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GEEGEE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3 04:28:28
语文作文如何去想,从哪些方面做才能意境深远,思想深刻,从而将分数从40几分到50几分。
解题思路: 写作指导
解题过程:
【同学你好,以下指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福高考成功!】
怎样才能立意新颖、思想深刻
俗话说:“意在笔先。”高考作文要想取得较高的分数,首先要以意取胜。立意要么新鲜别致,要么独到深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想他人未想。
立意最忌流俗,最忌人云亦云,高考作文尤其如此,必须想他人之所未想,说他人之所未说。而许多考生却觉得这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想他人之所未想谈何容易?其实,只要清晰地条理好思维的方向和角度,并进行认真的筛选、比较、斟酌,就完全能够做到使自己的文章立意成为独特的 “这一个”,跳出一般人思维的圈子。
1.拓宽思维的空间。看到一个题目,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首先要以题目、话题或者关键词为中心,联想到所有的相关、相反、相对、相类的因素。全面撒网,纵横面铺开,让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成为立意的可供参考和选择的“意义点”,不怕用不到,就怕想不到。为最佳利立意的确定提供最大的选择空间。
2.开辟思维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得出不同的观点。避开大多数人的思维角度,就会让自己产生不同于一般人的想法,从而产生崭新的观点。比如,对电视剧《闯关东》,当别人都在讨论朱开山的形象的时候,你去探讨“闯关东”现象的历史渊源;当别人都在关注几位主角的命运波折的时候,你去思考一下配角独臂老人身上所显露出来的人性。熟悉的问题,新颖的角度,自然能使作文的立意给人以新鲜的感觉。高考作文,就需要用这样的崭新视觉来吸引阅卷人。
3.加深思维的深度。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你比别人多迈出一步,你就有机会获得一种新的经验和感受。高考作文的立意要想“非常”,就必须让思维深入到“人之所罕至”的“险远”之处。这就需要在别人都想到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让自己的思维深入一层,观点态度就跳出了常人的范畴。
二.翻旧曲新声。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其实,“前朝曲”并非不可用,只要巧妙“新翻”,推陈出新,照样可以出奇制胜。教材中的经典素材、传统的历史故事、大家熟知的著名人物等等,都可以说是“旧材”,但如果从新的视角入手,或者依据需要进行适当加工,都能够创造出新鲜的立意。“翻新”的基点是“旧曲”本身的多义性,落脚点是命题的意向和表达的需要。比如,李煜的例子,是学生作文中用得最多、最滥的素材之一,大多数同学都把关注点集中在亡国之君、词作才能上,而2007年北京卷作文《细雨闲花皆寂寞》却把视角深入到了诗人的内心:“李煜也是寂寞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这就使得李煜的形象有了另一层色彩,立意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三.入表象至“理”
确定文章的立意如果仅停留在命题给定的字面内容上,就很难写出新颖深刻的文章。必须透过字面材料,把立意引向更深更广的去处。写人,由行为深入到性格;叙事,由特殊推广到一般;状物,由本色渲染出情感;说理,由表白上升到思辨。立意的深度就有了必要的延展。比如2007年广东省优秀作文《就这样,岁岁年年》,以“风,把春的信息传递给了大地,于是有了万物复苏;爱,把情传递给了亲人,于是有了依依不舍;义,把道传给了生,于是有了舍生取义……就这样,岁岁年年”结尾,化实为虚,把“传递”的意义推向深远的层次。
四.穿他人嫁衣。
巧借他人的精粹言论和思想,包装自己的文章,不失为一种提升立意“经典性”的良策。有时候,自己的语言缺少相应的表现力,不能有效地凸显文章的立意,那么,恰当的借用则能增强立意的 “亮度”,用别人的精华来扮靓自己的思想。
高考作文:如何使文章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形象丰满,是针对叙事类文章的人物形象塑造提出的,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反映其性格特征,展示其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而言的。形象丰满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这样写人就会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就会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
一人一物一场面都可以是形象。形象丰满对人物而言,是要能使人物从纸上站起来,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读者把文中的人物当作实有的人来看待,从而引起读者的浮想、遐思。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刻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展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丰富的精神世界,写出人物的复杂性,活泼地表现作品中的人物。
考生作文过程中常常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以贴标签的形式进行议论抒情而不是让写作对象自己来说话;二是以叙事代替描写,往往流于空泛、抽象,人物只留下一个影子,不能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三是即使抓住了人物的某一个特点来写,但没能把握主要特征,往往过于单一、平板,不能充分展示所写对象的变化和复杂性,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切的感受。
意境深远,主要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意境深远就是“意”与“境”融合得很好,或是景物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或是象征隐喻,含意幽远;或是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做到“意境深远”呢?
