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领导商数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16 09:54:03
领导商数读后感
[领导商数读后感]
出于对毛泽东的景仰,前不久,笔者悉心拜读了《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一书,领导商数读后感.总体感觉,毛泽东的领导艺术的科学内容是多方面的,学习好、领会好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对于加强干部能力修养,指导、推进我们的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毛泽东的领导艺术,笔者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把握:第一,善于调查研究,正确地认识中国国情,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基石.善于调查研究是领导者获得成功的重要领导艺术.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在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中,科学的调查研究,是他审时度势、多谋善断、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1929年至1930年上半年间,党内存在着左倾思想和左倾政策.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这种情况,在江西寻乌进行了20天的调查,并总结调查研究的经验,从哲学高度进行理论概括,写下了《调查工作》.当时,这篇文章由闽西特委翻印,在红四军中和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广为传播.革命队伍中,无论是干部,还是士兵,都知道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后来,由于作战频繁,很多资料难以保存,这篇重要文章也在反围剿中失传了.直到1957年,福建省上杭县农民赖茂基,把自己珍藏了27年的油印小册子《调查工作》,作为革命文物贡献出来.毛泽东非常珍惜调研成果,听到这个消息,他异常高兴,说就象失散了多年的孩子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1964年6月,《调查工作》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公开发表,毛泽东为它改了一个名字叫《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多年从事调查研究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概括,从思想理论上阐明了调查研究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科学方法,批判了当时红军队伍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不求甚解,墨守成规,迷信本本,而不愿到群众中去作实际调查研究的错误倾向.可以说,坚持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精华所在.第二,善于把握主要矛盾,抓住中心环节,兼顾全局,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核心.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总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的矛盾.确定何者为主要矛盾,不能依主观想象,不能凭个人所好.主要矛盾的确立,靠的是它本身的资格,是依据对客观现实的分析得来的.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的关键在哪里?毛泽东同志及其战友科学地分析东北战场敌军的情况:四十八万敌军分别固守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大城市里,正处于顽抗逃跑的犹豫状态中.如果先打长春,就会把沈阳、北宁线上的敌人放跑,增加解放全中国的困难;如果先攻取锦州,就切断了东北与关内的联系,造成关门打狗的形势,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由此可见,先打锦州是辽沈战役的关键.战局的发展完全证实了先打锦州是牵住了辽沈战役的牛鼻子.辽沈战役先打锦州这一以纲带目的生动事例,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宏伟的气魄和卓越的指挥艺术,主要矛盾了然于胸,每一步都服务于重点或全局的战略.指挥战争是这样,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做任何工作,也是这样.矛盾分析法的具体要求之一,就是要抓重点.毛泽东把主要矛盾的原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便形成了抓重点、中心工作与一般工作相结合的领导艺术.抓重点的方法,运用在认识事物上,就是分清主流与支流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要弄清哪个方面代表事物的本质,哪个方面则是非本质的东西.例如看一个同志,既要看到优点和缺点这两个方面,又要分清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从而看清主流是优点还是缺点.第三,善于科学决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关键.领导者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决策,毛泽东的决策艺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植根于中国革命这片沃土之中.他高瞻远瞩,思维敏捷,灵活机动,因进制宜,在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导演了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威武雄壮的活剧:到农村去设大本营,建立革命根据地,由此,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得以确立;长征路上,四渡赤水,智调滇军,转危为安,跳出重围;透过抗日烽火,把握客观规律,预测到持久抗战的三阶段,中国一定能取得胜利;一身系天下安危,毅然赴重庆谈判,针锋相对,坚决同蒋介石的独裁内战卖国作斗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中原大地,适时发动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战 ,读后感《领导商数读后感》.毛泽东在其领导的决策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因时而异,因地而宜,灵活机动,以更好地坚持原则性.重庆谈判,就充分地表现出毛泽东这一特色.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抢占人民抗日胜利的果实,继续维持其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统治.于是,在美国帝国主义支持下,策划以军事进攻和政治欺骗交迭使用的反革命两手策略,积极准备发动内战.蒋介石蓄意挑动内战,打出了和谈的幌子,玩弄起假和平的诡计.1945年8月14日至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直接举行谈判.党中央、毛泽东早就洞察蒋介石及其主子美国玩弄的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最后决定由周恩来副主席陪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以高超的斗争艺术,指挥若定,以谈对谈,以打对打.