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高中作文随笔.文体不限,字数超过700字,要有文采,感情真挚.可以复制.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5 00:47:34
求高中作文随笔.
文体不限,字数超过700字,要有文采,感情真挚.可以复制.
2009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
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满分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 ”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 ”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点评]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传统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体要求上只有四个字:“诗歌除外. ”所以,也不排除议论文之外的其他文体,例如此文这样的想象作文,就是成功的一例.除此以外,本文优点相当明显.首先,题目不同凡响:“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其次,“我”与“老人”的对话形式很好地对应了当今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话.再者,将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提升到 “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的高度.读罢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紧张的考试状态下,依然保有松弛的心态与驰骋的想像力.
满分作文选登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点评】
点评人:邓玉环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题目化用俗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吸引人.把“常识”比作“干粮”——基本的生存物质,强调了“常识”的基本要义,题目与正文内容相得益彰.
全文围绕“常识”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强调了普及生活常识的必要性.文章内容充实,开头针对教育界重“高端学问”的传授,忽略普及生活常识的现象,呼吁社会不要轻视常识.然后从常识对日常生活的引导,常识是科技的基础,以及需要质疑常识三方面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尾扣题,结构严谨.本文最突出的是语言表达具有形象性,生动自然,有个人见解,感情真挚.
但本文的书写不够工整,对常识的表述还不够精确,个别语句有瑕疵.
满分作文选登3
如此常识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厂长大惑不“怎么?张师傅对你太严厉?”“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行,没问题.”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原先厂里安排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重头再来;犯了错误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
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兄弟,这你就不懂了.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 :“常识?狗屁常识!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好好学吧.”小王点点头,继续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点评】
点评人:周小蓬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如此常识》是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少有的一篇记叙文佳作.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青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考题要求考生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和看法,本文这样写就切合题意,主题鲜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称道,首先是标题写得很有水平,用了一个“如此”就点明了全文批判讽刺的态度.其次,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结构紧凑、严谨,前后呼应;作者对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第三,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颇生动、准确、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