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应该 敢 还是 不敢为天下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11 16:22:21
应该 敢 还是 不敢为天下先?
在现今这世道“敢为天下先”好还是“不敢为天下先”为好?
请说说你们的看法.
我也来谈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其实这个问题我自己原来也想过,但是似乎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这里,就姑且斗胆的胡乱诌两句吧.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说这话,其实也是老子出于对道家哲学理论的服务的需要.老子强调“不争之德”,强调“无为”,强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所以他认为,人应该不敢为天下先.用一个现代流行且通俗点的话说就是要“低调”.老子这样说是有他充分的理由的,他说“木强则折”,强调“贵柔守慈”认为柔弱的东西才是最强的,他以自然界中的事物作类比论证,老子他本人最喜爱的物象也就是“水,风,婴儿”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强者的存在,才能长久常保.而柔弱的东西都不喜欢去逞强,不喜欢去争斗,因此他们才能天长地久.所以类比到人的身上,老子也强调“人须柔弱”需懂得不争,也就是懂得“不敢为天下先”!用老子自己的话说即是“用于敢则杀,用于不敢则活”!我们也可以注意到自己身边的真实情况,真正长寿常保的人,常常是那些仁慈,性格柔顺的老人.客观分析一下,柔顺的人,虽然很难给人英雄气质的快感,但是却是亲切而可敬的;他们不会因为莽撞而丧命,也不会因为几级和别人争抢而被别人暗算……所以在外在上,就少一些客观上的损害;而就主观上来说,一个性格仁慈柔顺的人,心态比较平和,内心常常会波澜不惊,甚至宠辱皆忘,效法自然,而这正是修身养性的妙处之所在,所以他们长寿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老子前面还说,“一曰慈,二曰俭”其实这“慈”和“俭”也正是“不敢为天下先”的必要条件和外在表现……(这里就不再赘述)
而到了庄子,不但强调“不争之德”,强调“不为天下先”,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推崇那些病态的,不为世俗人所看好的人及其状态,这点在《庄子·大宗师》里显得尤为突出.正式那些“大宗师”具有先天的各种不足和生理的缺陷,没有“敢为天下先”的生理条件和才具,所以才能颐享天年,才能为人敬重,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宗师”!
说罢道家,让我们再转头来看看儒家.这里可以先明确的说,儒家是推崇“敢”的!
孔子曰“当仁不让”,“学而优则仕”……便是强调”敢为天下先”.儒家强调自我的完善,并在自我完善之后,做到“推己及人”,去经世济民,为生是太平奉献终身,方才不辜负平身所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齐治平”!
而到了孟子,这一观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孟子是一个激情的人,也是一个自信的人,从他遗留的著作和其他书籍对他的记载便可以知道.我们从孟子的论辩中也可以窥之一二……
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孟子是何等的激情和自信,他不但是“敢为天下先”而且更强调的是一个“舍我其谁”真真可谓“当仁不让”!孟子的一句“舍我其谁”激励了中国多少古仁人君子去以经世济民为己任.“勇敢”的以一己之躯去肩负拯救和安顿天下苍生的使命.这种勇气和激情不但是一种“敢”,更是一种“大敢”!其中的英雄气概是多么的摄人心脾,“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是多么的动人心肠;真有一股“浩然之气”充溢其间,让我辈之人为之奋发向上,为之勤勤恳恳!诚如后代陆九渊所云”为天地正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以上,我已经说了“敢”与“不敢”的由来的个人一知半解的渊源,下面让我们再将这个问题综合起来,做一个楼主问题直接性的回答.
上面已经说了“敢”与“不敢”的一些渊源意义和道理.我们一分为二的看,似乎都有他们存在的价值,都有他们极合理的成分,那么我们该怎么断定是“敢”好呢,还是“不敢”好呢?
其实好与不好,许多时候是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环境的,关键在于自己对当前形势的判定.古人强调的审时度势、知权达变便是这个意思.常常听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是强调对天时地利和人情人心的判定,然后做出最适时的举动.所以我们也只能很笼统的说,当需要你“勇敢”的时候,你就应该勇敢;当不需要的勇敢的时候,你就“不敢”这才是最好的.“敢”与“不敢”做为人生哲学,好与坏都只在于自己的使用是否适时合适.当然由于个人风格的不同,可能在取舍上有所偏重,但是我们后世人对古代经典的研究也不过是在于“古为今用”在于怎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及我们个人的人生.
---------马上上课了,就打到这里了,时间所迫,略显潦草,个人见解,希望作楼主一参考,如果楼主对这个问题也很有兴趣,希望咱们多联系,相互谈谈各自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