由于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卖国的方针,造成整个谈判期间处于一种边谈边打、打打停停的状态.要打破谈判的僵局,促成国共谈判达成协议,就必须在谈判中把原则与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为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诚意,毛泽东认为,可以在不损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原则下作一些让步,以最大努力争取和平民主.于是,中共和谈代表提出,国共双方军队整编的比例由5:1改为中共军队仅占全国军队的1/7,并决定将广东、浙江等八个省区的人民军队撤往苏北、皖北等地.经过反复的谈判,蒋介石被迫同意在《国共双方会谈纪要》上签字.重庆谈判所以能达到一定的目的,除了毛泽东那种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大无畏精神之外,还在于他独具慧眼,善于掌握形势,抓住有利的时机,作出正确的决策,并在实施决策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领导艺术.第四,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知人善任,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保证.在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中,他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来浇灌和培育思想政治工作这朵鲜花.善于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毛泽东领导工作中的一项主要方法,也是引导干部和群众为实现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而奋斗的根本保证.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可以概括为:疏通引导、注重说理、善意批评、坚持民主、以情动人、用先进事迹感染人、用通俗生动语言谈心对话、领导做表率、制度建设等.在选任干部方面,毛泽东具有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和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他认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注意、用干部这两件事.领导者必须善于识别和使用干部,善于爱护和培养干部.毛泽东借鉴古代用人之道,提出德才兼备的标准和任人唯贤的政策.他善于根据斗争任务的需要,果断地组织干部和建立领导核心;坚持五湖四海,团结广大干部;善于运用辨证的观点识别人才,并能用人所长;具有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护人才,以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磨练人才的独特风格.在知人善任方面,选用罗荣桓便是一个例证.1930年春,毛泽东为安排红四军政委一职颇伤脑筋,他需要为23岁的军长林彪选择一个合适的搭档.林彪打仗灵活,但个性强,很古怪,不愿听别人批评,平时一付沉默寡言的样子,别人很难同他共事.经过毛泽东的慎重考虑,终于选中了貌不惊人的罗荣桓.罗荣桓是个老实人,在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发现了他许多可贵的素质:凡是要求战士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打仗时冲锋在前,退却时掩护在后;行军时为病号扛枪,宿营时下班查铺.罗荣桓走马上任,开展了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的政治工作,使全军指战员始终保持了非常旺盛的战斗情绪,同时把军事训练、后勤工作抓得井井有条.性格偏狭的林彪也感到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于是,军长和政委相安无事.毛泽东从罗荣桓的朴实中,发现了他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不移,在非原则问题上的容人之量.毛泽东发现的这位人才,成了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匠,是军队政治干部中唯一获得元帅军衔的人.毛泽东在坚持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的同时,坚决反对任人唯亲.他对秘书说: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象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早晚要下台.他还对秘书说:凡是要求到北京来看我的,现在一律不准来,来了也不见.凡是要求我给安排什么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第五,善于做群众工作,一切为了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灵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工作走群众路线,是领导者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处理领导与群众关系的根本原则.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最崇高的使命,他关心群众疾苦,经常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一心系于人民,时时、处处和群众打成一片,为人民群众兴利除弊.在江西瑞金沙洲坝,至今还传颂着毛主席打井的故事,井台上竖着一块纪念碑,上刻着两行醒目的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毛泽东在1934年所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问题,从土地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总有些人把关系到群众具体利益的事情,看成是小事,认为它琐碎,不值得为它花工夫.毛泽东正是高人一筹,他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群众,想群众之所想,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从而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他是代表他们利益的,进而拥护革命,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毛泽东是人民群众的领袖,可他从不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结合于群众之中,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办实事.毛泽东是最善于向群众学习的,他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在人民中间,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我们要有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下决心向他们学习.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简要地归结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精兵简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口号的提出与落实,都是听取群众意见并依靠群众来实施的具体例证.