历5 月“凤阳大雨雹,毁皇陵殿脊”,到32年“雷火焚长陵明楼”,“昌平大水,坏长、泰、康、昭四陵石梁”,即使不信天象示警这些的,看了也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彷佛明朝先灵不安,亡国之兆已现.大家想必都看了万历十五年,知道万历帝本来是有励精图治之决心的,除了从小敬畏的张居正并不那么居正带来的打击之外,使万历消极怠工的主要因素还是国本之争.这实在是令人叹息的一件事情.曾子《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的正是帝王之道.家不能齐,必然祸起萧墙.万历朝实在是一个家庭悲剧和性格的悲剧.不过用老夫子们的话说,那也是气数使然了.首先大臣们太过于食古不化,王宫人和皇长子并不是有强有力的外戚作为支撑,立皇长子并不是于他们有什么好处,偏是大臣们死抱着“立长不立幼”的古训,和皇帝力争.本来,臣子们有一定分量的话语权,哪怕被当廷杖死,也要据理力争一向是政治清明的象征.有明一朝,大臣因直谏被杖死,庾死的不计其数,然而白发苍苍的大臣们,不怕被当廷扒下裤子,屁股开花,也要前赴后继的上疏.是出于长期文化积累的对于敢于直谏即为忠臣这个符号的认可,死谏可青史留名,也是气节所在,也可以裁抑君权,用在军国大事上,本是好事.可悲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精英的满朝大臣,把精力耗费在这样无意义的事情上.孰贤孰愚,孩子小,能看出什么来,偏偏大臣认准了死理.从“满朝文武泣于文华殿请立储”这样的描述里,我闻到了儒家文化腐烂发臭的气息.如果是万历的爷爷嘉靖皇帝,事情也好办得多.这祖孙俩,是明朝享国在位时间第一和第二的一对儿(明朝偏是昏庸的皇帝在位长,仁宣和孝宗在位不过十数年而已,这一点和清朝正好相反),对待大臣,走的却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子,然而并不是偶然,甚至是必然的,所谓一盈一亏,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