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关于宋词的小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5 21:11:32
关于宋词的小论文
落花之下的独立人
——从宋词中的落花意象浅析宋代文人的命运观
【关键词】 落花 命运偶然性 文人的个人际遇 家国忧患意识
【内容摘要】宋词中的意象浩如烟海,本文将选取“落花”这一意象,从士大夫阶层、失意文人以及女性词人,三个层面,结合具体作品,和词人写作时的背景和心态,试分析“落花”意象在宋词中的特殊意蕴和内涵,及其中所表达的宋代文人的命运观和家国意识.
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时光流逝.落花凋零,飘摇随流水,太多的人看到这样的一幕,都会觉得一种不可自制的悲伤.这是因为,花之迅速凋落,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叶嘉莹先生在《迦陵论诗从稿》中也曾这样写道:“枝头上憔悴暗淡的花朵,较之被狂风吹落的满地繁红更加使人觉得难堪.后者虽使人对其夭亡深怀惋惜,而前者则使人清清楚楚地认识到生命由盛而衰,由衰而灭的残酷的事实.后者属可避免之偶然的意外,前者则是不可逃避的一切生物之终结的定命.” 看落花的人,由落花生命的逝去,而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飘忽不定的落花一样偶然,毫无定则.从而,产生了一种,命运无常的悲戚心理.落花便由一种单纯的自然事物,转变成为了一种富有丰富的艺术内涵的意象.
其实,最早提出这种落花意象中所蕴含的人类命运偶然观的是南朝的范缜.在《南史范缜传》中,这样写道:“竟陵王子良精言佛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开藩篱落于粪溷之中.”
这段话是他与竟陵王萧子良就关于因果报应说所作的辩论.范缜说,“人生好象落在地上的花朵,有些花朵被风吹落到厅堂里,飘落到席子上,坐垫上,正如你一样出身高门,享受富贵;而有些花瓣被吹到粪坑里,就像我,一生不幸.”这即是说,人的富贵、贫贱,只不过是偶然的遭遇不同罢了.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富贵贫贱完全是自然的偶然现象.它包含了一种不可知论的前提,即人们无法掌握自己命运,只能听其自然安排,个人是无能为力的.
综观宋词史,在宋代诗人的词作中,落花意象比比皆是,有约六百多首.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因为宋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纤巧细致的特点,更容易表现优美、悠闲或忧愁的情绪.故而,落花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以忧伤之美,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宋词中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在词中,落花意象染上更多个人境化、女性化的色彩.同时,又由于作者的地位、身份、所处情境的不同,落花意象中所包含的思想内蕴也不尽相同.但是,我认为,采用落花意象中的词人,通常是借落花来感时伤物的,表达那种生命易逝、命运难料的情怀.在描写落花的时候,大多处于一个抑郁不得志的状态.对“落花”意象的表述,是一个由外在意象对内心世界进行表述的过程.
从历史上看,首先,宋代是一个重文抑武,优渥文人的时代.为了适应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科举成为了入仕的主要途径,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从而形成了读书办学和研究学术的社会风气.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明朝徐有贞在《重建文正书院记》中说:“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盛过之.”宋代统治者,鉴于前朝之教训,对文化没有实行专制,使学术思想得以活跃.宋代知识分子吸取了佛、道理论,与儒学相结合,形成了与“汉学”相对立的“理学”,以及对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境遇的探寻.但是,他们可以论政,却仍然是统治者手中的筹码.
其次,在经济方面,宋代基本做到了长治久安,商业繁荣.这也使宋代文学的发展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是,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宋朝的发展是一个从北方向南方的迁移过程.北宋前期境内比较安定,但是,在逐渐迁移的过程中,国势渐微,尤其是到了南宋,国力已大不如前.这也造成了南渡之前后词人词作的不同.
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才有助于宋代词人心态和价值取向的孕育和形成.而价值取向和处世心态一旦确立和稳固,宋代词人才会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支配下,随心而动,去实现冶游、饮酒、隐逸、谪居、参禅等多彩的人生体验.
我大体上将宋代的知识分子分为三类,将从三个类别分述之.
第一类是士大夫阶层.他们多沉浮于宦海,有报国之心,却难以为统治阶级所真正接纳,从而产生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这一类型,在宋代词人中占了较大的比重.以晏殊、欧阳修为例.
提起落花词,不得不提晏殊.晏殊以一寒门士子而至于位极人臣,但是,检索晏殊长达五十年的仕宦生涯,其于政治历史却无足以彪炳史册的突出建树.晏殊的性格,中庸之气稍重,不是那种不避风险,敢于斗争的人.经多年宦海风波的历练,他养成了处事圆通的习惯.这种性格,以及他的家世背景,必然导致了他虽身居高位,但却无法很好的施展抱负的状况.落花的意象,可以自然为他表达对个人际遇的无奈和悲哀.
在耳熟能详的《浣溪沙》中,他这样写道:“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其中,“ 怜取眼前人”一句,语出自元稹《会真记》中的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定义此首为伤别之作.起句,叹浮生有限;次句,伤离别可哀;第三句,说出借酒自遣,及时行乐之意.换头,承别离说,嘹亮入云.意亦从李峤“山川满目泪沾衣”句化出.“落花”句就眼前景物,说明怀念之深.末句,用唐诗意,忽作转语,亦极沉痛.通过“落花”这两个富有生命流逝色彩
的意象,明确地集中和体现了 “伤逝”之情.而因为春和美好生命的明显关联,对 “伤春”主题的揭示就等于展示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年华的留恋,而时间性作为规定此在之 “在世”的基本性质,就在这种特殊的、在本质上是对生存本身的 “留恋”中被揭示出来.可以设想,假若没有这两个负载着主人公万千情思的生命化意象,此在又如何能从 “生命”自身中直观地感受到生命流逝的痕迹呢?
晏殊需要以“落花”中所蕴涵的这种哲学人生观作为化解痛苦的灵药,其中包含着的无理性,不公平,可以,使他聊以平息底里矛盾的声音,得到短暂的心灵超脱.
而欧阳修与晏殊又有着很大同.虽欧阳修词作不多,但仍多次出现了“落花”的意象.如《蝶恋花》中:“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所谓“乱红”即是落花.此词写暮春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