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材料1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4/28 14:21:24

材料1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摘自《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2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摘自《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3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摘自《海防纂要》卷七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比较两朝海外贸易的目的有何区别。
(3)对上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评价。
(1)相似政策:明清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
(2)目的区别:明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清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沿海反清势力联系,威胁其统治。
(3)评价:材料3提到“夷货非衣食所需”,说明当时中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对外国商品需求很少;明清禁止海外贸易的政策,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之一。

解答本题首先研究设问,考虑本题要求回答什么,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根据设问,提取所需有效信息。第(1)问材料1指出“禁民下海”,材料2指出“不许下海”“不许越界”,材料3指出“内外隔”,如果能抓住以上几句,第(1)问便迎刃而解。解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1中的“因以为寇”,材料3中“构之衅无以生矣,虽窥伺我也,何可得哉”等字句。解答第(3)问时不能随心所欲,要从明清政府禁止海外贸易的危害性角度考虑。
历史必修二材料题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 一、阅读下列材料:1.“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少旱即水器不翼,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以为种. 英语翻译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 材料分析: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1年曾国藩上奏折说,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 福建居民阶梯电价从2012年7月1日起全省统一执行.收费标准如下: 初一历史题,快一点!材料一 南宋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请回答 《刘备纳贤》中“因以为平原相”中的“以”是什么意思 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图名应该是: [   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要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该填写的国名是 [   为什么民间把过正月初五叫过破五?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材料反映的情况从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英语翻译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