首先,要理解“意象”和“意境”的关系。“象”和“境”是辩证统一在一起的。“象”指的是作品中具体的艺术形象,“境”指的是产生于具体意象之外的东西,比如传达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等。因此,能否达到意境美,重要的不在于逼真无误地刻画实境,而在于实中蕴虚,在意象之外传达意境。
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要使形象丰满必须把握形象的特征以及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来传达什么思想感受。以形传神是联结“形”和“神”的桥梁,人物形象的丰满自然也离不开形貌逼真,而形貌逼真关键在于形神兼备。
尽可能多描写少叙述。尽可能采用描写手法,写好几件事,人物形象就会站起来。同样,用描写手法介绍一个物体,赋予物体人的情态,物体就一定会活灵活现。例如,“一片树叶从枝头落下”,是叙述语,而“一片树叶绕树三匝,一步三回头,在树根脚下找到归宿”,则是抒情描写。
特别要重视神情动作与个性化语言的描写,要让形象本身来说话。演员演戏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靠的是演员具体入微的神情动作和个性化的语言,而不是让演员站在幕后,只凭导演向观众介绍剧情。要想使文章形象丰满就必须让文章的形象本身说话,不能仅凭在行文时贴标签,“这是一位热情的人”,“那是一个冷漠的人”。这样的文章根本谈不上“形象丰满”。同时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时,要有一定的选择,绝不是全盘记录,要选择最有意义的行动,既有思想性又能显示性格的行动,还能最有效地反映出人物性格的行动,这才最好。
全方位表现描写对象。人物形象是否丰满,与我们的表现角度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全方位思考,那么就有这样一些角度可以选择:人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人物的外貌有什么特征?人物的动作在哪些方面与众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在什么地方?别人是如何看这个人的?如果能落实这些点,人物形象就会丰满起来。
技巧1:叙事中融入真挚情感
叙事类文章要善于在生活琐事的叙述中,融入真挚的情感,有了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情满于山,意溢于海,富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要写好这类文章,最好是在自己被深深打动时,或趁着激情灵感一气呵成。如果你在叙事时,以第二人称切入,并巧妙地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拉近读者和文章之间的距离,给人情感的倾诉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你的文章叙事就会更出色。2003年湖北宜昌中考满分作文《感谢你,老师的目光》这样写道:“……老师,您还记得吗?胆小而内向的我,是在您一次又一次的期待、鼓励的眼神中鼓足勇气,在众目睽睽下站起来磕磕巴巴地回答问题,然后才逐渐变得流畅的;老师,您还记得吗?也同样是在您“好,说下去!”“不错,有见地!”你又进步了!再加一把劲……的一遍遍的鼓励声中,自卑的我才渐渐变得自信起来,乐观起来,侃侃而谈起来;老师,您还记得吗?每当我安于现状,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时,又是您在随记本上及时提醒我:同学,前方有更美丽的风景等着你,你怎么能贪恋于路边的小风景而止步不前呢?……文章叙述娓娓,感情真挚,在叙事中含蓄地抒发了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技巧2:描写中融入个性观察
每一个艺术形象都是个性化的,想要达到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的效果,对于形象描摹的独特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多角度的描写中突出这个形象与众不同的特点,才能使形象塑造得丰满,才能使人物是“一类中的一个”,而不会是任意一个他那样的人都可以成为的样子。
“形象丰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生对细节的描摹与刻画。细节描写之重要,不仅可以在“生动”上“出彩”加分,而且可以使作品形象丰满,使整篇文章升格。
技巧3:写景中融入独特彩光
可以说,记叙文或叙事散文中的景物描写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作用。多数情况下,景物描写应该是人物心情的折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用心加强景物描写对于文章意境深远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种眼光,一片天,在景物描摹中笼罩上的浓浓色彩是绝对主观化的。渗透了作者浓浓深情的意象经过生花妙笔,自然境界全出。
小说的创作同样在塑造人物形象,构建意味深长的意境,力求给人以充实丰满、鲜活有型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效果。例如孙犁先生的《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是一个描写非常成功的妇女形象。在特定的时代形势下,独特的个性光彩又被笼罩了苍茫的战争风云,她在短短的篇章中鲜活地站立了起来,实现了她自己的成长。在对这一形象进行描摹的过程中,“吮吸手指”的细节不可忽视,读者正是通过这样的生活细节透视了水生嫂善良、稳重,顾大体、识大局。而又内心柔弱矛盾的性格特征。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